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2019-01-11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永丰小学唐庆春
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永丰小学 唐庆春
在我国传统的课堂教学当中,一直以来都是由教师主导着课堂,而学生则一直被教师牵着走,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无法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学习的过程中自然也无法对所学的知识提出质疑和问题,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由此可见,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适用于当代教育教学。因此,教师要将课堂的主体地位交还给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尊重学生。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课堂的设计优化,使学生重新掌握课堂学习的主动权,同时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一、重视批判思维的培养,多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质疑问难
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学生的提问,这些问题大多数都不难,属于一般性的问题。教师不必急于解难,可以就学生主动提问这个机会引导学生自己进行解答,以此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批判性思维,同时还能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如果遇见学生不能独自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以发动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们集思广益,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决,在与同学讨论的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在探索讨论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讲解“面积的认识”这一数学知识的时候,教师首先需要做的就是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也就是物体的表面到底指物品的哪一面。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身边现有的物品进行举例:如课本、文具盒以及桌椅等等让学生进行直观的感知。由于教师所举例的物品都是学生熟悉的,学生可以轻易地识别物体的形状、大小以及作用。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让学生对此进行质疑和提问:除了认识物体的表面,同学们还想到了什么?这一问题的提出,可以使学生进行联想,就会向教师提出一系列的反问:“香蕉、杯子的表面是指哪一部分?”“老师所举例的物品都是长方形的,那么圆形的物品就像足球和篮球这些要怎么计算它的面积呢?”在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可以暂时不进行解答,让学生先进行展开讨论,使学生能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自主地进行探索和研究,最后教师再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既能加深学生学习的记忆,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数学课堂教学要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和发现,营造出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友好交流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辩论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吸收所学的知识,有效地培养思维批判性。
二、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第一驱动力
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应过于单一,不然容易给学生造成课堂就是一成不变的感觉,长此以往会使学生感到课堂是枯燥无味的,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学习积极性逐渐降低,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自然也就无法得到提升。因此,教师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对知识进行讲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根据小学生的年龄性格等特点,教师应采用能给予学生较直观的学习感受的方法来进行教学,既适用又实用。
教师可以利用教室配备好的多媒体设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视频、音频的播放,漫画的展示以及ppt的讲解来解释知识之间的关系,便于帮助学生更好地吸收所学的知识。教师也可以利用身边的事物引导学生进行动手实践操作。
例如在讲解长度单位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叫学生用手中的尺子亲自去度量手中的铅笔、课本以及课桌椅等物品的长度,使学生亲自动手体验更直观的学习感受,让学生对原本抽象的单位有一定程度上的认识和理解,便于教师展开后面的教学。这样的学习方式既简单又轻松,将学生的学习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相结合,将课本知识与实践生活相结合,对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具有一定的作用。同时,现代教学设备多媒体的利用,可以将原本抽象难懂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富有趣味性,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给予学生直接的感官体验,增长课堂的机动性和多样化,使学生对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增加,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
三、拓宽解题思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数学是一门注重培养学生思维逻辑的学科,数学教师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教会学生将理论知识真正地运用到实际当中,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锻炼学生的理性逻辑思维。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拓宽学生解题思路,不仅能提高学生解题的效率,更能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使学生在审题时能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选择最合适的解题方法进行解题。
例如,在数学应用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教会学生如何审题,在“一位同学在一向上运动的自动扶梯从顶部到底部一共用了8分钟,这位同学采用步行的方式以同样的速度从下往上走,用了2分钟到达了顶部。那么,如果不采用步行的形式,他乘坐自动扶梯达到顶部需要多长时间?如果在停电的情况下,他继续采用步行的方式达到自动扶梯顶部需要多少时间呢?”这一道题目中,学生看到的第一感觉都是束手无策。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学生此时"求而不得,欲言又止"的心理状态,激发学生学习胜负欲,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运用类比的方法指导学生进行解题。面对这道题目,教师可以从侧面提醒学生,可以用“逆水行舟”的原理来进行解释。当学生受到了一定的启发之后,就会采取行动进行尝试解题,再通过与同学和教师的谈论,相信得到正确的解题思路并不不会耗费太长的时间,教师的指导和提示启发学生对题目进行不同角度的思考和探索,从而达到了培养学生解题创新思维和提高学生做题能力的教学目标。
四、创设生活情境,将课堂与生活相结合
艺术源于生活,同样知识也源于生活。数学知识与我们密切相关,体现在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数学教师应该让教学贴近生活,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从而使学生在日常点滴当中也能学习到数学知识,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意识。教师要通过在生活实践当中运用数学知识,不断加深学生的课堂学习记忆,将理论知识学以致用,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常见的乘公交车上下学这一件事为学生创设一个数学学习的情境,将十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融入其中进行教学。如:“早上妈妈给了婷婷八块钱,她乘车用了两块钱,买牛奶用了三块钱,晚上放学回家乘车用了两块钱,那么婷婷回到家还剩多少钱呢?”在这样的学习情境中进行教学,学生能够将自己代入到情境当中进行思考,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与自身现实生活的内在联系,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还锻炼了学生的生活实践自理能力,对培养小学生自觉应用数学的意识具有重要的作用。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要在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式方法上进行改变和创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因此,教师起到决定性教学作用的同时,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给予学生更好的学习帮助,给学生不一样的学习体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从小开始奠定坚实的数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