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的资源开发建设研究
——以植物种苗工厂化繁育实训平台资源开发建设为例
2019-01-15宗树斌
宗树斌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句容 212400)
长期以来,我国职业教育承担着为社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责任,但传统职业教育中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脱节,往往无法满足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走产教深度融合道路是现代职业院校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有力举措。产教融合是未来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明确提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在宏观层面上把深化产教融合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原则。
一、高职院校产教深度融合的内涵及意义
产教融合是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发展的基础,是高职生存发展的第一要素。《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国发〔2017〕4 号)中指出:要“推行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模式”“推行校企一体化育人”“推动行业企业与学校共建人才培养基地、技术创新基地、科技服务基地”“实现教育链和产业链有机融合”“建立健全对接产业发展中高端水平的职业教育教学标准体系”。这是国家政策层面对“产教融合”界定的建设内涵。
职业教育作为与区域社会经济、产业发展联系密切的教育类型,承担着服务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的重要职责,其发展应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密切联系。产教融合则是有效衔接职业教育与区域产业经济社会发展的唯一有效途径,是职业教育的立命之本。
产教融合,顾名思义就是生产和教育相结合,实现和谐发展,资源共享。它通过改革教育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整合教学资源等手段不断提高学生适应工作岗位的能力,紧密联系企业人才需求实际,为企业培养更多应用型人才。同时产教融合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效率提升,为企业的迅速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力量。可以说,产教融合能够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共赢,同时也是整合社会资源,提高社会效率的重要手段。
江苏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和《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实施了高等职业教育卓越计划,加快发展与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相适应、产教深度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开展了高等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的建设。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建设坚持服务导向,坚持扶优扶特,坚持多方共建,坚持开放共享,建立健全实训平台的共建共管共享机制和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实现政行企校的教育资源、实训要素有力整合和有效汇聚。
江苏省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的建设是在新一轮产业和科技革命的背景下,以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江苏经济转型升级,推动江苏高等职业教育提高质量,办出特色,提升贡献度,保持国内领先水平为宗旨。通过高职院校与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社会责任感强的企业深度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有效整合高职院校、行业企业资源,保持实训平台设备设施与企业技术同步更新,以深化产教融合为着力点,以产教深度融合平台建设为依托,将校企协同育人贯穿于教育教学改革全过程,切实增强了高职院校学生实践和创新创业能力,全面提高了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了高职教育服务能力。
二、高职院校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资源开发建设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传统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大多数用人单位反映学生适应企业工作环境所需要的时间较长,工作能力较欠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弱。许多企业不愿意接收应届毕业生,而更愿意招聘具有几年工作经验的人才,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高职教育在满足企业人才需求方面确实需要改进。同时,高职教育实训基地普遍存在着实训资源短缺和既有实训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共存的难题,又有高职实训基地在资源开发联合化、实训项目体系化、功能多样化、管理智能化等方面与国际一流实训基地相比较还存在不少差距。
产教深度融合最重要的目的是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满足企业的人力资源需求,同时实现高职院校为产业发展服务的使命。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资源开发建设是落实平台“五个对接”建设的主要举措,即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企业文化对接。资源开发建设把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融为一体,使学生具备工作能力,能够尽快适应未来的工作环境,并及时获得工作岗位的需求信息;教师及时掌握行业发展趋势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及变化,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及时调整教学重点,改进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具备企业需要的技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可以降低对新职工岗位熟悉、岗位培训方面的费用,获得具有企业需要的工作能力的员工,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具有人才优势,提高企业竞争力。
