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留住美丽 “网”出精彩
——“整本书阅读”的别样收获

2019-01-11江苏省高邮市城北实验小学钱春霞

小学时代 2019年28期
关键词:读后整本书读书

江苏省高邮市城北实验小学 钱春霞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就在于阅读,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小学阶段是学生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培养的黄金时期。但是,真正养成这两种习惯的学生寥寥无几,尤其是农村学生,他们不仅看的书有限,而且看书的方法也不够科学,更多的是走马观花,最后什么痕迹也没有留下。现在的高考若想语文得高分,更多的是靠阅读和积累。没有大量的阅读积累做积淀,再聪明的学生可能也无法达到理想的语文成绩,语文素养不会得以提高。为此,教师和父母的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有责任引导他们爱上阅读,不光要读零散的片段,更要读整本书,而且要有方法地读书,努力为他们编织一张美丽的阅读网,让他们在网中畅游,享受阅读的乐趣。

一、横向之网

整本书阅读的整体推进与深化,不仅需要教师拥有满腔的热情,日复一日的坚持,较强的内功与张力,还需要教师彻底转变教育观念,对整本书的创意阅读做出科学的理性思考,让阅读指导的三种课型,即阅读导读课、阅读推进课、阅读总结课起到引导与总结的作用。

1.导读先行,激发欲望

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是一种全新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拿到一本新书如何开展有效阅读起到引导的作用。对于一本新书,很多学生习惯先读读书名、副题、目录,再看看作者简介和书的大概内容,这些方面都是作者向读者宣传的信号,给了学生一个阅读风向标。教师在导读一本新书时,就可以从这些信息入手,或直接引入书的内容,或旁敲侧击别人对这本书的评价,也可以从作者介绍起……正确的导入就是打开一本书的门,能够引导学生走入门内细细欣赏。如上学期导读《了不起的狐狸爸爸》时,笔者让学生读读书名,说说题目中的狐狸和平时我们眼中的狐狸有什么不一样?同样的狐狸,不一样的形象形成强烈的对比,阅读期待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了。有了阅读期待,笔者引导学生从目录中寻找反映狐狸爸爸如何了不起的相关章节浏览,进而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的热情。指导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看看封面题图、内页插图、作者序言、摘要介绍,但是教师要有所保留,不能将所有的悬念一一解答,留空间给学生自己去挖掘、品味书中的精彩。导读只是一种粗浅阅读,却是引导学生最快走进阅读之门的魔法棒,它可以激起学生的阅读欲望,引起阅读期待,可以让学生在有限时间内了解一本书的大致内容。

2.读中分享,遇见美好

一本书读到一半时,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读中交流的机会。开展“班级读书会”既能检验学生对书中内容掌握情况,也能解决学生阅读困惑,更能让学生在交流中说出对这本书的感悟。儿童阅读推广人岳乃红教师对“班级读书会”下过这样的定义:所谓班级读书交流会,就是以班级为单位,师生共读一本书后开展讨论和对话,培养阅读兴趣,提升阅读认识,习得阅读方法,激荡阅读情感。班级读书交流会主体是学生,他们的讨论、甚至于是争论都是交流会的核心环节,讨论的话题和结果直接反映出学生对整本书的理解。作为组织者、参与者和调控者的教师,适时为学生抛出一个有价值的话题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个话题的设定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学习能力,话题的设计要能启发学生的多元思考。在《我的妈妈是精灵》读书交流会中,笔者设计了一个问题:读了这本书后,你觉得精灵妈妈好不好?我们要不要留住精灵妈妈?如果你有这样的妈妈你愿不愿意?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正反方辩论、说说心里话等形式,交流阅读感受,这样将阅读自主权放手给学生,更有利于营造浓浓的读书交流氛围,交流中更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在阅读中也能遇见更多的美好。

3.读后交流,精彩回味

学生读完一本书以后或多或少都有收获,人人都有说话的冲动。读后交流课为学生架起了读后交流的舞台。读后交流主要是针对整本书的阅读进行提升,从一本到一类,从一类到多元,循序渐进地扩大学生的阅读半径,培养阅读习惯。从一篇到一本,当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阅读整本书的兴趣和能力后,我们不能让阅读戛然而止,还需要趁热打铁,如学生阅读完《三打白骨精》《林冲棒打洪教头》《三顾茅庐》等经典篇目,除了交流单个篇目中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小说构造……还应以这些故事为切入口延伸到整本名著的推荐,尝试深度阅读。我们的阅读也不能仅限于单本阅读,要从一本到一类,引导学生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如读完《长袜子皮皮》,教师以“走进林格伦”为主题,向学生推荐《淘气包埃米尔》《小小流浪汉》《吕林女儿》进行多角度阅读,互相辉映,学生系统阅读后,就能对林格伦的童话系列有较全面的了解。

