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学校长的“治理能力”

2019-01-11马景林

中小学校长 2019年12期
关键词:治理能力校长学校

马景林

“教育家办学”是政府与民众对校长的普遍期待,在现实过程中,校长必须在教育教学方面是行家里手,深谙教育规律,甚至能站在理论的高度,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有指导能力,助力学校专业发展。与此同时,学校在组织运作、政策执行、人才培养、危机处理等方面,更需要校长有很好的治理能力。目前,大部分的研究集中在校长权力边界和胜任力方面,很少涉及校长“治理能力”的论述,本文希望提出一点自己的浅见。

对校长个人而言,既懂得高深的教育理论,又兼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很不容易。所以能做到“教育家办学”是很大的挑战,也是未来的目标和努力方向。在现实工作中,校长每天耗时最多、耗费精力最大的恰恰是学校相关工作中的“治理”问题。因此,校长的治理能力至关重要。

校长个人的治理能力越强,对学校的发展当然越有好处。只是这种能力是综合的,往往是隐性的、缄默的,没那么具体,大家往往会忽略。本人从自己的工作实践出发,认为影响校长治理能力的重要因素如下:

一、校长的使命感

使命感决定了校长治理能力的基础。校长必须要做一位教师的表率,要带好一支教师队伍,要办出一所好学校,要创设一个独具特色的学校精神;校长要时刻明晰自己的角色,在人际交往、信息交流、决策定位的角色必须要有所担当,没有可能推脱退让。为此,必须加强政策研究、识人用人、行政执行等方面的能力;校长还要时刻努力做一名“有识之士”,依托于自我的社会责任感、批判性思维、敏锐的判断,以及数据的积累和持续的研究,最终让自己拥有理性的思考和坚韧的精神、独到的眼光和实证的态度,还要有工作上的“知心伙伴”。一个有使命感的校长,会很自觉地把自我的工作和社会、国家的需求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这对一所学校高品质的发展有积极的意义。

二、校长的思想方法

思想方法决定了校长治理能力的核心。这里面包含校长的教育价值追求和引领,以及技术实现的能力;包含校长本人对教育的认识、学校的认识以及秉承的管理文化;包含校长对人对事的理念,以及执行自己理念的控制力和领导力。例如,校长必须明确学校发展过程中,“生存、和谐、发展”这三者的先后顺序,以及如何处理围绕这三者的具体工作。又例如,校长要时刻厘清一条线索,就是要做到思想理念、技术实现和情感建设三者的平衡,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重点解决好相关工作。再例如,校长还要自己清楚,学校繁重的工作需要校长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而要做到这一点,要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要勤于思考,要注意身体锻炼,要注意和校内外各类人员的交流等等。

三、好的思想方法指导下的几种重要能力

校长的治理能力是一种富有个性化特征的能力,考验着一个校长的综合素质。使命感决定了校长治理能力的基础,思想方法决定了校长治理能力的核心,在思想方法指导下的具体能力是重要保障。针对学校的相关工作,校长需要具备以下五种能力:

(一)对教育的理性思考力

校长需要保持对教育现实问题的清醒认识,以及对教育未来的理性思考能力。这种能力很重要,是站在一个足够的高度看待学校教育在整体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对自己职业认识的特殊情怀。这种能力是做好许多工作的前提条件。比如,校长要时刻关注两个问题:一是教师专业化发展。努力通过各种手段、渠道,以及机制的建设,做好本校教师的校本培训;二是教师的教科研工作。不是要看老师写了多少篇论文,而是看大家面对教育教学实践的“问题意识”,以及随之而来的教育教学创新行为。同时,面对教育的改革大潮,要能时刻保持冷静,不人云亦云,要结合学校和师生的实际情况,做独立分析与选择。这一条在现阶段特别重要,改革是发展,也有消耗,选择正确的道路和方法至关重要,实事求是是关键。

