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有担当精神的校长

2019-01-11陈卓珺

中小学校长 2019年12期
关键词:情怀办学校长

陈卓珺

校长一职使命光荣,在外人看来是一个光鲜的职位,但事实并非完全如此。校长责任重大,安全、质量、师德、待遇、舆论等问题拷问着教育,困扰着校长。尤其是学校安全问题让校长们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另外,开会多、检查评比多,校长没有时间聚焦本职工作,没有精力思考学校管理及教育教学。部分校长专业素养不强,有的校长对学校教育面临的机遇或挑战后知后觉,甚至不知不觉。

如何解决校长队伍中的问题,关键在于培育校长的担当精神。何谓担当?《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承受并担负责任”。担当大小,体现着干部的胸怀、勇气,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担当精神是校长必备的基本素质。

一、聚焦减轻压力,敢于担当,把校长当成一份职业来做

当前教育的社会环境、生态环境逐渐得到改善。扩大学校办学的自主权,凸显办学的专业性,为学校减负,给校长减压正在成为一种趋势。各地都在规范中小学校园活动,要求杜绝一切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活动,杜绝一切干扰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活动。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现状,在遵循师生和家长意愿的前提下,自主选择有利于学校发展、有利于素质教育开展的活动进校园。2019 年8 月,教育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等5 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完善安全事故处理机制维护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意见》,要求依法处理校园安全事故纠纷,依法打击“校闹”行为。

教育系统内,要积极推行放管服改革,厘清教育主管部门与学校的管理职责。教育主管部门要释放活力,凸显学校办学的主体性,增进办学的专业性,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要管好教育大方向,管在教育的关键处、重点人、要紧事,特别是扭转对学校管得过多过细、学校疲于应付的现状,减少不必要的检查评比,减少不必要的非教学活动,让学校回归办学,让教师回归教学;要服务出水平,服务好学校发展,服务好师生成长,服务好家庭教育。优化教育外部环境,给学校和校长减压松绑,减少校长干事创业的后顾之忧,让校长心无旁骛,敢于担当,做到依法治校、依章办学。

二、聚焦动力激发,乐于担当,把校长当成一种“志”业来做

动力来自情怀。校长有情怀,才会有强烈的使命感;校长有情怀,才会有对教育、对学校、对学生、对教师的责任担当;校长有情怀,才能挺得住痛苦,挡得住诱惑,担得起责任,提得起精神;校长有情怀,才能把校长岗位当成一份“志”业来做。

(一)校长要有教育情怀

可以说,教育有多重要,校长就有多重要。因为今天的学生就是明天的公民、各行各业的骨干、领导者。校长不仅仅在培养学生,更是在塑造国家的未来,未来社会是否美好取决于今天的学校教育。所以,有机会从事教育工作是一种幸运,有机会当校长更是三生有幸。当校长最大的好处是能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部分地实践自己的办学理想。

(二)校长要有乡土情怀

教育是长情的事业。乡土情怀是家国情怀、民生情怀的体现,乡村教育与现代化都市教育一样拥有诗和远方。安心之处即吾乡,校长要饱含乡土情怀,对脚下的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对校长而言,教育为民的初心不能忘,为国育才的立场不能改,启民心智的情怀不能变。我们要增强与乡土、乡亲、乡情的互动,深化发展家乡教育的价值认同,厚植奉献乡村教育的情感基础,深耕乡土教育。让乡村学校的师生也与大中城市学校里的师生一样,拥有实实在在的幸福感、踏踏实实的安全感、真真切切的获得感。

三、聚焦能力提高,善于担当,把校长当成一种专业来做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有的学校管理粗放,停留于经验办学、疲于应付;有的学校民主管理意识淡薄,工作执行力差,落实不力;有的学校教育教学方法创新不够,评价机制不够完善,学生全面发展受限。分析其原因,与校长的管理能力有关。许多校长“教而优则仕”,然而,职务的提升并不会同步带来能力上的提升。校长需要在治校实践中不断提高能力水平。

(一)校长要心中有天空,即坚守理想办学校

优秀的领导能够把人们带到他们想去的地方,卓越的领导能够把人们带到他们该去的但是没想到过的地方。学生没有梦,是因为教师没有梦;教师没有梦,是因为校长没有梦。作为校长,自己首先要仰望星空,有教育的憧憬,有美好的愿景,有正确的办学方向,有清晰的办学思路,要帮助师生一道筑梦、追梦、圆梦。

(二)校长要眼中有人,即以人为本办学校

校长要重视和关注学生。没有学生就没有学校,学生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学校教育的归宿。每个孩子都是珍贵的存在,每个学生都是美丽的不同。坚持学生为本,站在学生的角度、用学生的眼睛去看待学校的一切教育要素,用学生的心灵去体验学校的一切教育细节,发现教育契机,萌生教育理想。