二、多元之网

1.与教师一起读——其乐融融

以三年级学生为例,笔者主张师生共读一本书。什么样的书适合读?这是教师首先要考虑的。当下的图书五花八门,甚至到了“泛滥”的程度,这让学生有了选择困难症。在这样一种情势下,阅读的选择就成了当务之急。要想把一本书推荐给学生,要想成为学生的阅读点灯人,教师首先要参与到阅读当中,教师的阅读兴趣与想法直接影响学生的阅读激情。本学期,笔者与学生一起读了《格林童话》《亲爱的汉修先生》《长袜子皮皮》三本书。每一本书的导读课,或看封面,或了解作者,或浏览目录,教师就像拿了一把钥匙打开学生的好奇之门;每一次的交流课,都能与学生感悟美好,激情辩论,就像进行了一场阅读冒险,有刺激,有惊喜;每一次的读后分享,就像品尝甘甜的美酒回味无穷,期待下一个诗意与远方。师生共读一本书,为的是在共同参与下体验阅读的快乐,增进师生的情感,拉近师生的距离,享受阅读的乐趣。

2.与家长一起读——共享温情

美国著名阅读研究专家吉姆·崔利斯说:“人与书并不是先天互相吸引的,开始时,必须有媒介——父母、亲戚、邻居、教师或图书管理员,将书带到孩子的世界。”阅读不只是存在于学校,家庭阅读氛围对孩子的阅读习惯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亲人的参与既可以营造家庭阅读氛围,又可以增进亲子间的情感交流,共同分享书籍带来的喜怒哀乐,亲子时光是温馨而幸福的时刻,每天在固定的时间和地点,父母与孩子一起捧起书本,或静静地默读,围绕话题分享自己的想法,这段与孩子交流的过程是家长享受亲情的过程,是得到爱与快乐的途径,也是提高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过程。近两年,随着各种学习软件的开发与应用,很多平台上都有亲子共读打卡小栏目,笔者利用这个平台开展“亲子时间,读书打卡”活动,家长每天花30分钟陪伴读书后用简单的照片、文字心得、美文诵读等形式记录下每天陪伴孩子阅读的历程。家长发出感叹:与孩子一起读书不仅培养了孩子的阅读习惯和能力,也给自己带来了无限的快乐,陪伴从亲子阅读开始!小打卡拉近了学校与家庭的距离,孩子与家长的距离,小打卡发挥了大作用。

3.与伙伴一起读——快乐分享

同伴学习是一种学习者在同伴的支持和帮助下,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形式。“一项对美国南方某大城市里在校的272名11岁到19岁的男孩和女孩的研究表明,同辈群体之间对文学阅读行为的影响是明显的。调查中,38.9%的学生认为同学对自己阅读影响最大,其次是父母和教师。”这足以说明同伴之间的相互影响。基于此,去年一年内,笔者借助“同伴影响力”在整本书阅读推进过程中进行了尝试,将自己班的学生以读书小组为单位,形成阅读共同体,开展各种读书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有些小组通过阅读同一本书合作制作阅读小报,小报的内容从走进作者到关注内容,从好词佳句积累到记录读书心得,从人物场景的绘画到理清脉络的思维导图,每一张小报都留下了他们阅读的足迹。再如,有些小组阅读一本书后设计共读活动记录表,表里有摘抄,有书评,有仿写,有交流心得……一张张表格见证了学生共读的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共读一本好书交流分享的都是大家现有的阅读材料,彼此拥有共同的语言和密码,大家互相勉励,互相督促,互相分享各自的感受,其实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情,伙伴式阅读活动让读书变得不是孤军奋战,而是抱团取暖,齐头并进,它让读书变得更加有趣。

读书是件美好的事情,家庭会发生奇迹,变得更加和谐温暖,学校会书香浓浓,师生会变得更加儒雅。阅读需要引导,氛围需要营造,教师和家长应为孩子搭建更多的阅读平台,为他们编织一张张美丽的阅读网,让他们在浓浓书香“网”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收获阅读带来的快乐。

猜你喜欢

读后整本书读书
《论语》整本书阅读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与测评
2020年思辨式整本书主题阅读1+2书单
虔诚描绘精神的富足——《张富清传》读后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藏地黄花分外香——陈劲松《藏地短札》读后
我们一起读书吧
花丛觅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