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研修下多元策略助力小学教师专业发展
2019-01-11黄惠美
□黄惠美
一、 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探索与实践的必要性
《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指出: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教育振兴的希望在教师。 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 结构合理、 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 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 新一轮课程改革涉及多个方面: 教育理念更新, 教学模式新探索以及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等, 都涉及教师专业发展建设, 这说明教师团队的水平标志着学校的办学水平。全面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和竞争力, 不仅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点,更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 我校在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 教师队伍相对稳定, 但同时存在创新能力不足, 缺乏课程整合开发能力, 进取心不够, 安于现状的职业倦怠心态; 面对新课程改革出现的新形势、 新问题无所适从,缺乏应有的变通能力; 不重视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 教育教学思想相对落后等。 针对以上问题, 提高教师的素质和专业水平,学校及教师的行动是必不可少的。
二、 校本研修下多元策略助力小学教师专业发展
《管子·七法》: “不明于计数而欲举大事, 犹无舟楫而欲经于水, 险也。” 这里的 “计数” 即相当于现代所称的 “策略” 之意, 可见策略管理在决定事物发展方向以及达到目标的重要性。 “策略” 是一种对某些事件或任务使用不同对策, 然后根据目标使用多个标准来衡量和实现最佳效益的方法。 教师专业发展不是一个方面, 而是通过多方面观点、 多种渠道、 多元化策略, 使教师在专业技能、 专业知识、 专业智慧和职业心态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教师的专业发展意味着教师的专业有其独特的专业需求和专业条件。 它有一个特殊的培训和管理系统, 发展不仅体现在对知识或资格的认识上, 更体现在终身学习和不断更新的教学理念上。 笔者尝试在校本研修下, 运用多元化策略助力教师专业发展。
(一) 组织保障措施,形成管理组织网络
为确保教师专业发展的顺利实施, 学校成立了专业的教师发展领导小组, 并形成了学校领导小组—教导处—教研组—备课组构成的四级管理组织网络。 在这个管理系统中, 学校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制定学校的相关制度, 使各项制度基于学校发展, 对教师专业发展进行宏观指导与监督; 教导处则对校本研修的具体实施进行指导, 并组织开展各种教科研活动; 教研组和备课组则结合相关学科进行具体研究。 这样层层落实的组织网络, 为校本研修的有效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 目标引领行动,提升教师规划意识
教师的专业发展注重教师的自主发展和自主学习意识。 为此, 教师制定专业发展规划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制定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的基础是教师对自我情况的分析, 教师只有客观地认识自我, 全面进行个人情况分析, 才能在客观认识自我的基础上, 进行合理的专业发展目标定位, 并通过校本研修及个人努力等手段, 实现规划的目标。 教师有了明确的发展目标, 将产生前进的动力。 然而, 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阶段性, 在其职业生涯的不同阶段,教学实践经验、 教育教学能力、教育理念也处于不同水平, 其专业发展需求、 专业发展方式和途径也不同。
(三) 拓宽校本研修形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校本研修就是以学校的发展为根本而进行的研修。 学校有必要整合各方面的力量, 努力创设优良的校本研究情境, 汇聚高水平的优秀教师, 培养中青年学术带头人, 建设勇于创新的教学科研团队, 带动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 使教师们在不断反思和实践的过程中实现专业发展。 校本培训实施的特点是 “实践反思, 同行支持, 专业指导”。 操作的实施以问题为导向, 以创新为主线, 以案例为载体, 以反思为前提, 以互动为手段, 以研究为中心, 以发展为目标。 在研究的过程中, 我们通过拓展研修形式, 加大研训力度, 使教师整体提高理论素质,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 专题讲坛式
讲坛是讨论的地方。 我校开展的 “教师讲坛” 主要以专题研讨会为主, 这是一个全面的沟通、 交流、 学习的平台。 在这个平台上,我们进行学术、 专业等方面交流,也学习尖端知识、 先进理念等,通过交流和学习丰富教师的知识贮备。 教师从聆听中学习, 并在聆听时开阔视野。
2. 课例分析式