高职院校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建设包括机制体制建设、设施设备建设、实训资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服务能力建设五个方面,其中以设施设备及实训资源建设为主的资源开发建设处于中心环节,是实训平台的主体建设部分,是实训平台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高职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资源开发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1)硬件建设,保持实训装备与行业企业主流技术同步,并积极探索实训装备的二次开发和成果产业化的有效途径;(2)实训资源开发,构建由单项-专项-综合实训体系,并积极探索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实训体系;(3)软环境建设,发挥产业文化、企业文化育人功能。
三、实训平台资源开发建设的路径与方法
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是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平台建设坚持“服务导向、扶优扶特、多方共建、开放共享”的原则,平台实训资源开发建设是平台稳定、持续、高效发展的基础,是平台建设的中心环节。资源开发建设如何进行?实现的路径如何?“植物种苗工厂化繁育实训平台”是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承担江苏省教育厅、财政厅首批立项建设的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项目。以该实训平台的资源开发建设为例进行分析,从硬件条件建设、实训资源开发、软环境建设三个方面分析归纳资源开发建设的路径。
1.硬件条件建设方面
(1)深入调研,准确把握产业发展方向
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建设肩负着培养产业发展需要技术技能人才和促进产业提档升级、引领产业发展方向的责任,因此,在实训平台建设之初就要进行全面而深入的调查研究。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组成调查组,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研讨确定产业的发展方向,由此决定实训平台硬件条件建设的重点,这样即能保障实训硬件条件的先进性,保障实训的技术是今后产业发展实用的技术,又能保障解决产业发展痛点问题,起到引领示范的作用。
植物种苗工厂化繁育实训平台项目组组织学校骨干实训老师和企业业务骨干组成调查团队,在江苏、山东、上海、四川等地深入调研了种苗生产企业、大中型种苗批发市场及园林公司等种苗应用单位等。在调查的基础上充分论证,确立了种苗生产产业的几大发展方向:种质资源是种苗发展第一要素;种苗生产设备自动化、智能化是必然趋势;高规格、标准化种苗是市场的必然选择;种苗生产的无土化、轻质化是重要的发展方向。围绕着产业的发展方向,在实训平台的建设上,特别是硬件条件建设上就确立了重点建设内容:建设种质资源圃,加强对“新”“优”“奇”种苗种质资源的引育工作;建设现代化智能温室,保障种苗生产的环境;购置自动化、智能化的种苗生产设备,保障生产种苗的高规格、高标准;进行种苗容器化栽培、无土化繁殖条件建设。
(2)对接国际引进吸收先进的设施设备,打造一流实训平台
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要促进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建设起点要高,眼光要对接国际一流实训平台,引进吸收国际主流或最先进的设施设备。实训平台的建设要着眼未来,注重平台对先进设备、先进技术掌握人才培养的功能及引领产业发展功能的建设。这不仅需要学校的责任担当、企业要有战略的发展眼光,还要有行业、政府给予的政策鼓励和投资保障。
植物种苗工厂化繁育实训平台在设备建设方面对接国际最先进的产业设备,对接国际主流技术、主流设备,购置引进了一批先进的设施、设备,提升平台的国际化、专业化水平。其中购置引进了美国的“盖尔”种苗综合作业车,智能种苗搬运移植机器人等先进设备,这些先进的设备,代表着种苗生产的发展方向,对行业发展起到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3)加强自主研创,实现实训装备的二次开发和成果转化
产教深度融合包含“教”与“研”及“产”与“研”的融合,实训平台的建设也一定要加强自主研创,这是保障实训平台内在动力持续发展的要求,是保持实训平台先进性的要求。这不仅需要学校和企业组成强大的研发团队,更需要有支持自主研创的激励政策,及装备二次开发和成果转化的反馈机制。
植物种苗工厂化繁育实训平台在自主研创工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可喜成果,实现了装备的二次开发和技术成果转化,产生了平台持续运转的强劲内在动力。其中,联合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气雾组培育苗装置”,填补了国内液体组织培养实用装置的空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并由此开发出的“新型气雾组培育苗技术”,克服了植物种苗组培繁育木本植物难度大的难题。对自动化制钵机实训设备进行自主研创,通过联合基质自动化混合配制,自动遮荫喷灌扦插育苗床等设施设备,开发出“轻基质袋育苗技术”,实现了实训装备的二次开发和成果转化。通过改进育苗床的环控条件,联合组培育苗技术,扦插育苗技术,开发出“组培苗瓶外生根育苗技术”,简化了育苗程序,节约了育苗成本,形成了种苗繁育的新技术,实现了成果转化。
(4)虚实耦合,发挥实训装备的最大效能
作为共建共享的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要承担大量的教学和社会培训,要把实训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能,光靠有限的先进设施设备肯定不行,同时,受到场地制约、时间限制等因素。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虚实耦合,虚拟和现实相结合,既有实际的设备和实践操作,又有在实践基础上的虚拟练习和在线学习。这即符合知识、技能学习的一般规律,又能提高学习者的兴趣,发挥出最大的效能。
植物种苗工厂化繁育实训平台十分重视实训资源的虚实耦合建设。在学校种苗种质资源库的基础上,开发出“植物种质资源二维码识别系统”,形成了丰富的线上种质资源学习资料,供学习者实用;另外,还开发建设了“基于学院植物资源库的花卉识别系统”和“虚拟植物园”等在线学习实训资源,对新设备的实用、新技术的应用等都开发建设了线上学习资源,既丰富了资源又充分挖掘了实训装备的潜能,满足教学和培训的需要。
2.实训资源开发建设方面
(1)实训资源开发要注重实用性、先进性
