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微课“三步曲”

2019-01-13勾春礼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9年23期
关键词:三步曲以生为本核心素养

勾春礼

【摘要】微课介入小学数学中应该有一些凭借和抓手,比如,课前制作,重在以生为本;课中介入,意在以学为重;课后拓展,更在素养生根.教师应该在微课的“精悍、精彩、紧凑”和“大作用、大助力、大效果”上下功夫,以此真正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以生为本;以学为重;素养生根

【基金项目】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一般自筹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微课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8]GHB3294.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1].基于核心素养的微课,是指微课不仅仅是从提高学生技能技法的角度介入,不仅仅是从解决知识的重难点的角度介入,不仅仅是从实现“学有所教”到“学有良教”转变的角度介入,更是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介入的.换言之,相对具体的知识而言,学生在微课介入中表现出的思维的开放性、创造性和批判性,学生利用微课视频解决问题过程中所折射出的思维的交锋、思想的领悟、眼光的独到、信心的重建和情感的交融,才是微课介入课堂教学中更重要的目标.而这,恰恰正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所孜孜以求的理想境界.

下面仅以“年月日”的教学为例,从课前制作、课中介入、课后拓展,谈谈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微课“三步曲”.

一、课前制作,重在以生为本

有专家言:“微视频的讲授内容要‘短小精悍.”[2]仅仅十到八分钟,自然应该是精悍中的“精悍”,重点中的“重点”.但无论多么“精悍”,多么“重点”,都应该做到以生为本,真正能够解决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说到底,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制作微课,真正达到高效助力于学生和课堂的目的.

比如,三年级“年月日”的教学中,关于大小月的区分,关于一年有多少个月,关于一年有多少天等等,几乎不用教师怎么刻意强调,学生就能理解.而“为什么有的二月份是28天有的二月份是29天”等知识点上,学生们才会模棱两可,所以抓住这些疑难点制作微课,才是真正“以生为本”.

制作这一微课时,我们深度研读了“年月日”的教学重难点,其中在设计质量、选题设计、课例拍摄、后期加工、在线发布实施以及评价反馈,都进行了反复的论证、梳理和考量:一是准确预测学情,确定教学主题——增强针对性;二是营造微课的趣味性——不仅仅是纯文字显示,而是把“2012年到2018年的每一个二月份并排在一个页面上”.这样的精心制作,换来的是课堂的高效节时,和以往相比就节约了五分钟,而且课堂气氛的高涨和学生兴趣的浓厚也在情理之中.

二、课中介入,意在以学为重

微课制作完毕之后,如何恰到好处地介入课堂中,其中的介入时机、路径等实在是一个“巨大”的问题.一方面,“该出手时再出手”——在学生们思维受阻、思维爬坡、思维疑惑之时介入,才能发挥应有的助力;另一方面,微课介入之后,不是教师和某一名学优生的“独唱”,而是引发一波又一波的讨论热潮,“你方唱罢我登场”,真正做到以学为重.

仍然以“年月日”的学习为例,关于“闰年”的微课,让学生们容易得出一个错误的结论:“每四年一个闰年”.此时此刻,就需要根据学生的真实学情而进行互动交流:1900年能够被“4”整除,那么这一年是闰年吗?正是对“1900年是闰年吗”的追问,学生们意识到普通年份中的“闰年”和整百年份的“闰年”是不一样的,意识到能被“4”整除和能被“400”整除的细微差别.

可见,课堂中介入的这段微视频仅仅是一个“引子”,引出更多的互动交流;仅仅是“砖”,意在“抛砖引玉”.引领学生在一个更大的時空内理解“闰年”——整百年份能被400整除就是闰年,而不是能被100整除——如此,关于“闰年”的知识得到了前后连接和整体把握,学生们的数学空间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而这,不正是“举一反三”之学习效果的最好例证吗?不正是发展学生数学素养的最好体现吗?

三、课后拓展,更在素养生根

传统技术手段只作用于“当时当地”,即当堂课中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但微课或者微视频就不一样了,因为便于存贮,更在于课后的重温、巩固和延伸.如果一些概念法则、容易混淆的题型仍然困扰着学生们,可以把微课调出来重新温习、重新领悟、重新深记.的确,在课堂上大显身手,在课后余音袅袅,课前课后均有微课的影子,均可以为学生们素养的落地生根而保驾护航.

在这样的课后重新温习、重新领悟、重新深记中,不仅仅是简单的原模原样的学习,而是有所创新、有所叠加、有所延伸,而这也正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所更加需要的境界.仍然以“年月日”的学习为例,一开始的微课强调平年和闰年,那么能否引申到“她12岁了为什么才过了三个生日”这样的问题延伸上呢?显然这是完全可以的——一方面,巩固所学;另一方面,运用所学,让数学反哺生活,何乐而不为呢?

而要做到这一点,意味着微课的课后运用阶段,教师要进一步加大指导和遥控力度——教师可以趁机把微课发布在微信家长圈或QQ家长圈,让家长足不出户就能一睹为快.随后,点评、点赞、互动、评价等后续活动都可以随时展开,让学习发生在更大的场域,并且有滋有味,有情有义.

都知道,微课“位微不卑”“课微不小”“步微不慢”“效微不薄”.既然如此,教师就应该充分发挥“不卑、不小、不慢、不薄”的作用——“小”在于“精悍、精彩、紧凑”,“大”在于“大作用、大助力、大效果”.但愿,数学教师能够引领学生们在这样的“大”和“小”的演绎中,真正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赵婀娜,赵婷玉.《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N].人民日报,2016-9-14.

[2]李明远.微课教学应“精”而“妙”[J].教师博览(原创版),2017(7):27.

猜你喜欢

三步曲以生为本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阅读“三步曲”
中小学剪纸教学“三步曲”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有效体育教学模式探索
论强化基础 突出能力 塑造品格的职教语文教学新模式
小学作文批改“三步曲”
浅谈初中班主任如何“以生为本”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