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职院校基础理论课程教学方法探究
——以国际贸易理论课程为例
2019-01-15辛文琦
辛文琦
(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天津 300350)
一、引言
教育部提出高校要打造金课、淘汰水课,对高校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与要求。高职院校应该结合自身特点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积极探索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的途径与方法。高职院校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以够用为度,不追求过深的理论研究,以实用为本。提升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方法,强化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效果,有效激发学生对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热情,对打造金课尤其重要。国际贸易理论课程作为高职国际贸易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一门典型的基础理论课程。该课程以国际分工理论、国际贸易政策、关税措施、跨国公司理论、地区经济一体化为主要研究内容,具有内容繁杂、涉及范围广、经济理论集中、理解难度较大的特点。同时受到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经济学基础知识薄弱和学习能力偏低等原因的影响,致使该课程在实际教学中出现教师讲解费力、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学生接受困难、有畏难情绪、教学效果欠佳的现象。因此,国际贸易专业国际贸易理论课程应从选择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法等方面进行积极改进,使之与国际贸易专业学生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合,突出高职院校的教学特色。
二、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国际贸易理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内容深奥繁杂的国际贸易理论课程学习难以适应。
高职院校学生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没有掌握充分的经济学基础知识,即使学过一些简单的经济学理论,也与国际贸易课程中系统的理论体系水平有较大的差距,更不能掌握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笔者通过查阅十几所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发现大多数院校把国际贸易理论课程放在新生入学第一学期,这就必然会导致学生学习时遇到理解困难。加之国际贸易理论内容非常复杂、抽象难懂,加大学生们在理解和掌握上的难度。一是课程中的有些理论是在当时的特定时期提出的,从当时的实际情况看存在着一定科学性和合理性。但是几十年后现实条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些理论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就显现出来,理论与现实存在着巨大差距,学生理解这些理论的内容便更加困难。二是教学内容中的理论部分所占比例过大,涉及国际分工、跨国公司、服务贸易、跨境电商等诸多方面。仅在国际分工理论项下教材中罗列的理论达到十种以上,包括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要素禀赋理论、技术差距说等内容。以里昂惕夫之谜为例,对学生而言,理解谜的产生已经十分困难,加上对谜的解释的系列理论,学生更加难以理解。由此可见,如此丰富的内容,要求学生理解掌握的知识十分广泛。但是,大多数院校将该课程安排为每周两课时,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对有些理论只能点到为止,不能全面深入地展开讲授,学生不能够全面深刻地掌握,加大了学生学习的压力,使学生产生对该课程畏难情绪,学生感到学不会也学不好,难以适应内容繁杂的国际贸易理论学习。
2.枯燥的单向讲授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对于国际贸易理论课程的教学,大多数院校依然主要采用教师向学生单向讲授的传统教学模式。即便是采用PPT、微课等多媒体教学,也只是起到了辅助作用,占到授课课时的比例较小,在教学过程中仍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一般都表现为老师全程讲解理论,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没有发挥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地位。而理论内容本身艰深难懂,使学生感到枯燥,难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与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当下形成明显反差。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了多样的信息渠道,无论从信息量来看还是从信息的呈现形式的生动性比较,都大大超过传统课堂教学。面对这一现实,如果授课教师依然坚持以国际贸易理论教材为中心,单向讲解,必然不能满足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期待。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势必容易造成学生课堂上难以专心致志、思想开小差,沉迷玩手机,甚至昏昏欲睡。教学效果不理想,不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3.理论与实践脱离难以有效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国际贸易理论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同时也强调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国际贸易基础理论知识,还要求学生利用这些知识分析国际贸易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但当前我国高职国际贸易专业的国际贸易理论教学中,存在着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不同程度的忽视。具体表现在教学内容的选取、讲授过程中与国际贸易实际的联系不能做到与现实发展紧密挂钩,导致学生尽管学习了许多理论,但无法转化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提升国际贸易理论课程教学水平的途径与方法
1.优化课程内容体系
首先,科学优化国际贸易理论课程内容的设置。针对国际贸易理论内容繁杂、课时有限的问题,一方面,适当增加该课程课时量,避免因课时量过少,为单纯完成教学任务追赶进度,造成学生没有时间对知识消化吸收,囫囵吞枣地应付式学习,使整个教学过程不能够全面深入展开。另一方面,在国际贸易理论课程开设之前或同时,至少开设经济学基础等课程,为国际贸易理论课程中的系统理论学习做好基本知识铺垫。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国际贸易专业新生第一学期同时开设国际贸易理论和经济学基础两门课程。学生可以把在经济学基础课程中学到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运用到国际贸易理论的学习当中,这样使得学生对国际贸易理论容易理解和掌握。
