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情分析与深度学习

2019-01-14许思萍陈隆升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学情分析分析方法运行机制

许思萍 陈隆升

【摘 要】学情分析对深度学习具有促进作用,学情分析越精细,深度学习越有效。学情分析在深度学习中的运行机制体现为学习起点、学习状态和学习结果构成的动态连续体。为使深度学习取得更好的效果,需要进一步优化学情分析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学情分析;深度学习;运行机制;分析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91-0015-04

【作者简介】1.许思萍,浙江师范大学附属杭州笕桥实验中学(杭州,310000)教师;2.陈隆升,台州学院(浙江台州,318000)人文学院教授,教育学博士,硕士生导师。

一、学情分析促进深度学习

1.何谓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是指在课堂学习情境中对影响教学的学习者内在特征与外在要素之间关系的分析,目的在于寻找学习情境中学习者内在特征与外在要素的最佳联结处,以促进有效学习。[1]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分析学情实际就是分析学生的学习经验状况,即在教学设计阶段分析的是“学习(经验)起点”,在教学实施阶段分析的是“学习(经验)状态”,在教学评估阶段分析的是“学习(经验)结果”。这三个连续的阶段是我们观察与分析学情的三大范畴,也是三个着力点。

学情分析要分析出学习者的共同特征和差异性特征,而只有把握了个体差异性特征,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学情分析是在具体的课堂教学情境中实施的,这样才能使学情分析的结果与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结合起来,教学才具有针对性;学情分析要体现出情境性,也就是要把学习情境中的“内”与“外”两种因素之间的关系分析清楚,才能依据学情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学习活动,并根据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学习状态调整教学。

2.何谓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是指在理解学习的基础上,学习者能够批判性地学习新的思想和事实,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能够在众多思想间进行联系,并能够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做出决策和解决问题的学习。

深度学习要求学习者做到以下六点:在新旧知识、概念、经验间建立联系;将他们的知识归纳到相关的概念系统中;寻找模式和基本原理;评价新的想法,并且能将这些想法与结论联系起来;了解对话的过程,对话的过程就是知识产生的过程,并能够批判地检查论据的逻辑性;对其理解及学习的过程进行反思。[2]

3.学情分析与深度学习的关系。

深度学习是学生作为主体,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中。从这个角度来说,学习是非常个性化的活动,与学生的个人经历、内心感受以及思想水平与想象力都有密切的关联。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差异展开学情分析,再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发展。除了个体差异,学情分析的具体内容还涵盖学生的已有经验、学习需求、学习困难、错误偏差等方面。教师通过对学情的梳理,为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提供更加精准的措施与策略。学情分析为深度学习的实施指明路径。学情分析越精细,深度学习越有效。同时,深度学习也为学情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它是学情分析的目的和归宿。学情分析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教师可采取后测、访谈等不同形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这一检验结果促使教师对自身的学情分析能力进行反思与完善,使得学情分析在深度学习中实现良性循环。

二、学情分析在深度学习中的运行机制

学习起点、学习状态、学习结果作为观察与分析学情的三大范畴,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呈现为一个动态连续体,共同构成在深度学习中的运行机制,如图1:

这一学情分析的运行机制贯穿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实施、课堂教学评估的整个过程,使一节课的各环节之间甚至“这节课”与“下节课”之间都能建立相应的关联,学生在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学习情况都能进入教师的学情分析视野,他们的课堂学习经验发展状况得到教师的动态关注。

下面以浙江省宁波市鄞州中学卢杏琴老师执教的《咬文嚼字》[3]一课为例,来具体说明课堂教学中的“学情分析”运行机制。

1.根据学习需要确定学习起点。

卢老师在课前对所任教班级的学生进行学情前测,以问卷的形式提了三个问题:①阅读这篇文章,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及作者观点。②你对这篇文章最感兴趣的内容是哪些?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来。③你在这篇文章的阅读过程中有哪些疑惑或困难需要老师帮助解决,请分条陈述。

教师以问卷形式进行前测,不仅了解了学生已有的理解程度,还发现了学生对文章的兴趣点,更重要的是找到了学生的学习难点,为教师寻求如何破除深度学习障碍的路径指明了方向。

接着,卢老师准备了一份课前导学案,具体内容如下页表1。导学案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针对学生对课文事实性知识的理解程度、困难点和兴趣点,呈现了相关术语与典故的静态知识解释及补充,意在帮助学生建立有利于课文理解的背景知识。第二部分设置了4项学习活动:活动1是训练学生对实例的概括能力,整理作者观点;活动2是检验学生对理解性阅读的理解深刻与否,关键在于能否转述别人的观点,有助于学生接受新观点并加以内化;活动3特意选择字面简单的诗,让学生能运用课文所学的相关知识来鉴赏新诗,这是更高级别的学习认知活动,意在将学生的理解推向更深层次;活动4让学生发现并深刻理解自己生活中的相关经验,将学习活动延伸向更广阔的生活空间。

这份导学案正是一个围绕核心教学内容、以学习困难为基点的教学框架,它形成了一条循序渐进的深度学习路径。在这个框架中,完成表格内容就成为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學习起点。

