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英语实践类写作作业的设计与实施

2019-01-12须纯佳

上海课程教学研究 2019年1期
关键词:笔者作业过程

◎ 须纯佳

一、问题的提出

广义而言,作业泛指学生独立进行的学习活动,包括课前预习、课堂任务和课后作业。狭义而言,作业特指由学校教师布置给学生利用非在校时间完成的任务。写作作业则是相应的写作任务。在《透析作业:基于30000份数据的研究》[1]中提到,对“是否适当设计口头、合作、实践等类型的作业”的整体评分为1.48,合作类、实践类作业占总题组数的0.8%。由此可知,教师布置实践类作业比较少。同时,根据2018年6月笔者对本校低年级学生进行的调查问卷(其中有效问卷为291份),总结出以下两种情况。

(1)写作作业更多指向考试。调查表明(见表1),教师布置的83.16%的写作作业类型是写一段话,与考试相似。写作是具有实用性功能的,例如写信、便条、宣传标语等。如果只是指向考试,那么学生的写作能力得不到全面提升。

(2)写作作业缺乏趣味性。调查表明(见表2),有43.30%的学生对写作兴趣一般,5.15%的学生甚至不喜欢写作。学生不喜欢写作的原因之一是写作作业缺乏趣味性。

对于初中生而言,实践是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的有意识的活动。通过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手脑并用,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因此,亲身实践的写作作业避免了写作考试化,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主动内化知识,激发学生兴趣。同时,教材也为实践类写作作业设计提供了可能性。例如,六年级上册英语(上海牛津版)教材中涉及家庭、朋友、旅行、身边的规则、食物等许多方面,话题上为学生了解社会,亲身实践提供了可能。教师也可以根据单元和课时目标布置相应的实践类写作作业。

表1 “教师布置什么写作作业类型?” 调查情况

表2 “你喜欢英语写作吗?”调查情况

二、实践类写作作业的概念界定和设计原则

(一)概念界定

实践类写作作业主要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生活实际以及原有的知识水平,创设丰富的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语言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地探索,使学生不断丰富自身的写作水平。[2]实践类写作作业的多维度的目标包括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类写作作业所涉及的“实践”包括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调查、参观、收集资料等。其反馈以展示为主,无标准答案,着重过程性评价。[3]

实践类写作作业区别于普通的写作作业和写作任务。因为它比普通的写作作业多了学生参与语言实践活动的过程,例如学生通过调查、收集信息去完成写作作业。同时,写作作业是学生在课后完成的学习活动,它能够巩固课堂写作教学的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养成持之以恒的态度及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的写作作业发现问题,诊断和改进教学。而写作任务一般则是课堂上,教师为了实现某些写作教学目标而布置给学生一定的任务,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即为学习过程。[4]

实践类写作作业的价值在于建构,维果斯基深入研究了“活动”和“社会交往”在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他认为人类的高级心理机能是对外部活动的内化过程,不仅通过教学,还通过日常生活等实践类的活动来实现。

(二)设计原则

1.从单元视角出发,合理确定作业目标

《上海市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 )》对各个学习阶段的学生提出了写作目标。在渐进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能从写字母、写句子到写语段、写语篇。根据这一总目标,教师对学习内容的要求进行年级、单元的合理划分,确定各单元的写作内容和要求。具体体现在:教师要明确用一个单元来教什么,学生学习这个单元后能做什么?需要几个课时来教?设计什么输出活动能体现单元的价值?为了这个输出活动,在输入课时里教师需要进行哪些输入?[5]

2.从学情出发,明确任务分工

从定义可知,实践类写作作业以学生合作等形式被完成。在合作中学生学会沟通、互助、分享,学会尊重与被尊重,但是在实践过程中,部分学生会出现懈怠或者完成质量不佳的情况,所以教师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要提前预设,明确任务分工。以“Signs and class rules”单元为例,教师要求学生观察学校内的标志,拍下图书馆、教室等场所的规则,并完成一份班级的创意班规设计,张贴于教室。学生每4人为一个小组,其中组长列出每位组员的任务(每人必须有口头交流和笔头书写的任务),教师进行合理微调。

3.从作业方式出发,体现说写结合

传统写作作业是以笔头写作为主的,但是实践类写作作业是学生参与语言实践活动并完成的作业。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既要写又要交流(说)。所以原则上,实践类作业的完成方式必须是说写结合。

三、初中英语实践类作业设计的行动研究

澳大利亚学者凯米斯在为《国际教育百科全书》撰写的“行动研究”词条中,对其定义为由社会情境(教育情景)的参与者,为提高对所从事的社会或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为加深对实践活动及其所依赖背景的理解而进行的反思研究。通过行动研究,笔者希望打破思维定势,去除理论至上和概念虚空,加深对实践类写作作业的理解,提高作业设计能力,改进作业实施效果,对于初中英语实践类作业设计的行动研究流程提炼为“设计—实施—反思—再设计—再实施—经验总结”。

