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鲁迅与契诃夫小说艺术的比较分析

2019-01-13曾焘李有陈星行

魅力中国 2019年10期
关键词:第一人称契诃夫阿Q

曾焘 李有 陈星行

(四川成都 武警警官学院,四川 成都 610213)

一、契诃夫小说的情节特征

在契诃夫的作品中结局的表现主要有两种模式。模式一:具有意外效果的结局。这种带有幽默感的惊喜的结局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他的早期散文《演说家》、《马姓》、《蠢货》、《乞丐》、《无题》等。模式二:“无结局”,也就是没有尽头的结局。契诃夫成熟时期的作品很少会直接表现人物与周围环境发生碰撞后的结局,这种碰撞就像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灾难。通常,他会停止对灾难边缘的叙述,不会花所有的精力在悲剧的完整性上,而是会在日常生活或琐碎的事务中表现悲剧。

时间越长,契诃夫越是意识到需要摆脱“结局”的影响.传统意义上的“结局”也就是主人公或是结婚,或是被射死,再不会有其他的可能。然而契诃夫最终创作出了不同往常的结局模式。作品《带狗的女人》正是典型的契诃夫第二种结局模式的例子。正当复杂的情景和巨大的矛盾暴露出来时,作者停止了叙述,并没有给故事的主人公设定一个结局,而是把这个谜题抛给了读者。这正是契诃夫成熟时期小说创作的特点。俄罗斯学者康福德首次详细的阐述了这种方式,并将这种创作方式称为“开放式结尾”。从这也可以看出契诃夫是多么的重视结尾的设计。契诃夫这种结尾的创作和他自身行为的一些基本原则也有很重要的联系。这种方式基于客观事物描写和主观判断的原则,转移核心矛盾就是为了让读者有机会更加深入的思考。这和极筒主义原则有很紧密的关系。许多这些情节结构特点中的原则与鲁迅作品的艺术结构特点具有相同点。

二、鲁迅小说的情节特征

鲁迅作品的独特性和深厚民族性是得到社会普遍认可的。他和世界上所有伟大的作家一样,都是由本民族的文化孕育出来的。鲁迅的早期创作受到了19世纪欧洲和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直接影响。众所周知,这种创作手法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它在社会历史运动和发展的背景下概述了一个人的性格和他精神世界的特征,强调了个人的社会属性,人的性格变化也是受到社会的影响而产生的。这种暴露社会现象的创作题材在俄罗斯19世纪现实主义作家的作品中被表现得尤其鲜明。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精神,广泛的社会生活方面的内容和对社会制度的披露,正是鲁迅的第一部作品与19世纪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的相似特征,这也是表现出二者联系的重要标志。

与契诃夫不同的是,鲁迅总是在思考周围的社会环境,专注于创造一个典型的人物。其作品的情节构图是基于人物角色性格的创造和内心世界的展示。说到典型人物,我们首先想到作品《阿Q正传》中鲜明的人物形象阿Q,他已经被认为是世界文学史上不朽的角色之一。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在读完这个故事后很钦佩地说:“这是真正的艺术,接连不断的反讽和阿Q哀愁的表情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中。”在刻画人物的过程中,鲁迅“真实的重现了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人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展现了人物行为的大背景。”在《阿Q正传》中没有单纯的背景描写,所有内容都融合在角色的描写中,这种描写方式让人深刻地意识到环境和角色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此外,角色内心世界的解剖也是表现性格的重要手段之一。

三、鲁迅和契诃夫小说的叙述手法

在契诃夫的作品中,第一个人“我”,经常扮演主角和叙述者的角色,例如在《我的一生》、《匿名氏的故事》、《醋栗》、《在别墅里》,《套中人》,《太太们》等等。但是契诃夫总是保持自己和‘主人公’之间的距离,永远不会让这个“我”成为一个能够随时审判所有事情和所有人的法官。契诃夫本人指出需要区分作者和叙述者。但是鲁迅和契诃夫的作品在第一人称的运用上存在差异。在鲁迅的作品中,第一人称“我”通常可以代表作者本人或与他观点接近的人。作品《狂人日记》的结论是,中国五千年的文明不过是‘吃人’的历史,是作者想要通过这个故事传达的核心思想。

鲁迅也爱第一人称叙述。但他的第一人称“我”却具备天真独立,生动活泼的性格特点。在每一个“我”中,读者都能够清楚地感受到作者的感受和情绪,这是因为鲁迅本人对自己的要求很高。他说:“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面地解剖我自己,发表一点,酷爱温暖的人物已经无论是谁,只要在中国过活,便总得常听到“他妈的”或其相类的口头禅。”因此,可以相信鲁迅故事中的第一人称叙述者代表着一个与作者本人观点非常相似的人物。因此,作者对叙述者的批判和讽刺的态度可以被认为是作者本人或与他相似的人的“解剖”。契诃夫和鲁迅的第三种叙述类型一一不是主人公,也不是陈述、观察者,而是一个站在故事叙述之外的无所不知的作家,叙述事件。当然,这种第三人称叙述的方法也是最常被使用的。

契诃夫和鲁迅都是现实主义作家,他们的象征主义都是分散在各个故事中的,如人血馒头(《药》),墓碑上的花环(《明天》),辫子(《彷徨》),长袍(《孔乙己》)。阿Q是民族劣根性的象征,他的各种恶习,和性格缺点如“精神胜利法”,以及其他一些愚蠢的思想观念,被认为反应了中国的国民性,是民族在近代落后的根源。值得注意的是,鲁迅的象征形象主要来自安德烈耶夫。鲁迅写道:“在安德烈耶夫的作品中保留着严肃的现实,有深度且描写很细致,印象派和现实主义在他的作品中是和谐的,除了他,没有人能够消除内在世界和外部现象之间的差异,展现灵魂和肉体的统一。”尽管他的作品具有象征主义的气息,但仍然不缺乏现实主义。”象征手法的运用并没有改变鲁迅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反而增强了现实主义的泛化能力。这也揭示了鲁迅与契诃夫作品之间的关系。他们都不是象征主义者,但却广泛使用了一种现实主义可以接受的文学象征手法。这是另外一点可以证明两个伟大作家相似性的例证。

四、结束语

契诃夫终其一生反对庸俗主义,鲁迅则终其一生反抗封建专制主义。看起来差别很大,但事实是,他们的这种斗争和批评,都属于政治活动领域,属于生活的伦理和文化方面,这使得它在寻求真理方面具有普遍性和持久性。契诃夫和鲁迅都是生活在本世纪后半叶的转折时期,处于本国文学发展的高峰时刻。他们的作品与社会变化密切相关,这一点进一步深化和扩大了作品的社会意义。比较契诃夫和鲁迅的作品,不仅让我们有机会了解到俄罗斯经典作品对中国文学的影响,还可以看到两国文化是如此的相近,以及这两位伟大艺术家在创作基因和创作原则上的相互联系。任何杰出的文化创造不仅有助于丰富民族文化传统,也丰富了世界文学宝库它提升了整个人类文明的水平。

猜你喜欢

第一人称契诃夫阿Q
阿Q和老A
变色龙
别让道歉成为一种打扰
别让道歉成为一种打扰
汉代铜镜铭文中的第一人称
沈鹏《读鲁迅〈阿Q正传〉(四首选二)》
阿Q故事新编
“我”最初是古代兵器
阿Q正传
契诃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