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微课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应用例谈
2019-01-14张宏梅
张宏梅
[摘 要]
调查发现,小学阶段孩子们阅读数学类书籍的热情并不高,学生不重视数学阅读,缺少自主阅读意识,导致阅读量不足。分析原因,主要体现在:小学生年龄特点,决定了小学生往往不能根据自己的生活需要或已有知识储备,合理选择数学阅读内容。以苏教版教材为例,教师以教材内容为依托,了解学生的生活,精选多种类型的素材,开发整合成趣味型、生活型、史料型、思维型阅读微课程,在课堂上适时进行拓展,从而培养学生数学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丰富自身的数学素养,提高数学思辨能力,促进数学学习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数学阅读;微课程
“数学阅读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重要途径,所谓数学阅读,就是学生根据已有认知对数学教材或其他数学文本进行思考、探究,从而掌握数学知识,形成能力的一项数学学习活动。” 数学阅读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身边不缺乏数学阅读类书籍,如《马小跳玩数学》《李毓佩数学故事系列》《可怕的科学》系列等。但调查发现,小学阶段孩子们阅读数学类书籍的热情并不高,学生不重视数学阅读,缺少自主阅读意识,导致阅读量不足。分析原因,主要体现在:小学生年龄特点,决定了小学生往往不能根据自己的生活需要或已有知识储备,合理选择数学阅读内容。因此,小学生的数学阅读需要教师根据数学自身的特点,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针对某个专题,开发出从数学教材中延伸、拓展出来的微型阅读课程,供学生进行针对性阅读。本文拟结合案例,谈谈“阅读微课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一、捕捉趣味型微课程,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数学阅读是建立在兴趣基础之上的,对于小学生而言,教师要善于捕捉富有趣味性的数学阅读微课程,以满足学生好玩、好奇的心理,激发学生数学阅读的兴趣。
[案例]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中的古代名题:“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在学生学会用“假设”的策略解决问题后,笔者将捕捉到的趣味型素材,整合成微课程,内容如下:
播放《奔跑吧兄弟》节目中包贝尔的解题方法:假设鸡和兔都同时抬起两条腿,那么这时鸡都一屁股坐地上了,兔子还两只脚立着。所以,兔子有10÷2=5只,鸡有15-5=10只。你觉得包贝尔的方法,与我们刚才学习的方法有联系吗?是啊,这两种方法本质上都是假设,“假设鸡和兔都同时抬起两条腿”其实是假设全部是鸡,但是包贝尔的方法更有趣、易懂。看来我们在平时看一些电视节目的时候,不能只关注它的娱乐性,多用数学的眼光看一看,我们会另有一份收获。
案例中,教师运用学生平时爱看的电视节目,截取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直观、简朴、有趣的视频内容,学生在饶有趣味的微课程阅读中,枯燥的习题变得神秘而有趣,学生在快乐的阅读中对新知有了更为全面而深刻的认知。
二、借用生活型微课程,让学生在阅读中体悟生活数学的奥秘
数学阅读,并不一定是捧上一本书去读,才叫数学阅读,我们用数学的眼光去审视我们的周围世界,获得在数学上的收获或者突破,也是一种阅读。
[案例]苏教版教材中五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列举)》单元,教材中的例题是:南山中心小学举行小学生足球赛,有4支球队参加,分别为红队、黄队、绿队和蓝队。如果每两支球队比赛一场,一共要比赛多少场?五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单元,教材中有这样一道习题:有8支足球队参加比赛,比赛以单场淘汰制(即每场比赛淘汰1支球队)进行。一共要进行多少场比赛才能产生冠军?