2.沿着学习起点关注学习状态。

在学生沿着学习起点步入深度学习的途中,教师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面对学生理解的偏差,教师可以仔细挑选学生原有想法中的有益成分,通过改进,帮助学生形成规范的概念;面对学生的错误,教师要找出其理解的不正确之处,采取措施,引导学生获得正确的理解;面对学生的差异,教师应判断哪些是影响学生深度学习的关键性差异,设置层级活动,满足不同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面对现实与设想中学习情境的出入,教师应具备实时诊断学生学习状态的洞察力和迅速调整学习活动的变通能力,构成一个“学习状态观察—教学调整—学习状态观察”的循环圈。

在卢老师的课堂实践中,学生的学习状态具体经历了三个环节:

(1)起点环节。学生独立完成表格,这是学生思维自我建构的过程。然后,教师局部抽样检查了解学生的完成情况,发现学生的学习难点之后针对难点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

(2)推进环节。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转述对作者观念的理解,这是“解释、概要与推论”的认知过程,也是思维外化与表达的过程。教师能够通过学生表达的内容来获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学生在表达的过程中也能进行自我反思,这一点在深度学习中极为重要。

(3)深化环节。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鉴赏《江南》,这一学习活动既有助于检验学生知识迁移与灵活运用的情况,也为学生进一步深度理解课文中的“炼字”和“套板反应”这一难点搭建了支架。

3.评估学习结果。

从学情分析的角度看,卢老师这堂课还可以增加对深度学习的结果评估与检测,使这堂“以生为本”的课更上一层楼。为了弄清学生是否到达了核心教学内容的终点、学习困难是否得到了解决,教师可采用检测性的学习任务、教学后测或学生访谈等形式评估学生的学习结果。同时,对学习结果的分析也有利于教师反思并完善自身的学情分析能力,为下一次学情分析提供改进的方向。

总体来说,卢老师的这一课向我们生动诠释了学情分析是怎样推动着深度学习的每一个环节的。可以说,学情分析就是深度学习的动力机制,在互动与关联中加以循环建构,促进学生的学习走向深入。

三、学情分析方法的优化

学情分析基于对具体学情的诊断而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主要有通过书面信息分析学情、通过口头谈话分析学情、通过课堂观察分析学情三条基本路径,每条路径之下均可运用大量的分析方法。下面就这些路径与方法的运用和优化提出一些建议。

1.通过书面信息分析学情。

书面信息包括学生课前的预习内容、教师上课过程中要求学生书写出来的内容以及学生完成的作业等。既可以是文字形式,也可以是图画方式。书面信息获得的学生学情状况比较稳定,便于教师通过对其中隐含的信息做出梳理与推断,为改进学生的深度学习提供更加精准的措施与策略。通过书面信息分析学情的主要方法有以下三种:

(1)书面质疑分析法。书面质疑分析法指的是先让学生在课前预习中把自己的疑难问题写在纸上,教师收集起来加以归类分析,从中发现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核心问题。然后在课堂上逐一加以讨论。

(2)书面作品分析法。书面作品分析法指的是教师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写一段文字或一篇作品,教师收集起来进行分析,从中发现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联的问题,并将其融入教学过程中。

(3)书面测试分析法。书面测试分析法指的是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编制测试或作业题,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后完成相关的测试或作业,从测试结果中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

2.通过口头谈话分析学情。

课堂教学中的师生“谈话”可以呈现大量的学情信息,这些信息有助于教师把握学生“学习状态”中呈现的“个体差异”,并依据这些“差异”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探查学生的基础和思维状态,进而有效推动学生的思维发展;发现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情况,既让学生明白理解的不当之处,也为下一步有针对性的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先决条件。

3.通过课堂观察分析学情。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学情观察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对同行课堂的观察,另一种是对自己课堂的观察,具体有两种观察方法。

(1)课堂非正式观察法。所谓“非正式”是指这种观察没有经过系统设计,而是随着教学的进展对学情加以即时观察。

(2)课堂正式观察法。课堂正式观察主要是指事先进行观察设计、通过正式的观察工具收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正式统计分析的观察方法。

总体来看,书面信息、口头谈话、课堂现场观察这三条学情分析的基本路径,在具体课堂教学中并不是割裂的、毫不相关的,实际上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很多情形下,教师为了完成具体的教学任务,往往把这些路径综合在一起。

深度学习之“深”离不开“学情分析”这一助推器,教师应灵活选择获取学情的方法,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确定学生的学习起点、改善學生的学习状态、评估学生的学习结果,促使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深度理解和灵活运用。

【参考文献】

[1]陈隆升.学情分析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9:12.

[2]索耶,剑桥学习科学手册[M].徐晓东,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4.

[3]卢杏琴.基于学生“理解”状况的阅读教学改进——以《咬文嚼字》教学为例[J].语文学习,2015(5):39-44.

猜你喜欢

学情分析分析方法运行机制
在线家庭教育支持服务体系的构建、运行与保障
高层建筑沉降监测数据处理中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的应用研究
高层建筑沉降监测数据处理中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的应用研究
高分辨质谱在氯化石蜡分析方法中的应用
例谈一种追及问题的错解和常用分析方法
浅谈高职数学素质教育
学情分析不准对教学质量影响的例析
政治生态视域下我国政协协商民主的创新对策探讨
学情分析: 有效教学的核心和关键
新余广电新媒体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