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比中用好统编教材
2019-01-14钟展艳
钟展艳
[摘 要]
统编教材三年级语文下册在习作编排上目标清晰,指引明确;内容丰富,文体多样;注重交流,共同评价。对比人教版教材和统编教材的习作编排之异同,教师能更好地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从而落实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
[关键词]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人教版教材;比较研究
翻开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不难发现其习作编排颇具特色。人教版教材是以一段文字引出习作任务,习作主题蕴涵在这段文字中,需要教师和学生加以琢磨;而统编教材将习作主题作为标题呈现,主题鲜明,习作的提示不只是文字,还有图画、记录卡、表格、富有启发意义的关键词……将不同版本的教材进行比较,有助于教师研读教材,把握异同,从而更好地了解统編教材习作编排意图(详见表1)。
在数量上,两个版本的教材均安排了8次习作;从主题来看,统编教材和人教版教材都是提供话题,鼓励学生思考和表达。但翻开教材细读,便能发现统编教材在设计方面的诸多特点。
一、目标清晰,指引明确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导航”,如果习作目标模糊,习作教学的效果便会受到影响。原人教版教材每个单元均列出了习作目标和要求,但提示比较笼统。例如,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写人的习作:“根据自己说的和同学的评价,写一写自己,向别人展示一个真实的你。写完以后再加个题目,如《我给自己画张像》《这就是我》《爱哭鼻子的女孩》。还可以把习作读给了解你的人,听听他们的意见,并认真修改。”提示语中的习作要求较为空泛,“展示一个真实的你”“写完后加个题目”“把习作读给了解你的人”,显然,这样的要求针对性不强,缺少具体的过程指引,学生对如何介绍“真实的自己”仍然心存困惑,不知道从哪些方面写自己。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也安排了写人的习作——“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具体的指引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提供了一系列描述人物特点的词语(如图1),这些词语包括人物性格、人物品质、人物兴趣爱好等方面,贴近学生生活,引导学生可以从几个不同的方面写一个人,有助于解决不知“写什么”的问题。
为了帮助学生打开思路,统编教材以两个泡泡的形式提示“以事表人”和用行为表现人物的习作方法,这是“怎么写”的策略指引。教材的第二部分是让学生选一个人物来写,写完后给作文拟定合适的题目,书中具体的范例减少了学生选取题目的困惑。第三部分则为评价的建议,鼓励学生进行交流分享,也体现了“重交流”的写作目标取向。
同样是介绍人物的文章,统编教材的目标定位更精准,侧重“写清楚”,不要求“写具体”,避免对三年级学生拔高要求。因此,“有特点的人”比“介绍自己”更为聚焦和具体,落实到题目选取、特点的描述、相关事例与行为的展开,其指引都具有较强的操作性,便于教师与学生把握。同时,这样的方法指引适用性比较强,不只是针对本次习作,也适用于完成写人这一类文章。清晰的习作指引有利于降低习作难度,激发学生表达的愿望,鼓励学生写自己的话。
统编教材在每个单元的篇章页均列出了本单元的习作目标,引导教师和学生在单元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关注,有序推进,最后开展习作训练。其中,第五单元是专门的习作单元。如此一来,习作教学目标更为清晰,指引更加明确,具体如表2所示。由表2不难发现,“写清楚”的目标要求贯穿在不同的单元中,无论是写人写事的文章还是想象类文章都要求学生“写清楚”,具体的目标则根据习作内容有所不同。
二、内容丰富,文体多样
习作目标和习作内容密切相关。由表1不难发现,人教版教材和统编教材均安排了写人、叙事的文章及想象类文章,精选的话题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所创设的话题情境有助于唤起他们的生活经验。
除了上述的三种类型的文章,统编教材还增加了看图作文“看图画,写一写”和研究性作文“我做了一项实验”“国宝大熊猫”,学生习作的内容和文体更为丰富多样。具体特点如下。
(一)基于学情:关注“写话”到“习作”的过渡
三年级是学生由第一学段到第二学段的过渡,如何搭建台阶,做好两个学段的衔接是习作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统编教材的编写者注意到这个特点,加强了“写话”和“习作”的纵向联系。例如,第二单元习作“看图画,写一写”是看图写话的深化,是学生由“写话”到“习作”的过渡,体现了统编教材习作编排螺旋上升的特点。观察图画和说图画,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基础,然而,如何有序地观察并清楚地表达需要进一步学习,由整体到局部的观察顺序和明确图画重点需要教师进行具体地指导。
