APP下载

文化的一般性质与品质研究

2019-01-16师文君

新课程·下旬 2019年11期
关键词:文化品格

摘 要:以文学教育为主的语文教育过程中,了解文化的一般性质和品质对语文教育尤其是文化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拟从文化的一般性质和表征、中国文化的品质、中国文化的智慧等三个方面较全面深入地探究文化的一般品质与语文教育的前沿问题。

关键词:文化表征;文化品格;文化智慧

语文教育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对文化的研究。然而观察当下语文教育现状,并没有重视对文化的研究,却把重点放在对语言和文学方面,这是有很大缺憾的。真正的语文教育,不仅是对语言的研究、对文学的研究,还应该是对文化的研究。因为文化是一种精神的表征,是人类文化身份的确认。从一般性质和品质而言,文化具有多元意义,既呈现出差异性、层次性与传承性。又具有平等、自由、包容、自信的品质。

一、文化的一般性质和表征

1.文化具有差异性。文化作为人类文明活动的痕迹,它具有非常明显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本质上是由人类生活的不同地域性差异决定的,当然也受阶级、性别、年龄、种族等因素的影响。语文教育以语言文学的教育为主要载体,在关注文化同质性的同时,还必须重视文化的差异性,对文化差异性的重视,也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民族身份的认同。

2.文化具有层次性。作为一个大而宽泛的概念,文化不是指向单一的学科,而是涵盖了所有学科。比如文学、科学、哲学、历史、宗教、艺术等,不同的学科意味着人类掌握世界的方式不同。相比较而言,科学的层次是最直接、最浅显的层次,人类在科学探索中求真,对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发挥了直接作用。比科学层次更高的掌握世界的方式则是艺术,它会让人类的生活变得更加情感化、诗意化。而比艺术更高的则是哲学的层次,哲学是对人类意识形态形而上的反映,它致力于对世界普遍规律的探索和研究。

3.文化具有传承性。作为民族身份的一个标志,文化是民族生活和精神的传承者。作为一种传统,它必须传承,借助一种体制或制度,通过以语言为基础的文化教育来强化身份认同。并且在传承中建构,在建构中传承。对民族文化的传承的重视,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对国家意识的重视。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担负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因此在语文教材的选编方面就必须高度重視,既要突出美学的标准,也要重视艺术的标准,更不能忽视国家和政治的标准。目前的语文教材编写者,在这三个方面的把握和权衡上尚有欠缺。

二、中国文化的品格

随着历史的进程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尤其在世界一体化进程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的今天,中国文化的精神品格显得越来越明显。经过几千年历史文化的风雨淘洗,中国文化积淀了自信、自由、平等、包容的精神品格。

1.从自信而言,中国古代老子就认为人同天、地、道四者并驾齐驱,不分高低。儒家典籍《礼记·礼运》中就有“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五行之秀气也”的观点。甚至后来的孟子所谓“人皆可以为尧舜”、王阳明“满街都是圣人”、毛泽东“六亿神州尽尧舜”等论述,都彰显了人类自信的光芒。

2.从自由而言,中国文化强调人类自我本心的解放,认为只要人类能回归本心,无所执着,无所分别,无所取舍,那么人性就能得到彻底解放。这本质上有别于西方文化将自由诉诸科学、哲学、艺术,西方诉诸科学、哲学、艺术的自由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中国文化虽没有否定西方文化关于自由的论述,但诉诸人类本心的解放,才能彻底达到身心自由。

3.从平等而言,中国文化不同于西方诉诸法律的承认所有人肉体、情感等方面的平等,而是表象上看起来等级森严的背后,蕴含着高层次的平等,即所有人都可以通过自我内心的完善,达到平等不二的圣人境界。同时还彰显人与世间万物的平等,从而显示包容的品格。

因而,语文教育过程中,应该弘扬中国文化的精神品格,尤其对语文教材而言,编写者要打破某些偏见,尽可能将真正彰显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品质的好文章加量,让学生在语文教师引导下师生共同深入领略中国文化的精神品格,进而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身份的认同感。

三、中国文化的智慧

中国文化的智慧是建立在以自我、社会、自然三位一体的一元哲学思维基础之上的。它包含三个方面,一是自知者明的自我哲学智慧,早在老子《道德经》里就有“自知者明”的论述,儒家孔子也讲“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显然这些思想都强调的是人心物不二的思想,不管是儒家的天人合一,还是道家的齐物论,还是佛教即心即佛的思想,都强调心物不二。真正聪明的人就是有自知之明的人。换句话说,自知之明正是中国传统文化善恶不二论和一元哲学思想的体现。二是知人者智的政治哲学智慧,中国文化智慧强调人与人之间应该以和为贵,四海之内皆兄弟。道家所谓“知人者智”,儒家所谓“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思想,几千年来已成为中国文化境域中处理人际关系的最基本标准。再如“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思想,已经成为中国文化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其实质上都是强调了知人者智的重要性。三是知天者圣的自然哲学智慧,中国文化主张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提倡“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悖”“万物与我为一,万物与我一体”。

这些思想明显强调人与自然的平等不二关系,尤其在当下世界政治秩序日益激化,人与自然关系日趋紧张,生态遭到严重破坏,环境污染加剧等问题面前,中国文化的尊重自然,构建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平等不二等思想将从根本上解决人类面临的困境。因此在语文教育过程中,给学生传输此等文化智慧,是当代语文教育工作者不能回避的使命和职责。

作者简介:师文君,女,二级教师,高中语文教学,甘肃省白银市,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五中学。

注:本文系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GS[2018]GHB0782研究成果。

编辑 张佳琪

猜你喜欢

文化品格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
聚焦核心素养,彰显文化品格
高中英语文化品格的建构策略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
浅谈小学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浅论上古楚人的文化品格
英语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实践
学科素养视角下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新闻典型人物与荆楚文化品格
着眼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英语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