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深度学习的化学课堂教学策略
2019-01-14韩承晋
韩承晋
[摘 要]
深度学习是一种基于高阶思维发展的理解性学习,在化学教学中通过确立切实的教学目标,整合意义关联的学习内容,创设促进深度学习的真实情境,选择持续关注的评价方式来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关键词]
高中化学;深度学习;化学教学
深度学习是一种特定学习概念,1988年,Ramsden研究并发展了浅层学习和深度学习的有关理论,在学术层面上第一次界定了有关深度学习的核心概念,阐明了浅层学习与深度学习的不同特点,明确指出深度学习重在于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随后深度学习的理论在国外引起学界重视并逐渐得到丰富与完善。
在深度理解概念、创设合理学习情境、原有知识基础上的知识建构、注重反思等提高学习有效性的常用手段中,其实都包含着对深度学习的认识和理解。
新课程改革着力于教学以学生为本,通过研究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学,对于指导教师如何更好地教具有非常现实的积极意义。教师教学的思考和设计,都应该以学生的理解和把握为基础,否则,教学就成了背离教学规律和目的的无实效活动。通过对深度学习理论的研究,笔者认为在当今的化学课堂教学中,师生的教与学活动普遍存在大量的浅层学习情况,如何在深度学习理论的指导下,通过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优化教学行为从而更好地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笔者有如下的思考。
一、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深度理解
首先深度学习不是过度学习,不是对学习目标的任意拔高。因此在教学设计时应首先考虑的是如何设定适度的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将化学课程目标与课本内容、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等相结合,将培养学生应试能力与科学素养相结合。例如,在“钠与乙醇反应”的教学中,学习目标可设定为:运用已有知识基础理解钠与乙醇的反应,掌握钠与乙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进一步强化“结构决定性质”这一化学观念等。教学可以从金属钠的保存方法引入,钠通常保存在煤油中,所以钠应该不会与烃基氢反应,而钠可与水的反应说明钠可与羟基氢反应,再通过实验验证,从而理解乙醇与钠反应的实质是与羟基氢发生了反应,对比钠与水、乙醇反应的快慢,理解这类反应其实是钠与氢离子之间发生的置换反应。水是极弱的电解质而乙醇被认为是非电解质,所以它们电离出氢离子的能力不同,进而理解乙醇与钠反应为什么比较慢以及反应类型为什么不是取代反应。为促进化学教学中的深度学习,首先应对知识点的目标要求进行准确把握,明确层次要求,既不随意拔高学习目标,也不流于形式、浅尝辄止,大量的低层次的重复训练,无益于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深度学习。所以化学教学要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设计合理恰当的学习目标是至关重要的。
深度学习与浅层学习的最大区别,在于是否促成了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当前高中化学教学大多停留在“记忆、理解和简单应用”的层面。充其量只是教会了学生认识世界,而不能促进他们形成改造世界的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应该将高阶思维的发展作为教学目标贯穿于课堂教学中,不仅仅要让学生知道“是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还能“做什么”,将“分析、评价、创造”作为教学目标的重点。
二、在旧基础之上建构新知识
深度学习的基础是理解知识,核心是建构新知识,学习的价值在于能迁移与应用。新知识的建构是在原有知识上的提升和扩展,而原有知识将因新知识的融入得到巩固和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建构是建立在新旧知识相互关联这一基础之上的,新旧知识的关联程度越大,越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建构。
例如,在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中,在学习“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时,首先以锌铜原电池(稀硫酸为电解液)为认知起点,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而学生通过分组实验后普遍发现锌电极上总是有少量气体生成,就此现象展开讨论产生气泡的原因,在通过实验手段排除了锌板不纯等因素的影响后,引入新课内容:介绍双液原电池。将锌铜两极分别插入装有硫酸锌和稀硫酸的烧杯中,上方用导线相连,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没有形成电流?進而介绍盐桥的构成及盐桥的作用,插入盐桥后产生了电流,锌极板逐渐溶解,铜极板上产生了无色气泡,实验过程中不再看到锌极上有气泡生成而且电流也更为稳定持久。电池工作中,锌并没有与稀硫酸直接接触,但是在铜极上却真真切切地生成了氢气,结合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就以下几个问题展开讨论:①这种情况下是不是铜与稀硫酸发生了反应?②两极区分别发生了什么反应?③两极区的电解质溶液是如何维持电中性的?④锌没有直接与稀硫酸接触,是如何发生反应生成氢气的?通过对问题的讨论以及实验认证,学生对原电池的反应原理有更深层次的认识,明确了之前比较容易混淆的电极反应、电子流向、阴阳离子的移动方向等问题,经过这样的探究体验,学生获得的原电池知识就是在原有单液原电池知识基础之上的一种提升。通过这样的深度学习,有利于学生对原电池的形成条件、电池正负极的判断、电极反应式书写、阴阳离子流向等知识形成内化。
三、科学评价,静待花开
深度学习的达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所以也不会有立竿见影的方法,它需要教师有足够的耐心和对学生能完成自主学习的信心。只有对学生的学习保持持续的关注并做好及时的反馈,才能有利于学生通过不断调整和尝试不同的学习方法,从而更深入地去理解学习的内容,因此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促成学生的深度学习是至关重要的,这样的评价机制不仅仅是对学生认知能力的科学评价,还应体现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状况,认知能力的提升和思维品质的改善,会促进学生在学习能力上产生质的转变,可以将学生的学习能力引入更高阶的水平,向理解性学习的深度发展。同时科学的评价机制还可以帮助教师根据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实时反馈,及时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大量的研究都已证明,“学生学习的重要收获来源于经常向学生提供有关他们学习的反馈,尤其是当反馈包含了可以引导学生不断努力的具体意见时。当反馈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而非最终成果时,反馈就会极大地促进学生学习”。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对学习过程及学习任务的长期关注,使学生意识到知识水平的提升是个循序渐进的动态发展过程,进而学生更倾向于将自己当前的学习成果归因于个人学习努力的结果,从而在学习过程中更容易获得良好的心理体验。在心理学的层面上当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充满信心时,就会触发学生更进一步的学习动机,进而积极地引领学生自觉地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调整学习策略促进深度学习。
[参 考 文 献]
[1]向葵花,陈佑清.聚焦学习行为:教学论研究的视域转换[J].课程·教材·教法,2013(12).
[2]Black P, Wiliam D.Assesment and Classroom Learning [J]. Assessment in Education: Ptinciples,Policy and Practice,1998,5(1).
(责任编辑:张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