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资源开发建设一定要注重实用性和先进性。传统的高职教育偏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不足或缺乏实践教学,由于教学和产业联系不够紧密,导致了教与产的脱节或不同步,这就造成了高职院校开发出的实训资源是过时的,所教的技术、技能是产业已经淘汰的,这是产教深度融合要解决的人才培养的最大痛点之一。要解决这一痛点,就要产教深度融合,要真正重视实践教学,并且实训资源的开发一定要注重实用性和先进性。要开发出产业真正需要的、能用的上的实训资源来进行人才培养。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老师充分提高专业实践业务能力,联合企业业务骨干一起来进行实训资源开发,建设真正有价值的高水平的实训资源。
植物种苗工厂化繁育实训平台在实训资源开发建设方面,紧跟产业发展前沿,结合行业发展实际,与企业联合开发出了一系列的实用性好,操作性、训练性强的技术技能包和教学视频等作为实训资源,让学生真正掌握实用性和先进性的产业技术。
(2)实训资源开发要注重系统性
高职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要切实发挥人才培养的功能优势,实训资源开发除了注重实用性、先进型以外,还要注重系统性开发。只有把一个个实用的、先进的实训资源分层次、按类别整合成符合专业认知和训练逻辑的系统性资源,才能真正发挥出实训资源的作用,系统的实训资源符合认知学习和技能训练的内在规律,能有效拓宽学生对专业知识技能掌握的宽度,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自我训练的能力,真正培养专业技能全面、专项技能扎实、学习能力高的技术技能人才。
植物种苗工厂化繁育实训平台对接现代农业行业标准、种苗生产职业标准和繁育技术岗位规范,突出职业素质特别是工匠精神培养,以“实践育人”为导向,构建职业特色鲜明的实践育人体系,开发出“基础实训资源——单项实训资源——综合实训资源”分层次的系统实训资源。
其中基础实训资源包括植物分类、识别和植物种苗繁育工厂设施设备使用两个基础实训资源;单项实训资源以植物种苗工厂化生产的核心技能繁育技能为中心,开发建设播种、扦插、嫁接、分株、压条、组培等6个单项实训项目;综合实训资源围绕现代种苗繁育产业链,集种苗繁育新品种、新技术,开展植物种苗繁育新设施设备的研创和新技术的研发。研发种苗繁育工厂化生产的水培、雾培以及新型组培的新型繁育设备和相应技术。开发建设水培、雾培、基质培3种综合种苗工厂化生产实训资源。
(3)资源开发要注重共享性
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坚持共建共享性原则,因此实训资源开发必须注重共享性。资源开发的共享性不仅仅指学校和企业共建共享,政、校、行、企共享,更重要的是实训资源开发过程的开放性、共享性,借鉴现代“互联网思维”来开发实训资源,学员即是实训资源学习的共享者,也是实训资源开发的参与者。
植物种苗工厂化繁育实训平台在实训资源开发的全过程都是在学员参与下进行,既获得了实训资源又培养学员,并且开发出的实训资源随着学员的参与又能够持续更新。另外,植物种苗工厂化繁育实训平台资源开发还非常注重与其它教学实训资源的共享性,例如一些专业教学资源库实训资源,把实训资源建立在同一个平台上,更能丰富实训资源。
3.软环境建设方面
(1)校企文化融合建设
产教深度融合软环境建设方面必然要求校企文化的对接与融合,校企文化融合,学校引进企业的创新精神、发展意识、责任意识、经营理念、服务意识、质量意识、环保意识、管理模式等现代企业的优秀文化。企业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自觉主动的参与校企合作。由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参与学校课程与教学设计,能工巧匠参与学校的实践课教学,参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评价。
教学管理上融入企业的生产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重视理论指导下的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融入企业化元素,学生参与从教学准备到教学结束完整过程。布置工作任务,明确工作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开展安全预想,开展实训教学,学习总结评价,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注重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2)优化育人环境建设
学校着力营造绿化、美化、净化的校园人文环境和职业化的环境氛围。学校的校风校训、校园网、宣传栏、标语牌、路牌等都力求精致、美观、有品位,突出“职”的特点和企业文化的氛围。职业化的宣传标语与优美的自然景观相映成趣,使人倍感浓浓的教育氛围,时时处处渗透着对学生的职业人教育,在中起到“润物无声,春风化雨”的作用。在实训场所,注重育人环境的建设。实施4S 现场管理,在实际的岗位工作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匠人”精神的岗位职业道德建设
“匠人”精神的本质是工匠精神,是对职业道德的遵守,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其核心是树立起对职业敬畏、对工作执着、对产品负责的态度,极度注重细节,不断追求完美和极致,将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融入每一个环节。
校企合作产教深度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就是要培养出具有“匠人”精神的现代职人。职业道德是职业精神的集中体现。现代企业文化都集中反映了企业精神,反映了职业道德的践行特点。海尔文化追求真诚服务的职业道德精神,同仁堂文化体现了追求质量品质的诚信道德精神。职业道德的载体是职业活动,任何职业活动都是具体的,都带有产业、行业、岗位工作特点。职业院校要增强职业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结合专业特点,将岗位工作要求与职业道德结合,深化岗位职业道德教育。
四、结语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原则和发展方向,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建设是落实这一原则方向的必然选择和根本路径。围绕硬件条件建设、实训资源建设和软环境建设的资源开发建设是实训平台建设的中心环节,通过准确把握产业发展方向、对标国际一流、加强自主研创,是优化资源打造一流专业实训平台、实现二次开发和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坚持现代互联网思维的共享性原则,虚实耦合,线上线下相结合开发实用性、先进性的实训资源,构建单项-专项-综合体系化的实训体系;建设校企文化融合、优化育人环境、倡导匠人精神的岗位职业道德建设,是加强产业文化和企业文化育人的氛围,培养专业行业高等技术技能人才,服务产业升级,实现“技术、设备、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三个同步发展的实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