(二)对新生事物的现实判断力

在学校管理过程中的新生事物有两大类,一类是没有政策要求规定的事情,或者说是“临界”的事情;第二类是来自外界的对教育有影响有冲击的事情。

对于第一类新生事物,既要历史地“纵向”看,也要现实地“横向”看,更要发展地综合看,最关键的是要看我们选择的方向,未来发展的方向。如果这些“临界”的事情对我们选择的方向没有大碍,又和师生的利益密切相关,尊重现状,选择退让,适当的搁置都是合理的做法。如果这些“临界”的事情考验着我们对选择方向的坚定性,那么不惜代价去解决问题就是最佳方案。

对于第二类新生事物,也就是来自外界的对教育有影响有冲击的事情,准确的判断尤为重要。近些年,技术的进步推动了教育的进程,影响着教育的发展。那么如何看待技术在学校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就特别考验校长。例如,近些年先后提出的一些说法,就很考验教育人的“定力”。比如,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互联网+教育,人工智能+教育,再加上“慕课”“翻转学堂”“网络课程”等一些新提法,让我们这些教育人,既看到了技术对教育的支持,也陷入了某种困惑。那么我们的判断在哪里?依靠什么去判断?只有学习,依靠不断地学习,才会有准确的判断。还要有一定的哲学思维能力,可以更理性地处理好教育与技术的关系问题。

总之,针对新生事物的现实判断能力,既有助于解决现实工作中的困难,更有助于学校发展的稳定性。

(三)对课堂教学的诊断和改造能力

这个能力要求有些高,但又是优秀校长应该具备的能力。校长对课堂的诊断,指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于老师授课的方法、手段、情感等做出评价的能力。这里既包含对学校课堂教学的整体的科学认识,也包含对具体一节课的评价能力。校长不仅要有能力对课堂做出诊断,还要有能力去改造课堂。诊断容易改造难!改造要经历以下几个必要的过程:要和老师达成共同的课堂教学理念;要和老师们明确把理念技术实现的基本原则;要把教学环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紧密相连;要把心理学、脑科学、教育学、认知科学、学习科学、甚至社会学,行为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原理,应用到课堂之上;要实现教育与教学的结合,达成教书育人的目的,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总之,对课堂教学的诊断和改造能力,是确保学校这样学术单位的业务水平以及课堂作为学校教育主阵地的质量的必要能力。

(四)对课程的理解和领导力

学校的教育价值追求,或者说培养什么人这个关键问题,很大程度上是靠学校的课程设置去实现的。所以,校长对于课程的理解和领导力显得尤为重要,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在“课程”的各种定义中,“学生在校的一切活动均可以称为课程”这个相对广义的课程概念最适合校长;其次,作为校长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课程的建设环节以及开设的课程数量,不是最重要的事情。我们为什么要开这门课程以及这门课程的实际意义,或者说是“课程理解”这个问题,是相对更重要的事情;当然,最重要的事情是学生的需求和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特别是课程与教师这个关系,是校长工作的重要切入点。

(五)唤醒学生“生命自觉”的能力

其实,这很难称之为能力,恰当地说是对教育本质的一种认识,更代表教育工作过程中应该坚守的一种原则和思想。教育无法“替代”,最终要依靠学生自我的认识、自我的改变、自我的发展与进步,也就是“生命的自觉”。唤醒“生命的自觉”应该是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中有意识去践行的原则和规律,帮助学生以“生命的自觉”去实现自我的成长和管理,应该是我们校长们必要的思想方法。

在社会经历着技术与政策不断变革,教育改革不断推进的教育现实中,校长们不仅要成为一个熟悉育人规律的“教育家”,也要成为一个对学校有着较强“治理能力”的管理者,为师生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工作、学习环境,最终实现所有学生的成长与进步。这一切需要校长们的身体力行,也需要全社会的重视。

猜你喜欢

治理能力校长学校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大数据视角下的国家治理现代化
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探究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法治精神”
政府网站建设及在提升治理能力中的作用分析
学校推介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给力“九个一”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