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提升学生学习力的策略
2019-01-11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小学石伶俐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小学 石伶俐
学习力的概念缘起于管理领域,是20世纪六十年代随着学习型组织的发展而形成的,并逐渐被迁移到教育领域。学习力是把知识资源转化为知识资本的能力,是一个人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的综合体现。在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中,学习力的培养逐渐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从学生的终身发展出发,对于如何构建学习者的学习力开展教学探索。但是,不可否认,在教育领域学习力的相关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在小学数学课程构建中,一些教师依然习惯于知识的讲解,缺乏对学生自主学习潜能的挖掘。对此,笔者就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对学生学习力的培养提出几点想法。
一、注重兴趣引导,强化学生的学习动力
学习动力主要包括学生对知识的内在需求,对知识的积极情感以及对探索新知的兴趣。内在的驱动力是促使学生融入学习过程的根本因素,从目前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来看,许多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更多的是在教师的要求下被动学习,缺乏学习数学知识的内在需求,在学习过程中难以调动积极情感,对新知识的探索兴趣索然等等。对此,教师在学习力的培养中,首先要从学习动力出发,利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驱动。
例如在“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不进位)”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呈现了趣味化的“蚂蚁方阵”,并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构建新知。(1)唤醒旧知,直观明理。为了方便研究,教师指导学生将蚂蚁方阵转化为点子图,并设计活动任务,激起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在活动中教师要求学生圈一圈、算一算、说一说,并逐渐提炼出12×4的算式。(2)引导学生利用列表格的方式,计算12×4,采用不同的方法得出相同的答案。(3)呈现过程,引导竖式探究,教师利用课件为学生直观呈现12×4,并提出问题:竖式中8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写在个位上?同样问,4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写在十位上?在学生的共同探究中,逐渐完成对不进位乘法的探索。(4)鼓励沟通交流。根据表格法、点子图等不同方法,引导学生阐述并理解乘法计算的基本原理。
上述教学案例着重强调学生在知识探索中的实践参与,教师要鼓励学生动手设计、计算,利用手脑配合,调动起学习的内在动力。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情感引导、兴趣激发的方法还有很多,如情境教学,问题导学等等,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根据学生的主体需求,调动其自主参与,让学生真正经历学习的过程,进而才能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注重情感渗透,培养学生的学习毅力
学习毅力是促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热情的关键因素。小学生在学习中经常会出现“三分钟热度”的情况,尤其是在遇到学习难点的时候,缺乏不断探究思考的勇气,很容易轻易放弃,导致知识体系的构建漏洞百出,影响了知识的进一步学习与应用。对此,在小学数学教学指导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学生的知识讲解与训练,更要从意志层面对学生进行培养,促使学生能够自觉确定学习目标并支配行为以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的学习目标。
在小学数学教学指导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对学生学习毅力的培养。(1)加强学生意志品质的塑造。结合具体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的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坚持性。例如在“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应通过语言强调、考核评价等方式引导学生自觉检验计算结果,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率,形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再如在面对错题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反思,总结错题,并结成错题集,持之以恒地对错题进行梳理,在错题中磨炼学习品质。(2)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节、自我控制的方法。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学生学习毅力培养中,教师与其利用外部力量敦促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不如利用内在的引导与启发,帮助学生掌握自我管理的方法,从而促使学生坚定信心,强化愿望,并产生自觉克服外界诱惑,沿着学习目标不断前进的动力。(3)加强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引导,提升学生的学习毅力。在数学学习指导中,教师应注意启发学生对学习过程条理性和计划性的控制,引导学生在拿到一项学习任务后,学会制定学习计划,明确先干什么,后干什么,以及每一步骤应达到的学习结果,并通过自我检验与评估实现自我反思,这样才能强化学习目标的导向作用,并在循序渐进的学习探索中提升学生的学习毅力。
三、注重综合培养,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动力,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毅力后,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进而驱动其形成接受新知识、新信息并灵活运用所接受的知识和信息分析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统计”相关知识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出示了2018年9月某市天气情况图表,并提出问题:仔细观察这张表,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用简洁明了的方式描述该市9月份有多少晴天,有多少雨天吗?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并设计统计表。有的小组设计了统计表,有的小组设计了象形图,还有的小组设计了条形图。教师要求各小组阐述设计过程与设计方法,并解释统计图中包含的信息内容。在完成图形设计后,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解释天气情况对于农业生产的影响,说明做好天气预报的意义。
这样的教学设计为学生创设了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将学生的探究过程纳入到生活问题的解决中来,使学生对于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计算、分析、解释、表述等有了进一步的深入理解,并以此构建运用统计方法解决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了学生对数学与生活关系的思考,提升了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自觉性,发展了学生的学习力。
总之,现代教育不仅要着眼于学生当前的发展,更应该注重学生的终身发展。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中,学习力发展不仅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学习,更为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奠定了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设计中,应立足于学生的主体性,结合学生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的发展构建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学习力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