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着蜗牛去散步
——浅谈一年级的带班策略
2019-01-11浙江省义乌市艺术学校吴华平
浙江省义乌市艺术学校 吴华平
“牵着蜗牛去散步”,今天以此为主标题,就是想传达一个关键词:柔和。很多人谈“一”色变,因为当一年级班主任最常见的现象就是:不出两个星期,嗓子先遭殃,老师也容易变得焦虑、易怒、脾气暴躁。我们都知道,偶尔高分贝的训斥,当时或许能够威慑到孩子,可是你会发现孩子第一秒感觉到害怕,第二秒就忘记了。训斥的次数多了,更是没有效果,学生已经习以为常,最后导致山穷水尽、弹尽粮绝、焦头烂额又不得善果。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就需要我们面对一年级孩子的时候,有牵着蜗牛散步一样的心态,学会心平气和,才能欣赏到最美的风景。我一直都很崇拜这样的老师,每天和风细雨、优雅自如,却能把班级管理得井井有条;相反,每天步履匆匆、雷声大作、歇斯底里,学生却依然如同一盘散沙。所以,我想说,要想带好一年级,首先要有善良而柔和的内心,然后才是坚定而睿智的管教。
“好习惯,早养成,益终身”。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是什么,简单地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于一年级来说,更是重中之重。
多年的班主任经验告诉我,一年级的孩子就像一张白纸,纯洁天真,可塑性强,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只要教师加以合理、正确的引导和训练,将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今天,我就从“习惯养成”这个角度,与大家分享一些实际操作的案例,从以下四个方面来交流。
一、巧抓“第一次”
第一次接触陌生人或事物形成的印象对人们后来的认识起到了先入为主的作用。这种印象不易改变,甚至会左右对后来获得的新信息的解释。这就是心理学上的“首因效应”。
1.重视第一次见面
为了能让第一次见面成为美丽的邂逅,很多老师也做了很多,但是我认为很重要也是最容易忽视的一点就是借助一些手段,迅速将学生的名字熟记于心,保证在开学的第一天就能叫出大部分孩子的名字。试想,老师如果能在第一时间叫出孩子的名字,孩子一定会感觉很亲切,有一种被重视的感觉,那开学的畏惧心理会减半,与老师的关系也能迅速拉近。“亲其师,而信其道”,当孩子悦纳你,才会愿意接受你的管教。所以,在美国,对优秀教师其中的一条要求就是:迅速记住学生的名字。
2.上好第一堂课
其次是上好第一堂课。很多老师喜欢把开学的第一堂课拿来做整理,排排座位,发发本子等等,但是我觉得开学第一课无论是哪个年级我们都要精心策划。因为抓好了开端,才有干好工作的可能。事情虽小,但是意义十分重大。
比如这一届的一年级开学第一堂课,我把主题定为:优点大放送。
首先是夸夸上一届的毕业生。我一直觉得,上届的毕业生是教育新一届学生的重要资源,对孩子们能够起到暗示和潜移默化的作用。恰好,每个六年级毕业,学生与我都会合作完成一本“毕业纪念册”。开学第一课,我就利用“毕业纪念册”的电子稿,合成一个PPT课件,直观展示所带上届班级取得的成绩、活动照片及学生的优点荟萃给孩子们观看。这样,可以迅速地增强一年级孩子向榜样学习的动力。
晒晒任课老师的魅力:展示了上届学生的优点、特长后,开始展示各位科任老师的生活照、优点及相关资料。如“最有魅力教师”——体育老师,篮球队中锋,号称“灌篮高手”;“最美歌声教师”——音乐刘老师,所带的合唱队常常获得省第一等等。让学生尚未谋面,就认识了各科老师,同时对其产生好感,有利于今后任课老师的管理。
谈谈孩子自己的优点:在做好以上的铺垫后,我动员孩子们介绍自己的优点。这样做旨在让每个学生以全新的姿态展示自己光鲜亮丽的一面,把一张张阳光的标签贴在学生的身上。
开学第一课,通过这样三个环节的展示,相信会让孩子们收获无限的憧憬、自信和满满的正能量,并迅速营造“向上、向善”的班级氛围。
3.关注学习生活中的第一次
在三、四年级的时候,我很想让学生养成一种习惯:教室是安静学习的场所,要轻声细语,不影响他人,如果要打闹、喧哗应该到教室外面,可是花费了很多的时间与精力,总是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我发现,一旦劣性的坏习惯根深蒂固,想要改变,真的很难。但是,如果我们第一次发现这个问题,就开始纠正、引导,那一定会事半功倍。所以,我们要好好地抓好每个“第一次”:第一次迟到,第一次不做作业,第一次破坏公物……都需要当作一件大事来解决,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中。
一年级放学时,我们会看见这样的现象:要么一些家长在场帮忙扫地、拖地,要么老师亲力亲为。两者都认为,孩子还小,等到三、四年级,这些事情自然就会了。可是,能力不是一生下来就有的,也不是到了一定的年龄就会自动获得的,它需要教育者在日常生活中找一些适合孩子年龄和理解力的事情进行有意识的锻炼,才会慢慢获得。我们应该教会孩子领悟要领,知道如何去做。如专门找一个时间,教学生洗抹布。先打一盆水,然后教他们怎样搓,怎么拧,告诉他们只有拧出的水清了才算干净。同样的道理,第一次发作业,第一次收作业,第一次擦黑板,第一次就餐,第一次集会等等,我们都应该细心耐心地教给孩子怎么做,形成规范,而不是发个号、施个令就觉得孩子们可以做好了。所以我认为,习惯的改变,可以通过各种能力的提升来实现。