(一)第一次单元实践类写作作业设计

以六年级上册英语(上海牛津版)教材中的第二单元为例,根据单元教学目标设计的写作要求是谈谈你的好朋友。根据实践类写作作业设计的原则,笔者设计的作业是学生每4人为一个小组,以访谈的形式随机采访三位同学或老师,问问他们的好朋友是谁,他们一起做什么,为什么他是你的好朋友,最后总结好朋友的三大好性格。

在实施过程中,笔者发现在分工合作和说写结合方面学生表现不佳。部分小组内成员互相监督不到位,学生没有完成相关任务。学生采访的问题较少或者直接中文采访,也有学生未采访,而是自己总结好性格。此次作业未达到笔者的预期效果。经反思,笔者对学情未了解透彻,未预设作业实施过程中会产生的问题,在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未给予指导。笔者认为实践类写作作业的设计应在遵守设计原则的基础上细化各个环节,可遵循以下路径:教师确定作业内容—学生填写小组分工表—学生交流如何完成作业—共同制定“施工单”。

之后,笔者对上述作业进行了优化设计,作业内容是以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票选班级最愿意和他交朋友的前三名同学,每4人为一个组采访这三位同学,总结愿意与他交朋友的3条原因并展示。本次设计的“施工单”见表3。

根据学生第二次上交的纸质作业来看,作业质量明显高于前一次。小组成员的分工更为清晰,学生的归纳更加全面、合理、正确。

在作业讲评过程中,笔者采用了教师评价和同伴互评的方式。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学生只会用“good”或“not good”评价他人的作业,评价语言匮乏,评价失效。接下来,笔者又进行了第二次作业设计与实施。

(二)第二次单元实践类写作作业设计

以六年级上册英语(上海牛津版)教材中的第十单元为例,根据经验及设计路径,笔者设计的内容是学生每4人为一个小组,根据牛津教材中的调查问卷内容随机调查同学,挑选其中1—2个饮食习惯有问题的同学给予建议,完成“Keep fi t”的小贴士。在学生交流如何完成这份实践类作业后,我们共同制定了“施工单”,学生分步完成即可。本次设计的“施工单”见表4。

在学生反馈的纸质作业中,常见的错误是三单问题、所描写的保持健康的方式大同小异。因此,笔者在学生上交的“施工单”后进行书面评价,使学生了解优势的同时进一步明确改进目标。课堂上笔者在学生互评前先让学生们就互评的关键点达成共识,其中包括内容的丰富度、表达的流利度、团体的协作度等,学生以赋分的形式进行小组间的互评。为了拿到较高的分数,各小组的点评都比之前更为细致。例如,他们能提出身高和体重正常的人也有不良的饮食习惯,需要针对他的饮食习惯提意见。提的意见也要非常详细,而不是“He should eat healthy food”这类宽泛的建议。为了确保同伴互评的效果,笔者也提醒学生对同伴的反馈意见做出积极回应,继而进行个人自评,为接下来的作文修改做好准备。

表3 “施工单”(一)

表4 “施工单”(二)

四、反思与展望

(一)实践类写作作业对学生学习带来的改变

没有任何教学目标比使学生成为独立、自主、高效的学习者更重要。传统写作方式使学生处于被动学的状态,但是实践类写作作业提升了学生的主动性。根据问卷调查(见表5),71.13%的学生更喜欢完成实践类写作作业(学生对于实践类的概念不是很清晰,因此笔者使用“新形式写作作业”来帮助学生理解调查问卷内容),其写作主动性明显提升。

(二)研究中尚存在的问题及后续研究展望

在研究过程中,虽然学生的写作热情有所提高,表达能力有所改善,但还是存在以下问题。

1. 实践类写作作业尚缺乏个性展现

实践类写作作业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没有学生独立完成的过程,如何帮助学生在团队合作的过程中展现个性呢?例如健康饮食这份实践类写作作业,为了激发学生的个性,是否可以在二次修改所写内容的时候,学生独立完成健康小贴士。

2.实践类写作作业与单元写作任务,写作课与写作作业讲评课区分尚不明显

实践类写作作业包含单元写作任务,但是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可能忽略单元写作任务来完成作业。如何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需要笔者进一步思考。写作课是教师基于单元写作目标进行的课堂教学,在课堂上是否要对实践类写作作业进行指导呢?写作作业讲评是否需要一个课时来完成,会不会又变成了新的写作课,会不会挤占正常的课时安排?这些问题尚待进一步的实践来解决。

3.作业指导和评价尚缺有效性

笔者一般采用分数和评语的方式对写作作业进行反馈,但是实践类写作作业是一个从多维目标出发,采用合作及说写结合的方式来完成的作业,显然一个分数的评价不够全面,但是面面俱到的评语又占据了太多的精力。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评价?学生的互评与自评也尚不成熟,是否可以设计行之有效的“Checklist”来帮助学生进行点评?

在课堂指导的过程中,教师过于详实的指导缺乏针对性与计划性,如何进行更有效的指导也有待笔者进一步的研究。

猜你喜欢

笔者作业过程
快来写作业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作业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我想要自由
两个插件,让Chrome变身iPhone
Google Reader订阅按需读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