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019-01-11湖北省十堰市郧阳中学

数学大世界 2019年22期
关键词:导图情景记忆

湖北省十堰市郧阳中学 彭 军

一直以来,微课因为其自身非常便利的传载方式以及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的特点,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广泛追捧。高中阶段数学课程的知识点范围极为广泛,而且单个知识点比较零散且记忆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借助框架统领以及联系前后因果这两种学习总结方法,就能够将这些看似零散的知识点统筹为一个整体,学生就可以将知识点组合起来理解并记忆。教师如果能够将微课应用得当,将会对提升课堂效率有很大的帮助。

一、结合思维导图开展整体性教学

高中数学知识点的零散性和数量大的特点使得教师的教学安排必须遵循一定的逻辑和推理关系,否则教师会发现学生对于知识点掌握不牢靠,而且不能够在涉及相应知识点的题目解答中及时找到正确思路和答案,因此,教师有必要引入思维导图的教学概念来开展整体性教学,让学生借助思维导图所描述的基本知识框架以及知识点之间的推导关系来对知识点进行牢固记忆和理解。同时,思维导图因为作用不同,所以绘制方法和步骤也会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应当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知识点的特点来综合考虑思维导图与微课教学的融合方法。

例如,教师在教学证明题型中常考的立体几何部分的知识点时,需要在教学时尽可能地将所有定理按照统一逻辑进行梳理,并且借助思维导图来帮助学生高效梳理学习思路,从而有效避免学生学习过后对知识点记忆混淆的情况。例如,教师可以借助微课来进行知识点的梳理和总结,并且在课前准备当中利用思维导图绘制好立体几何部分的知识框架,将定理之间的推理关系和因果关系都清晰地表述在思维导图当中,微课教学便可以以这幅思维导图为基础来进行,教师可以将其用PPT 的形式展现出来作为微课的背景板,微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分门别类的知识点梳理。

二、结合情景教学法,带给学生别样的数学学习体验

微课教学在教学内容的选材方面具有很强的灵活性,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目的来尽可能地丰富教学选材,从而借助微课教学这一方式来带领学生体验实体课堂中难以开展的教学模式。情景教学因为其本身的趣味性以及调动学生思考能力的有效作用而受到了广大教师的追捧,但是教师在实际操作教学过程中很难将情景教学法的场景完整地展现出来,同时也很难将情景教学法的最大效用充分发挥出来,所以在教学的实际应用当中还是有很大的局限性。借助微课这种互联网教学方式,教师的课堂教学局限性被有效打破,教师的选材也因为网络技术的助力而更丰富,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微课来结合情景教学法带给学生别样的学习体验。

例如,教师在教学《集合》这一单元的知识点时,需要让学生格外注重对于不同集合的概念和特点的记忆、理解和分析,常规教学方法中,教师常常选择画图的形式来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在微课教学中,教师便可以采用情景教学的方式来让学生加深学习体会,再遇到相似的题目陷阱时能够格外注意,避开易错点。例如,在区分交集、并集和补集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利用微课播放小动画,本着取材于生活的原则,教师可以将集合中的个体设定为水果、食物、衣物等,从而有效加深学生对于这些概念的理解。

三、利用网络平台的互动功能获取教学反馈

在数学科目的教学中,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知识点的应用能力是反映学生课堂学习水平以及教师教学水平的主要衡量标准,教师的教学目的往往是学生对于知识点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需要及时获取学生的学习反馈,合理衡量自己的教学水平以及需要进行改进的细节,微课教学作为借助于网络平台开展的教学,必然会为了弥补不能面对面实时教学这一缺憾而设置互动平台供师生之间交流,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这一功能来及时获取教学反馈,从而在教学创新改革方向上获得有意义的指导。

例如,教师在教学空间立体几何当中的“平行关系”这一部分的知识点时,可以根据这一部分知识点涉及的定理和性质来出一些随堂习题,学生在听完有关知识点的专项教学微课后,需要对微课中弹出的选择题或填空题进行回答,只有回答对的学生才能够继续观看有关下一节知识点的视频。如此一来,既能够保证学生每学习一个知识点就理解透彻而不是囫囵吞枣,同时也能够让教师根据学生的错误率来评测自己在讲解某一知识点时的情况,当学生的错误率很高时,教师有必要对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学内容进行修改,同时也可以借助平台讨论留言功能来让学生对自己的教学提出改进意见,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观念。

综上所述,高中数学微课教学灵活性强、可设计性强,教师应当在运用时做好思路的梳理以及课前准备,积极结合高效教学方法来开展知识点攻克教学以及知识点梳理总结教学,本文提出的结合思维导图法、情景教学法以及互动教学法就是借助了这一思路。

猜你喜欢

导图情景记忆
情景交际
烃思维导图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石化企业情景构建的应用
记忆中的他们
楼梯间 要小心
第6章 一次函数
儿时的记忆(四)
儿时的记忆(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