二、巧立“养成计划”
一年级的工作确实千头万绪,需要做的常规工作,需培养的好习惯也很多,你会觉得这也不对,那也不规范,恨不得一下子让孩子养成所有的习惯,但现实是“样样都抓,必定样样抓不起来”,好习惯的养成必须循序渐进。所以,为了让自己能有序地进行班级管理,在开学初,我们应该制定详细的学生习惯养成计划,具体到每一天、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细节。
我们可以在黑板的一角设计一个“我有好习惯”专栏,督促学生,同时也是提醒老师自己有针对性地反馈,形成“天天小喜报、周周小奖状、月月结硕果”的阶段培养方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三、巧设“班级专栏”
我觉得教育是一种唤醒,我们要唤醒学生心灵中最美好的东西,使人性发出真善美的光辉。所以,我们要用多种方式,多种有效手段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让班级充满积极暗示的力量。
关于设计“教室专栏”,我发现小学班主任都是非常热衷的,可是有些看起来繁琐,费时,可操作性不强。如何让“教室专栏”简单有实效,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我曾经用“苹果林”助推学生成长,感觉效果还不错。给每个孩子贴一棵苹果树,表现好的就贴一个苹果,表现不好的就贴一条虫子。孩子们当然知道“谁的树上结的苹果最多,虫子最少,谁的苹果树就是最健康的。”久而久之,孩子们在“红苹果”和“小虫子”之间学会了选择,学会了明辨是非,学会了自我教育。慢慢地,良好的习惯在孩子的心里、头脑里生根发芽。
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在一年级,我们的班级里就有一个“可爱一幕”的专栏。这项举措源于每次写期末评语时,面对一部分学生,都要绞尽脑汁东拼西凑也只是算勉强完成,内心还是因为自己平时对他们的忽视而感到内疚。因为有了这项记录任务,时刻监督自己要用敏感的心去触摸,用敏锐的眼去捕捉,发现孩子们那可爱的一幕幕,然后随时记录。简单几句话的记录,不仅为自己期末写评语提供了真实而有意义的案例,更重要的是当我将“可爱一幕”成为孩子们期待的早间故事时,更是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孩子们每天都在这种正能量的熏染之下,成效是不言而喻的。
四、巧用“绘本故事”
听到“绘本故事”,我们马上能想到的是指向阅读。在我自己教一年级的时候,也为孩子们挑选了200本绘本,通过每个学生“认领捐赠”4本的方式,成立了班级“绘本馆”。每天与孩子共同学习分享一本,一年的时间读完了200本。故事大部分由教师讲,当然为了减轻工作量,班级里聘请了五位故事妈妈,共同完成。最后,一年下来,倒也是丰盈了孩子的体验,开阔了视野。但当我看完茹茉莉的一年级新生适应期教育智慧手记《开学三十日》,被茹茉莉老师的睿智所震撼,她巧妙地将一年级开学阶段行为习惯的养成与绘本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孩子们爱上读书的同时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可谓是一箭多雕。开学30天,根据管理需要精选了30个绘本故事,使孩子们爱上读书,爱上学习,养成好习惯。
看来,在班级管理方面,阅读一些相关的优秀书籍,确实能够帮你解惑,引发你的思考,拓宽你的思路,像《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打造小学卓越班级的38个策略》《开学三十日》……希望老师们能阅读之,践行之,并在践行的过程中产生新的“风景”。
在班级管理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很多老师点子多,想法多,今天这项举措,还没坚持做了几天,又来了一个新花样。我想,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在整个班级管理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还属老师的恒心,不要抓一段时间,放松一段时间,要坚持日日如此,不放松任何一个时间,不放松任何一个细节,做到“反复抓,抓反复”。可是往往当我们的教育有了一点收获时,我们没有坚持,或者松懈了,那么教育过程就会退回到原点,我们以为是方法不够好,学生不够好,家长不配合,而失去信心,实际上是我们的教育还没有到位,还缺少那么一点恒心。没有滴水穿石的恒心,就会流于形式,不利于班级管理。
牵着这群蜗牛去散步,我们需要将急躁一点点消磨,向平和一点点迈进。我们还需要有“低头奋斗的智慧,抬头看天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