显然,第一道题是循环赛制,第二题是淘汰赛制,笔者在教学完习题后,以生活中“足球世界杯”比赛规则为素材,整合成数学阅读微课程,将“循环赛”和“淘汰赛”进行对比,并制作成小视频,供学生阅读,具体内容如下:
世界杯一共进行64场,其中小组赛48场,[18]决赛8场,[14]决赛4场,半决赛2场,决三、四名比赛一场,冠亚军决赛一场。小组赛阶段,32支球队通过抽签分为8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别有4支球队进行比赛,每支球队分别与其他三支球队进行且只进行一场比赛,每场比赛90分钟,胜、平、负分别计3、1、0分,每个小组积分的前两名出线,进入下个比赛阶段,之后的[18]决赛、[14]决赛、半决赛、决赛都采取淘汰赛赛制,淘汰赛是以90分钟之内含补时阶段进球多的球队来决定胜方,如果双方在90分钟内无法决出胜负,将进行加时赛,加时赛阶段,如果两队仍未分出胜负,则通过每个球员的点球来决定胜者,原则上点球双方各踢5个球,如果还是打平,就双方各踢一球,直到分出胜负为止。
上述案例中,教师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整合成数学阅读微课程,引导学生多从数学的角度去阅读生活,多思考,丰富学生的数学认知语言,进一步激发孩子探索生活中数学的奥秘。
三、整合史料型微课程,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
数学与生俱来就充满了醇厚的文化韵味。阅读,正是人类了解和认识优秀文化的一种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手段。数学教学中,教师巧用数学书上的“你知道吗”板块,将数学史料整合成数学阅读微课程,让学生在阅读中把握数学的历史脉络,感受数学的博大精深,领略人类的智慧与文明。
[案例]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用字母表示数》时,笔者将以下内容制作成微视频供学生阅读:
最初,人们用文字来表达数量之间的关系,比如“价格×3、重量×3、人数×3”,后来人们发现这样表达比较繁琐,古希腊数学家丢番图创造了用音节缩减的方法来表示数量,一般用词语的第一个字母来表示,例如:价格×3,取“价”音节第一个字母表示成J×3,重量×4则表示成Z×3,人数×3则表示成R×3,每个字母在不同的情境中表示的意思是特定的。到了16世纪,法国数学家韦达发现,如果去掉数学关系的实际情境,它们都是表示一个数和3相乘,所以韦达就用a×3表示所有的一个数与3相乘的情况,这里的字母去掉了实际语言带来的差别,适合所有情境的普遍情况,它只是一个符号。从丢番图用音节缩减的方法表示数,到韦达把字母去掉它的实际意义,当作符号来表示数经过了1200多年。
带领学生通过阅读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文化的浸染,了解数学的发展历程,学习前人对于数学的探究精神,感悟数学的神奇,体味数学文化的魅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挖掘思维型微课程,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数学思考的味道
真正的数学阅读,可以使我们通过知识丰盈、启思诱想、智慧璀璨的數学阅读材料,去感受简洁数学知识背后浓浓的思考味。
[案例]在苏教版教材五年级教完《小数的意义》和《分数的意义》后,笔者以教材内容为中心,向学生拓展了题为《循环小数化分数》的阅读微课程,内容如下:
方法总结:纯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可以化成分数,这个分数的分子是一个循环节表示的数,分母的位数与循环节的位数相同,并且各位都是9。注意能约分的要约分。
例2.混循环小数化分数
不是从小数点后第一位就循环的小数叫作混循环小数。怎样把混循环小数化为分数呢?
……
方法总结:混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可以化成分数,这个分数的分子是第二个循环节以前的小数部分组成的数与小数部分中不循环部分组成的数的差。分母的头几位数字是9,末几位数字是0,0的个数与不循环部分的位数相同。
上述案例中,教师适时地将循环小数化成分数的知识整合成阅读微课程,学生在阅读中不仅体验到循环小数与分数的内在联系,更体会到数学阅读往往伴随着数学思考,感受数学阅读中浓浓的思考味。
“阅读是我们瞭望世界,智慧头脑的有效方式,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整个社会越来越数字化,以数学阅读为基础的信息加工模式已逐渐成为阅读‘新常态。”教师在教学中以教材内容为依托,了解学生的生活,精选多种类型的素材,整合成有深度、有广度又不乏趣味性数学阅读微课程,在课堂上适时进行拓展,让学生在阅读中丰富自身的数学素养,提高数学思辨能力,促进数学学习的全面提升。
[参 考 文 献]
[1]王惠.小学生数学阅读现状及指导策略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2018(6).
[2]窦平.小学生数学阅读的缺位与对策[J].小学教学参考,2015(7).
(责任编辑:李雪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