课堂分析基于个人反思, 基于点对点互助, 以及以专业指导为基础的校本教学和研究形式。 学校常规开展校本教学和研究活动, 让各学段的学科教师自主选择教学内容, 同一学科、 学段的教研组成员围绕选定课例进行集体备课,对课前准备、 课中实施、 课后反馈等方面进行研讨。 课例研修分为四个步骤: 一是课例研究主题的确定。 主题从哪儿来? 从教师 “教”和 “学” 的过程中来; 从教师和学生共同发现的问题中来; 从教师的教学行为研究中来; 从学生的学习风格研究中来; 从教学内容的研究中来。 二是改进课例研修中的教学行为。 在确定研修主题后, 通过老师的课堂实践及课后反思, 找出需要改进的教学行为, 再次教学实践验证。 三是案例研究中的课堂观察。 课堂观察直接记录与研究课堂环境中教与学的行为, 是一种收集第一手资料的教学研究方法。 我们的课堂表格既是观察教师教学行为的表格, 也是观察学生行为变化、 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表格。 观察教师在培训任务中执行培训任务, 围绕培训主题举办讲座, 并提出后续目标。 四是课堂研究结果的完善。 案例研究的参与者进入课堂教学过程, 在讲座和评估中发现问题, 并讨论了解沟通和反思中问题的思路和策略, 最后对案例研究的结果进行细化。 这样的课例研究活动, 不仅仅是一次教学展示活动,更是一次深入探究问题和有效实践的教研活动。
3. 青蓝互助式
学校充分发挥教师的自身优势, 依靠 “青蓝工程” 为青年教师搭建成长平台。 新老教师共同成长的关键在于组成多个新老教师教学团队, 掌握他们的共同目标和个人发展目标, 将新老教师配对,促进新老教师的共同成长, 进一步提升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形成教师队伍梯队式发展的良好态势。
学校在 “青蓝工程” 研究实施过程中, 开发设计了具有学校特色的 《“青蓝工程” 活动记录手册》,并在系列活动中, 通过 “计划—听课—指导—总结—考核” 等记录青年教师在 “青蓝工程” 系列活动的过程。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学校根据新教师所学专业及所在岗位, 合理安排新老教师结成对子。 在新学年全校教职工大会上, 安排新老教师在学校领导和全体教职工的见证下签订 “青蓝工程” 结对协议书, 协议期限为1 年。 依据协议书的要求, 导师结合青年教师的知识背景、 个人特长、 职业生涯期望及担任的教学任务等因素, 对青年教师在备课、 课堂教学、 教育科研、德育实施等方面提出预期目标,然后双方共同研究和制订可行的指导计划。 培养期结束后, 师徒双方及时进行年度总结。 最后, 根据《“青蓝工程” 活动记录手册》 的师徒结对年度量化考核指标: 一是师德规范; 二是常规工作; 三是结对成果三个方面的内容, 由学校组织考核领导小组成员对师徒结对年度活动开展情况给予评价。 学校通过 “青蓝工程” 师徒结对的方式, 促进了青年教师的师德修养、德育实施、 教学水平、 科研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4. 培训感悟式
在过去三年里, 学校不仅加强了对所有教师的培训, 而且重视骨干教师的培养工作。 每年选拔重点教师参加国家、 省、 市、 区级的各项专业培训和教学展示, 优秀教师被派往上海、 山东、 广西等地名校进行访问和学习, 参加培训的教师由专家学者指导, 理论素养和专业素养不断丰厚。 教师不再只关注教学的外观, 而是深入探索内在规律, 从而更有效地解决学习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这一次次层次丰富、 高质量的培训, 唤醒了教师们自我发展的意识, 并为教师素质的提高创造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培训结束后, 参训教师在教师会上与大家分享了培训感悟, 这更是他们在反思中进行全面的自我修炼。
5. 名师引领式
学校积极发挥市区学科带头人和名师的模范、 领导、 辐射作用,努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学校充分依托 “名师工作室” 这个平台和载体, 切实加强名师工作室的建设, 通过开放、 整合、 优化名教师的教育资源, 教师们零距离接触学科名师, 追寻名师的成长足迹, 运用名师的成功秘笈, 探索出了 “学习涵育、 专家引领、 课题牵动、 实践磨砺、 自我反思” 的助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修之路。
6. 结对帮扶式
根据 “广州-清远对口援助工作计划 (2013—2020)” 的精神,经过协商, 2018 年1 月, 我校与广州市海珠区赤岗小学签订了结对帮扶协议, 正式建立结对帮扶友好关系。 近一年来, 我们在管理干部和教师之间开展双向沟通活动, 主要有四个方面: 学校管理、校本教研、 教学交流和师资培训。具体结对帮扶做法有: 科学合理制定帮扶活动方案, 保障帮扶工作有效实施; 开展交流与指导,输入先进办学理念, 规范办学行为,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开展联合校本教研活动, 与结对学校成立联合教研组, 围绕有效教学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校本教研活动; 加强教学管理交流, 互派中层干部到对方学校参与教育教学管理工作; 加强教师培养, 结对学校共同制定教师队伍发展培训计划, 并通过派选骨干教师到对方学校进行集体备课、教学研讨、 教学和学习等。 通过以上系列 “广清孪生援助” 活动, 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提高了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水平, 提升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7. 课题研究式
在实践过程中, 我们发现以研究为载体和研究驱动的教学策略可以提高教师的参与意识, 提高研究能力。 为了将日常教学与教学研究和教师专业成长相结合,我校始终立足于课堂教学研究与学科研究的紧密结合, 将学科作为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主要研究线, 围绕学校的各项任务, 整合教学和科研, 将校本培训活动转化为研究过程, 让一线教师在日常教育和教学中提出自己的难题。这样, 有利于教师自觉学习行为的形成, 使教科研的基本内容产生于教育教学研究。 再者, 为了使教师更好地掌握教育理论和研究方法, 教导处帮助教师选题立项,指导教师对课题进行理论论证等,引导教师利用教育科研理论来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并对问题进行探索实践。 教师通过课题研究, 有力推动了校本教研的进程。
成功的道路没有捷径, 辛勤付出才会有所收获。 实践证明, 只有运用策略得当, 合理引导教师积极参加校本研修, 拓展研修形式, 加大各种研训力度, 才可实现教师专业水平的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