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典型人物与荆楚文化品格

2017-01-03孙发友王春晓彭博

新闻前哨 2016年12期
关键词:文化品格

孙发友++王春晓++彭博

[摘要]新闻典型人物与区域文化品格有着密切联系。典型人物有提升区域文化品格的意义,同时,不同的区域文化生产着不同特色的典型人物。近年来,以武汉为中心的荆楚地区生产出了吴天祥、信义兄弟等新闻典型人物,这与荆楚文化的爱国奉献、乐于助人等特质密不可分;同时这些新闻典型人物的出现,又进一步提升了荆楚文化的品格。

[关键词]新闻典型人物 文化品格 荆楚文化

[基金项目]本文为武汉市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新时期武汉市典型人物的媒体建构与社会价值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WH-15030)

新闻典型人物具有提升民族和区域文化品格的功能。对于一个民族和区域来说,每一个新闻典型,都是一个文化符号。典型、英雄、楷模,古已有之。在远古时代,我们有许多民族英雄似的传说,如: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神农尝百草等。他们都是华夏文化史上的典型和英雄。这群民族文化史上的英雄群像,无疑奠定了华夏民族文化的高贵品格。在历史上,苏武、林则徐等典型人物显示出了炎黄子孙的品质。在当代,雷锋、黄继光等英雄楷模形象,使世界认识到了新中国英雄儿女的风貌。

一、荆楚文化蕴育出代代荆楚英模

文化是人类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中,为了自己的生存与发展而主动进行的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其产生、发展和演变是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荆楚文化则是荆楚地区民众在特定的历史时空中所创制的具有浓郁地方特性的地域文化。空间上,荆楚文化发源于长江流域中游,现以湖北地区为主要辐射地;时间上,它从商周时期的楚地文化发展至今,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荆楚文化作为活跃于长江中游的地域文化,在长期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其与众不同的文化形态、文化性格和文化思维,并日益沉淀,成为民族的集体潜意识,具有顽强的稳定性和延续力。”[1] 荆楚文化具有独特的文化品格。

王生铁在《楚文化的六大支柱及其精神特质》中认为,荆楚文化有以下四种非常明显的精神特质:一是荜路蓝缕,即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二是追新逐奇,即锐意进取、不断开拓的创新精神;三是兼收并蓄,即融汇南北、海纳百川的开放精神;四是崇武爱国,即崇武装、热爱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2]

黑格尔认为,“一个地方的自然类型和生长在这土地上的人民的类型和性格有着密切的联系”[3]。荆楚地区位于中国内陆中部,居华中腹地,处于南北过渡地带,气候适中,植被丰富,物产多样。该地区地貌环境复杂,东部是江南丘陵,中部是江汉平原,西部则是崇山峻岭,地理区位得天独厚。同时,荆楚地区处于长江中游,沟通南北,连接东西,水陆交通发达,四方往来人口众多,诸多民族和睦相处。再加上“先秦楚人南迁、魏晋永嘉南渡、残唐五代时期北人南移、明清之际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流民填周边山区,以及近代的商民、流民城市化移民等多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4],与之相伴的是各地文化的传播与交融。荆楚地区以其数千年的文化传承,融汇夷夏的开放气度,历经多次移民浪潮的反复冲击,不断混合与更新,始终保持着熔铸八方的文化精神,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

荆楚文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淡化了这一地区的阶级和阶层观念,使社会结构形成了鲜明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城市精英意识的相对疏离、乡民文化气质的浓烈和市民阶层群体意识的紧密性[5]。荆楚文化背景下的这种社会特征培育了荆楚儿女爱国奉献、助人为乐的情怀。荆楚文化的特质,决定了荆楚大地自古就是一方英模辈出的热土。古代有屈原、王昭君、李时珍、张居正等,现代有董必武、李先念、闻一多等,当今有吴天祥、徐本禹、王争艳、荆州“10·24”舍己救人英雄群体和生死接力赶发农民工薪水的“信义兄弟”,他们光辉的名字,突出的事迹,感人的故事,如同星月,在荆楚文化的历史天空中闪闪发光。这些典型人物共同形成了荆楚大地特有的典型“群星”现象。

二、代代荆楚英模丰富着荆楚文化

荆楚文化的重要品质是爱国、奉献、利他。从古到今,荆楚大地上具有强烈民族责任感和爱国热情的英雄层出不穷。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申包胥在国家危难,都城陷落之际,向秦国请求帮助,在秦城墙外哭了七天七夜,滴水不进,终于感动了秦国君臣,出兵帮助楚国复国。楚国大夫屈原,有坚定的人生信仰和政治抱负,热爱祖国。在遭到打击后,爱国之魂不灭,愤而写出《离骚》,表达他对家乡的思念和破国的悲伤。汉家女王昭君出塞和亲,她劝单于不要发动战争,还把中原的文化传给匈奴。从此,使得汉匈两族团结和睦,国泰民安,“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王昭君为实现汉朝与匈奴的和睦相处而远嫁匈奴,开创汉匈间60年无战事的和平局面”[6]。在近代,民族危机深重,这更激发了荆楚志士的爱国热情。洋务运动时期,中国的重工业开始兴起,张之洞在湖北救国图强,创办了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这是中国第一个钢铁大联合企业。辛亥革命,荆楚大地打响革命第一枪,一举结束了古国几千年帝制。革命时期,荆楚地区涌现出了董必武、李先念、陈潭秋、闻一多等爱国人士。申包胥、屈原、王昭君等爱国英豪较早奠定了楚国乃至荆楚文化的爱国和奉献精神;近代和现代的英模们,极大地丰富了荆楚文化爱国和奉献的精神。

在当代,荆楚儿女以及英模们给荆楚文化增添了极为丰富的内涵。武汉市武昌区信访办副主任吴天祥,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工作,无私奉献。数年间,他接待上访群众万余次,处理问题近万个,积极为贫困户解难。吴天祥始终坚持“奉献”的人生观,乐于助人。信义兄弟孙水林、孙东林为赶在大年三十前给工友们发工钱,坚守信用,哥哥发生车祸去世了,弟弟忍住悲痛,继承哥哥的遗愿,千里驱车给工友们发工钱。还有医生王争艳、大学生徐本禹等许许多多的英模,都是用自己的行动,坚守“爱国、奉献”的信条,为荆楚文化注入了鲜活的内容。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人生产一方文化。文化是人化,是人的精神和客观环境结合而形成的社会环境。文化是人创造的,文化同时又培育出不同品质的人。荆楚大地,得天独厚,人杰地灵。昨天,我们的先辈们创造了灿烂的荆楚文化;今天,荆楚儿女必将荆楚文化的品格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注释:

[1]梁桂莲:《从地缘文化的角度看荆楚文化的形成、发展与演变》,《荆楚学刊》2014年第4期

[2]王生铁:《楚文化的六大支柱及其精神特质》,《光明日报》2004年4月29日

[3](德)黑格尔:《美学》(第3卷上册),商务印书馆 2011年版

[4]江凌:《试论荆楚文化的流变、分期与近代转型》,《 史学集刊》2011年第5期.

[5]孙发友、陈旭光、汪彤:《典型报道与议程设置——基于武汉市典型人物群体化现象的研究》,《新闻前哨》 2016年第7期

[6]勿日汗:《专家呼吁将“昭君传说”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EB/OL].[2016-11-14]. 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6-07/30/content_4894700.htm

(孙发友: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春晓: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博士生;彭博: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硕士生)

猜你喜欢

文化品格
聚焦核心素养,彰显文化品格
英语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实践
学科素养视角下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