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创新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2019-01-11江苏省盱眙中学常发刚

中学政史地 2019年18期
关键词:陶行知探究活动

●江苏省盱眙中学 常发刚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主要有“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创造教育”等。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核心是“创新”,所以,教师应当顺应时代变迁,创新方式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和载体作用于学生感官,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灵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陶行知先生指出,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是可以培养孩子从事创造工作。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是“平民教育”“生活教育”的宗旨,也是“教学做合一”的基础。陶行知先生还指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教人求真”“学做真人”,其精髓在于一个“真”字。归结起来,陶行知先生认为,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注重创新素质的培养。创新教育,倡导改变固化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采用探究式学习方式,寓教于乐。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融入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课改的必然要求,更是学生发展的需要。下面,笔者针对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浅谈几点体会。

一、注重知识探究,落实发现学习

创新教育的核心,是改变学习方式,其关键在于教学方式的转变。只有教师改变传统的“灌输”模式,通过精心设计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设计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落实发现学习,才能真正实现知识的自主构建。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学生发展与成长的平台,教师应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交流和讨论的时间。这样,有利于学生共享、借鉴、扬长避短。教师可以针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开展“合作+探究+体验”的学习,让学生通过系列活动,完成发现学习,从而改变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例如,在《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下面的探究活动,以活动为载体推动学生进行探究。

合作探究活动一 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

战士李刚在日记中写道:凌晨我们巡逻,气温在零下20℃左右,周围片片林海雪原,而我的家乡则到处是郁郁葱葱的椰子树,人们正忙着早稻插秧。

探究1 我国南北方的自然景观,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

探究2 自然带的分布与气候类型的分布有着怎样的联系?

探究3 我国的内蒙古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自然带一样吗?为什么?

合作探究活动二 陆地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合作探究)

阅读赏析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

探究1 为什么“人间四月芳菲尽”而“山寺桃花始盛开”?这种现象反映了地理环境的哪种地域分异规律?

探究2 陆地自然带除诗歌中所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之外,还有哪些规律可循?

这些探究性的活动,开放了课堂模式,活跃了课堂氛围,改变了教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的形式。地理教学中,开展探究性的学习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发展合作学习能力,更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探究的兴趣,以此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二、增加实践活动,凸显学用结合

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作为主要的教学理念,为新课改的推进和实施奠定了基础。陶行知先生倡导“做中学”,“做”是“教”与“学”的桥梁,实践活动更能凸显“学用结合”。学生要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在生活中学习知识,在活动中感受地理学习的价值。

例如,在关于环境和资源的专题教学后,教师组织学生以《我县的旅游资源调查》为主题,开展实践活动,通过活动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将地理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地理观。开展实践活动时,可以让学生通过查资料、实地调研、访谈、问卷等方式,掌握实践调查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地理是研究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的地理环境、自然现象、人文科学的学科,长期以来的灌输教学虽让学生对地理知识如数家珍,但是他们没有真正把知识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没有把书本知识变成“真知识”。所以,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开展活动,既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也可以提升学生的地理综合素养。

教学方法的创新,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学生的学习模式也随之而改变,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在课堂上交流,在课堂上质疑和探究,在课后实践和运用。归根结底,教师应有创新意识,不断优化课堂模式,将创新贯穿于教学始终,最终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

猜你喜欢

陶行知探究活动
陶行知研究四十年,桂子山成果丰硕
“六小”活动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陶行知教育名录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