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方略

2019-01-11江苏省徐州市解放路小学

小学时代 2019年28期
关键词:法治生活化道德

江苏省徐州市解放路小学 杜 娟

小学阶段是学生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学生如果不能接受良好的道德教育,可能导致性格扭曲,也会阻碍以后的学习与发展。目前,社会上屡屡发生与道德相悖的事情,主要原因之一是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缺失。为此,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这门学科的重要性,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构建有效课堂。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如何构建有效课堂的问题,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改变教学观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是新课改下的新课堂观。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处于绝对的主角地位,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难以调动起学习的兴趣。为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时,教师应改变自己主角的角色,运用新理念优化课堂结构,把学生从被动的接受中解放出来,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主要标志。教师可以通过设计问题、设计活动,让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从而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激活课堂氛围。

以《学习伴我成长》的教学为例,教师改变一味灌输的方式,通过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讨、合作讨论,或者设计活动,以活动为载体,满足学生好动的需求,激发学生动起来的积极性。如,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

1.多数学生在家里学会了做家务,你学会了做哪些家务?

2.在学校里,你学会了哪些本领?

3.你还学会了哪些本领、哪些生活技能?

这些问题的提出,让学生充分交流、讨论,让学生通过问题的探讨,初步感知生活中处处可以学习。然后教师继续设疑:人们学习的途径有哪些?问题提出后,孩子们会根据自己的实际以及生活经验,争先恐后地给出不同的答案,有的说利用因特网学习,有的说通过参观博物馆了解历史知识,参观自然博物馆增长科学知识,有的说向老师学习语文、数学、英语等,有的说请教他人……问题一提出,孩子们主动思考、自主交流,收到“一问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再如《团团圆圆过中秋》的教学,教师先让学生自主学习,如借助于相关资料,查阅关于中秋节的传说、图片、风俗等,课堂上学生将自学的收获展示給大家,教师再让学生说说自己家是怎样过中秋节的;开展“我是小老师”活动,为同学讲讲中秋节的有关信息……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通过交流、活动,激发了学生参与的欲望,学生在“学进去、讲出来”的过程中,综合能力得到发展,助推了课堂有效性的提升。

二、融入趣味元素,拉近师生之间距离

传统的课堂上,师生间始终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学生在课堂上,只能正襟危坐,没有发言权、没有自主权,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新课改倡导和谐师生关系,拉近师生距离,教师不再是“严师”,而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让学生产生“亲其师,信其道”之效。趣味教学,也能拉近师生的距离,减少学生对教师的敬畏感。在教学中融入趣味元素,可以让课堂活起来,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从而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

如《学习伴我成长》的教学,在热身环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脑筋急转弯”的游戏,教师给出下面的问题,让学生快速抢答。如(1)至少要花多长时间才能读完清华大学?(2)为什么青蛙跳得总比树高?(3)李主任今天早上刷牙时,一边刷牙一边唱歌,他是怎样做到的?(4)一只蚂蚁从四川爬到北京,是怎样爬的?这些脑筋急转弯问题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营建了愉悦氛围,激发了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脑筋急转弯游戏,可以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参与度,竞赛、情境、表演、故事等也是活跃课堂氛围的有效途径,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教师应灵活、变换使用这些手段,不断为课堂增趣加味、增值提效,让课堂焕发生机、充满活力。

三、运用生活教学,架起知识与生活桥梁

生活化教学是新课改下的教师们青睐的教学方式,备受大家欢迎。生活化课堂的构建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生活经验,从而有助于知识的学习和掌握,生活化教学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要途径。道德与法治课与其他学科也有所不同,教材内容更与学生的生活、学习密切相关,为生活化课堂的营建提供了先决条件。为此,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化情境的创设、生活案例的融入等,为课堂教学增值。

如《团团圆圆过中秋》的教学,教师可以首先为学生播放《爷爷给我打月饼》的歌曲,学生边听边想象爷爷打月饼的画面,引导学生根据听到的歌曲以及想象的画面,想象人们过去是怎样过中秋节的;借助于多媒体,为学生呈现一些“海外华人过中秋”的情境,呈现目前一些家庭吃过晚饭后,欢度中秋节、吃月饼、赏月的情境等,让学生从视频中感受中秋节的热闹、团圆、欢乐的氛围,从而了解中国文化。

融入案例,也是生活化教学的主要方法。教学中将身边发生的事引进课堂,让学生感到熟悉、不陌生,容易引发学生的体验,引发学生的思考,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如《遵守交通安全》的教学,运用某一个人违反交通规则产生车祸的实例等,让学生从案例中理解知识,强化交通安全意识。

四、开展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学以致用

新课标倡导学以致用,新的课堂观也倡导开放课堂,开展多元实践活动,这也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儿童的综合素养。为此,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巧妙设计实践性的活动,让活动促学生动起来,促学生“学以致用”,也让学生“做中学”“学中做”。

如在《生活中的环保问题》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生活,开展调查活动,鼓励他们对生活中发现的环保问题而设计调查问卷,调查街区的老人或者社区工作人员等,分析和归纳环境保护中的问题有哪些,咨询并分析有效的方法,提出可行的建议,探讨解决的办法等。再在调查活动的基础上,制作一期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手抄报、写一篇调查小报告、开展一个“环保”为主题的宣讲会,或走出校园,到公园、街区等打扫卫生、捡拾垃圾,给公共场所环保较差的地方放一些标识,提醒人们不能乱扔垃圾,张贴一些宣传标语……活动的开展,强化了学生的环保意识,也促学生积极互动,培养合作意识,更培养了学生在公共场合表达自我的勇气,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道德与法治的有效课堂的构建,方法也不仅仅文章中论述的四个方面,运用问题教学驱动、合作学习、探究实践、渗透情感教育等,也是促进课堂深入发展,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升学生探究学习能力、陶冶学生情操,激活课堂,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策略。教学中,教师应遵循“以生为本”、“发展为本”的准则,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策略,并不断创新,让我们的课堂越来越高效,充分发挥道德与法治的学科的作用,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打下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法治生活化道德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