其次,选择符合高职国际贸易专业需求的国际贸易理论教学内容体系。高职国际贸易专业的国际贸易理论课程在教学内容选择上应与普通本科院校有所不同,尽量减少或避免选择过于深奥的内容,高职学生的高等数学基础薄弱,教学内容中不宜选择经济模型的内容。选择一些相对通俗易懂的贸易理论,选择与国际贸易发展实际关联性密切的内容,介绍一些国际贸易的前沿发展动态。在教材选用、教学重点等方面也要突出高职教学的特点,不单纯追求理论深度的探讨。
选定教材后,适度地调整教学内容,删减过量的理论内容,增加与现实动态相关联的相关内容。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添加了我国国际贸易地位及影响、中美贸易战中我国的应对策略、“一带一路”决策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给我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跨国公司理论对大学生成长的启示思考等内容。如此调整对降低教学内容的理论比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2.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单一方法的国际贸易理论课程讲授不能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中心地位,更难以实现知识到能力的转化。为此,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国际贸易理论课程教学应该充分运用各种灵活生动的教学方法,发挥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势,打破课堂讲授传统模式。坚持“以人为本”,做到“以学为本”。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结合不同教学内容的特点,针对性地采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微课、小组讨论、读书心得交流、热点问题讨论、案例教学、翻转课堂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授课前为学生布置任务,要求学生做到每次上课时都要有准备、有参与。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国际贸易专业在国际贸易理论教学中不断尝试新型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责任意识,树立自主学习的态度。在学习过程中强调学生互相学习,彼此借鉴。对热点问题采用小组讨论教学的方法,让学生思想碰撞,从而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教师积极参与讨论,并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层次的探索研究。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把理论知识由抽象变为直观、变枯燥为有趣,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重点知识点采用微课,拓展学生知识面、阅读面,并通过读书心得交流学习成果。推陈出新的教学方式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大幅度提升了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师生之间建立起良性的互动。
3.改进考核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以往国际贸易理论课程的考核方式以试卷为主,考核内容主要是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和理论,题型以传统的名词解释、选择、简答、论述为主。有的院校采用论文形式考核,出现了学生选题集中、完成质量不佳、甚至上网抄袭应付的情况。考试时,学生往往只对老师给出的重点内容下功夫,常常是考前突击、死记硬背。考试过后发现课程学习的收获甚少。因此,必须进行考核方法的改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对该课程考核方法进行改进。课程考核中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按4∶6 组成。平时成绩主要是依据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中的表现确定。比如:是否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发言,在拓展学习中是否有丰富的学习心得等,有效引导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期末考试中题型的设置包含小部分的客观题目,检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效果;大部分为开放性的主观题。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当前国际贸易发展动态,比如互联网对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以及对于传统贸易方式的挑战,作为该专业的学生应做好哪些知识和能力上的准备,特朗普执政以来美国对华贸易政策有哪些调整,中美贸易战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有哪些,如何跨越文化差异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我国如何从贸易大国到贸易强国的思考等。这些题目的设置避免了学生为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关注当前国际贸易发展动态,并自觉地把自己的学习与宏观形势的发展结合起来,学习国际贸易理论有了方向感和主动性。
四、结语
高职院校打造金课就要切实提高包括理论课程在内的所有课程的教学水平与效果,国际贸易理论课程教学方法的改进可以作为一个参考样例。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国际贸易专业近年来在国际贸易理论课程教学改革活动中不断探索实践,优化课程内容体系、创新多种教学方法、改进考核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为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国际贸易理论教学改革提供了经验借鉴。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应从主动适应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出发,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勇于创新,深入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导向的国际贸易理论课程教学改革新方法新举措,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打造金课,淘汰水课,培养适应我国外经贸快速发展要求的高素质的对外经贸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