校长要倾情关注教师。校长只有把教师放在心上,教师才能把学生放心上;校长只有真正体现“教师第一”,教师才能真正落实“学生第一”。校长要突出教师在办学中的主体地位,多为他们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做他们的挚友、诤友,支持他们释放自己的才华和创造力,让他们在工作之余细细品味生活的美好。有人说:“大学校长的任务就是给教授搬搬椅子,端端茶。”也经常听到有教师感慨道:“校长把我当人看,我把自己当牛看。”这些朴素的说法揭示了一个朴素的道理,教育质量是尊重出来的。校长就是学校的首席服务员,为教师的专业成长赋能,为教师的自我实现铺路搭桥。

校长要充分关注家长。家长与学校是同心同行的命运共同体。我们与其让家长们站在校门外窥视、猜想甚至指责,不如敞开大门,让家长有序走进学校,从幕后走向前台,从被动走向主动,从而获得家长对学校更多的理解、支持。

(三)校长要手中有线,即遵循规律办学校

风筝断了线,后果很严重。同样校长治校要遵循教育规律,确立正确的办学理念。校长办学不跟风、不追潮、不随俗,要始终跟着教育的规律走,随着教育的节奏走。树立科学的办学理念对校长来说非常重要,校长的一念之差,学校有可能就是十年之差。校长如果有思想,江河日下的学校也能起死回生;校长没有思想,原本优质的学校也会每况愈下。校长要做“五观端正”的人,这五观指的是科学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学生观、课程观。

(四)校长要脚下有大地,即扎根本土办学校

接地气的意思是接通大地的气息,顺乎人理,接其自然。世上万事万物都离不开地气,没有地气就无法生存和成长。学校教育要立足校情、区域特点,办出特色与特质。乡村地域广阔,资源丰富,有着得天独厚乃至独一无二的优势,发挥这些优势,学校完全可以办出独有的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应该与区域文化特色紧密结合,加强对乡土文化的挖掘,打造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培养生于斯、长于斯、干于斯的本土化人才。

四、聚焦魅力涵养,敏于担当,把校长当成一项事业来做

有人说,校长是有道德的学校领导者(即人性领导),是有格局的学校设计者(即教育领导),是有品位的文化建构者(即文化领导)。校长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学术魅力,站在道德、专业的制高点,才能引领学校科学、和谐地发展。

(一)政从正来,校长要重公道

公道自在人心。一位教师能成长为校长,是因为具有当校长的基本素质,更重要的是让领导和同志们信得过。学校要形成鲜明的评价导向和用人导向,评价教师干与不干、干得多少、干得好差,让数据来说话,用事实来证明。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让实干者实惠,让吃苦者吃香。一位公道正派、处事公正的校长才能让人心服口服,才能团结人、发展人,带好团队,才能办出好学校,赢得好口碑。

(二)智从知来,校长要重学习

智慧不等同于聪明,它是理智与情感的一种融合。校长治校的智慧体现在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地方,算清别人算不清的账目,做到别人做不了的事情。智慧来自好学的品质,坚持学习是教育这个职业对我们每一个从业者的必然要求。一位不好学的老师不可能成为学生的好榜样,同样,一位不好学的校长不可能成为教师的好榜样。校长如果不懂行,说话说不到点子上,抓工作抓不到关键处,就发现不了问题,解决不了问题,甚至容易被人忽悠,被人家瞧不起。读书可以滋养校长底气,思考能够带给校长灵气,写作可以提升校长的学术影响。

(三)位从为来,校长要重实干

理想要转变成现实,理念要转变为成果,关键就是实干。有为才有位,不干事、不作为是最大的失职。作为一校之长,要做到“朝受命,夕饮冰;昼无为,夜难寐”,要“先之,劳之,无倦”,心甘情愿地比普通教师付出更多努力,做到工作勤于他人,奉献多于他人,觉悟高于他人,业绩优于他人。实干型的校长值得我们敬佩,值得我们学习效法。

(四)得从德来,校长要重修炼

“为政以德,譬如星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校长作为教师的教师,在师德方面更应该率先垂范。要“知足知不足”,在功名利禄上“知足”,在学识涵养上、事业追求上永远“知不足”。要“舍得舍不得”,校长不是官,不是吏,是文化人,是永远的教师,要一日三省,抛开升官发财等私心杂念,而教师的情结、学生的情结、乡土的情结则需与日俱增。要“忍住忍不住”,面对外界不良诱惑要“忍住”,不该要的东西坚决不要,不该去的地方坚决不去,不该做的事情坚决不做;面对不正之风要“忍不住”,要零容忍,要坚守底线,敢于斗争,较真碰硬。

猜你喜欢

情怀办学校长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赣鄱情怀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五老”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