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针对性地问,促进学生思考

2019-01-11吉林省德惠市同太乡和平中心小学张殿翠

小学时代 2019年28期
关键词:章节橘子爸爸妈妈

吉林省德惠市同太乡和平中心小学 张殿翠

小学数学并不复杂,对于教师来说,其实很好教学。但是,小学生普遍存在接受能力差的现状,所以将并不复杂的教学内容真正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并不太容易。教师的使命,则体现在此。教师可以思考并创新一些优秀的教学方法并付诸于实践,致力于让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并实际掌握起来,这便是成功的教学典范。以“问”促“思”,关注本质,是一种探究学生思考本质的教学方法,只要应用得当,便能够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进而全面掌握学习内容。下面,文章将从三个实例入手,探讨如何以“问”促“思”。

一、针对兴趣来问,促进学生思考

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课程中,有一章节是关于《统计》的教学,我们以此章节展开剖析。小学一年级,还是一个懵懂的年纪。你跟他说具体的统计概念,他可能还不是很明白。这个章节的教学目标是在于有统计思维,能系统地进行统计。那么,怎么样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呢?

教师可以以兴趣为切入点进行提问:“小朋友们,你们觉得课间娱乐比赛怎么样?”学生们肯定十分高兴,并举手示意十分好。那教师再提问:“我有一个条件,课间娱乐可以,但是你们自己组织比赛可以吗?”学生也肯定很乐意。接下来,教师就可以直截了当地宣布比赛规则:我们此次比赛是算术比赛,你们自行分成三组,每一组需要分成相同的人数,然后依次在黑板面前分2队站好。在十分钟内,每一组学生依次书写1,2,3,4……直至时间到,看哪组书写的位数最高,错误最少,哪队就获胜。在该组比赛中,学生们以兴趣作为引领,必将对其中所蕴含的知识掌握更深。完成后,教师再问:“你们每组人数都一样吗?”学生们就开始数数,进行归总,最后回答:“都一样。”教师再提问,每一组有哪几个学生是写错了的?学生们此时又开始数数,找出错误并统计起来,最后回答:“一组错误五处,二组错误十处,三组错误十五处。”教师再提问:“那哪组获胜了?”学生回答是第一组。

教师以此案例开展提问,有几大好处:首先是让学生复习数数,其次是培养学生自行统计能力。对比赛结果的统计能锻炼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比赛完后,教师又开始提问:刚才比赛的环节,哪些需要统计?你们是怎么统计的?这样就将学生带回了课堂,学生经过回忆,对统计便有了一个细致的体会,便更能对统计理解深透。

其实同样的案例还有不少。比如在刚才的娱乐比赛后,教师紧接着提问:“如果开展买气球的活动。现在要分层四组,我们要买不一样的气球,请问应该怎么做呢?”学生们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对班上所有同学做一个统计,然后根据学生的喜好,平均分成四组,其次是购买气球,购买气球也是一个统计的过程。所以这样的案例有很多,其实最主要的是抓住了核心,即以学生感兴趣的实例来入手,然后进行连环提问,最终抛出问题的本质:统计知识的掌握。如此一番下来,定能做到教学效果的事半功倍。

二、提出先易后难,促进学生开展类比联想

小学生接受能力低,教师不能一上来就开始问比较难的问题,否则会接受不了。比如在北师大版本二年级下册《分一分与除法》教学的时候,就格外需要提问由易到难。除法,是一个比较难懂的概念,对于小学生,直接教则不如引导教。教师首先提问:同学们喜不喜欢吃苹果呀?学生们说喜欢。“今天我布置一个作业:你们回去后叫你们爸妈买两斤橘子,然后分别解答四道题目。第一道题目:橘子只分给爸爸妈妈,他们每个人能分到几个?第二道题:橘子分给爸爸妈妈和你自己,每个人能分到几个?第三道题:橘子分别分给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每个人能分到几个?最后一道题目:橘子分别分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你自己,每个人又能分到多少?”通过这样的提问,其实同学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当天晚上学生自己完成这个作业,然后把分别分到的个数记录好。第二天,教师收集到学生的回答后,告诉学生这其实就是除法,就是用橘子个数除以你们的人数,得出来的橘子数目就是最终除下来的结果。你们会发现,有些除法会除得尽,有些除法则除不尽,比如你们三个人分橘子时候,会多出来的橘子,则是除不尽的。这样一分析,学生对除法有了一个清晰的概念。

那么接下来,教师则要乘胜引发学生联想:“同学们,还有哪些东西体现了除法呢?除法符号大家想知道吗?除法的运算想不想知道?”这样,问题从易到难,逐渐让学生展开联想。学生们开始回答:凡是“分”的方法,应该都体现了除法。那么除法的符号就可以教给学生,这样除法的教学则成功了一半。最后教师可以简单地将除法运算进行点拨一下,进一步提问:“你们可以将我布置的除法与分橘子联系起来吗?老师今天也带来了一些橘子,你们把橘子按照我给出的数目进行分类,最终把得出的橘子数填写在上面就可以了,行吗?比如18除以3等于多少呢?”学生课堂上肯定就表露出兴奋之情,立马会取出18个橘子,分成三份,最终每个人得到了6个,最后将6填写在老师指定的地方。

这样一整套提问加解答下来,学生们通过一个从易到难的洗礼,接受能力也在进一步提升,对除法的概念,除法的运用必将会有一个新的认识,比生搬硬拽地讲概念、直接讲运算肯定会有更好的教学效果。这也是值得广大教师朋友借鉴的。

三、针对实践来问,加强学生思索

教学最终是要落实到实践上,这也是素质教育提出的实际要求。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上,一定更要注重对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践产生的知识,肯定要比普通的讲授、普通的宣布来得更实在。因此,教师应花更多的精力在教学的实践上,这样才能更加事半功倍。

在北师大版本小学数学三年级课程中,有一章节是关于《面积》的教学,我们以此章节展开剖析。首先,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这里有一个长方形,请你们量一下它们的长和宽。学生一听,是要量东西,都会比较高兴。学生就开始实践起来了,量出了长和宽。教师继续提问:“有谁知道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怎么得出来吗?”有预习的学生或者学优生都会回答起来:S=ab。就是面积等于长乘以宽。教师通过两个提问,逐步就把“面积”这个本质给挖出来了。

这个案例的重点在于问。问什么?问实践的成果。最后让学生掌握什么?掌握了面积的算法和运算。这就是教学目标的达成效果。教师在问的时候,也可以迁移进行提问,那么其他图形的面积怎么去求?这就是延伸教学,最终使学生达到融会贯通。教师可以放置一个三角图形,然后让学生量底边的长度,然后再量垂直边的长度,最终教会求解方法。这其实是一个性质,教师只需要让同学们实践起来,在实践中求得真知,便可以最终达到教学效果。

总之,教师的每一个提问,都会给学生带来思考。学生的思考就是对知识的领悟和吸收的过程。只有不断去问,学生不断去思索,教学效果才能体现。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问”、重“思”,给学生以合理的空间和想象,这样才能体现当下素质教育的要求,能够真正达到教学目标。

猜你喜欢

章节橘子爸爸妈妈
橘子分公母,母橘子更甜?
橘子沉浮记
面对爸爸妈妈的期待
漂浮的橘子
高中数学章节易错点提前干预的策略研究
我想让爸爸妈妈吵架
我和爸爸妈妈比童年
利用“骨架突破法”,提高复习效率
我的爸爸妈妈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