除了单元习作,课后小练笔的安排也体现出承上启下的特征。小练笔比较灵活,需要结合课文内容,由读学写。小练笔要求学生写几句话或一段话,重在选点突破,而不是写一篇完整的作文,因而也可视之为句群写作。弹性的要求有助于学生从“写话”到“构段”“谋篇”的过渡,减轻作文起步的压力。两个版本的教材在小练笔的设计上亦有不同。以《荷花》为例,人教版教材的小练笔为“写自己喜欢的花”,提示语是“作者把荷花写得多美呀!”;统编教材的小练笔为“写一种你喜欢的植物”,提示语为“第二段写出了荷花的不同样子”。显然,前者的要求较为模糊,后者的指引更为清晰,表达空间更大,迁移性更高,不局限于以花写花,而是拓展到“喜欢的植物”。《荷花》一文描写荷花的重点段落是2~4段,其中2、3段为对荷花具体的描写,第4段为对荷花的想象。人教版教材的提示语“作者把荷花写得多美呀!”,这是一种比较综合的概括,学生从提示语中无法聚焦所要模仿的语言形式。统编教材对读写结合进行了细化,“第二段写出了荷花的不同样子”给予了学生具体的语言形式,引导学生发现作者如何描写不同形状的荷花及所用的句式“有的……有的……有的……”。如此一来,学生在“写什么”的问题上自由度较大,在“怎么写”的问题上有了针对性的指导和相应的范例,练习的难度降低了,练笔的指导加强了,有利于增强学生表达的自信。
(二)任务驱动:在言语实践中发展表达的能力
研究性习作是统编教材习作安排的又一亮点。统编教材在三年级引入研究性习作,这使学生习作的文体更加多样,也体现了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关注。“我做了一项小实验”要求学生借助图表,将实验过程按顺序写清楚。完成本次习作,学生需要了解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并用合适的语言写清楚实验中的观察和思考,遇到困惑要查阅相关的科学书籍。小实验的任务驱动有助于调动习作的积极性,无论是回忆科学课上的實验还是动手做新实验,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基于事实、数据进行表达的良好习惯。“国宝大熊猫”则要求学生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整合相关信息写一写大熊猫。完成习作任务的过程也是研究的过程,需要查找资料和围绕中心整合信息。
研究性习作提供了一个真实的习作任务,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学习”。研究表明,任务驱动是有效的写作学习途径。言语实践活动中的习作练习,并非单纯的习作练习,而是与研究、调查或其他学科密切联系,鼓励学生“做中学”,如查阅文献、描述探究的过程或发现的结果等。因此,这样的习作训练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社会需要相连,较好地激发起学生的习作兴趣。
三、注重交流,共同评价
过去的习作教学强调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反映出“重表达,轻交流”的倾向。因而,学生习作时较少考虑读者,将教师视为唯一的读者,习作变成文章制作。夏丏尊先生指出:文字既以读者为对象,执笔为文时首先要顾虑读者的性质、读者与作者的关系、写作这文的动机等。夏丏尊先生的话体现出习作中读者意识和注重交流的意义。现在,写作即交流已经成为重要的写作理念。针对直接或间接的交流对象,作者会根据交流的目的选择合适的表达内容和表达形式。
统编教材运用现代写作理念进行习作编排,既强调通过习作来实现交流对话,也注重在交流中激发习作兴趣,培养习作能力。习作完成了,由谁来评价?过去,习作评价主要由教师完成。目前,不少教师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将习作评价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统编教材中,每个单元的习作设计均有评价的指引,体现出注重交流和共同评价的习作设计。例如,第六单元习作“身边有特点的人”,教材中呈现了“围绕以上问题和同学交流,然后选一个人写一写”的提示,这是写之前的交流。写完后,“如果有可能,还可以给你写的那个人看看,听听他的评价。”交流的内容包括阅读感受、观察所得、聆听收获、体验之趣等。交流的对象是具体的,包括同学、老师、家长及习作中所写的人。如此一来,学生意识到习作不仅是自我的表达,也是交流,读者不仅限于老师,而是特定的读者,指向一定的言语目的。真实鲜明的交流目的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表达愿望,从而发挥习作的交际功能。
统编教材吸收了历次语文课程改革的有益经验,从“为什么写”“写什么”“怎么写”三个维度重构了写作教学,努力设计贴近生活的话题,鼓励学生在真实生活中落实语言的建构与运用。统编教材习作设计颇具特色,其亮点包括清晰具体的习作目标、贴近生活的习作内容、丰富多样的学习支架及指向交际的任务设计。如此一来,统编教材的亮点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操作性较强的指引,有望缓解习作难题带来的压力。
[参 考 文 献]
[1]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王荣生.写作教学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4]叶圣陶,夏丏尊.我怎样教语文[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7.
(责任编辑:符 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