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归教材 提升备考效率
——浅谈教材在高考冲刺阶段的作用

2019-01-11浙江

教学考试(高考地理) 2019年3期
关键词:湘教版等值线图表

浙江

2019年的高考即将到来,经过了一轮全面系统复习和二轮专题提升复习,学生对高考地理知识掌握和能力储备都达到了一定高度,但是如何在最后冲刺阶段来实现地理成绩一次大的飞跃,是师生要共同面对的问题。冲刺阶段的复习效果直接影响学生如何脱颖而出,成为高考的“成功者”,笔者认为跳出题海、回归教材可以实现最佳的复习效果。

何谓教材,就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权威地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它是思想性与科学性、观点与材料、理论与实际、知识和技能的广度与深度、基础知识与当代科学新成就很好的体现。因此教材往往也是高考命题的基础,最后阶段回归教材可以实现成绩“飞跃”。那么如何回归教材,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

一、重视教材的图表阅读——提升析图能力

高考地理主要考核的目标是通过地理图表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因此历年各地的高考地理试卷具有丰富多彩的地理图表,2018年全国卷就有7幅图3种类型、北京卷有10幅图6种类型、天津卷14幅图,文综卷地理篇幅有限,而单科地理试卷则有更多图幅和更多类型。事实上这些图表都可以在教材中找到它们的“影子”或“真身”,譬如浙江省2018年4月地理选考卷第5、6题的图该省采用的是湘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第58页的图2-39的图。因此重视教材中各种类型的图,即使没有很好掌握该类型图判读的方法,只要了解教师在讲解该图相关知识点及图中反映的信息,“死记硬背”的照搬照抄相关讲课内容也能解答该组试题。

在回顾教材之前,应对地理各种图表判读的方法进行复习,这些图表判读时应注意如何提取这些图表隐含的地理信息等。回归教材时,尽可能将教材中类似图表合并判断,如人教版必修一第32页图2.8与第43页图2.21,这两幅图都是等压线图,在判读前应通晓等值线的“五读一分析”,即读等值线的数值范围和极值、读等值线延伸方向、读等值线的疏密程度、读等值线的弯曲方向、读等值线小范围闭合区域,分析等值线的成因,而后选择某幅等压线图进行判读。等压线空间分布规律、局部区域等压线弯曲的影响因素分析、重要城市或地区的天气状况及其变化、风向及风力大小、根据等压线分布判断该区域的季节、可能引发的气象灾害及该灾害带来的危害、提出防御措施等。回归完本章节教材后或判读完毕再对以前的相关错误试题再次进行判读练习,查找错误的原因,是判读方法原因、知识的不足还是粗心造成,仔细总结后记录在教材目录中,高考时应重点防备,减少不必要的失分,做到“颗粒归仓”。如此进行判读,不仅仅提高了读图、析图能力,还可以很好地进行知识重组,对等压线的判读有了系统的考前复习。

二、重视教材案例的阅读——构建分析思路

高考地理主要考查运用相关地理知识对世界或中国相关的地理现象、地理规律或人类生产、生活案例进行分析解答。在高中地理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下,地理教材出现了大量的案例,特别是必修三,以区域为背景,再次熟悉教材对这些案例如何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材作出了很好的解答,通过教材可以这种典型的案例窥一斑而见全豹,举一反三,从而明确问题的思路,进行知识的同化和迁移,构建分析解答的模式思路。如2017年全国新课标卷Ⅲ第36题的山西焦炭开发利用,通过相关的图表要求学生对山西焦炭存在问题的原因、原因分析基础上提出减少环境污染的措施,教师在面对这样的试题时不仅仅可以从教材中获取的分析解答思路,针对高考试题中特定的要求、条件进行分析解答,还可以从人教版必修三第三章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一节能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为例中直接获得某些答案的要点。

因此在回归教材时应认真阅读教材的每个案例,再次熟悉教材中如何在某一区域地理事物、地理现象、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事例中,通过相关事例中如何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问题的危害或不利影响,如何根据区域特征来解决问题,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重点关注必修三各个案例的相关章节内容,有条件的可以比较不同版本类似内容不同区域的案例,如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人教版的我国东北地区与湘教版的美国之间的差异,相同地区不同版本如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人教版、湘教版和中图版是否有差别,初步掌握区域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的比较分析思路,这样较好地掌握区域差异的比较,就能较好的解答2018年高考江苏卷第27题试题,整个大题考查了区域比较分析。

三、重视教材活动题——提高审题能力

高考地理复习经历一轮、二轮的复习,学生对地理基本知识已经掌握得差不多了,但是同样条件下有的学生能取得较优秀的成绩,有的学生成绩则不理想,主要差异在考试时审题与审题能力的差异,有的学生审题能力欠缺,没有很好地理解命题者意图,匆忙读完试题就开始解答,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导致成绩较差。

如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第28页的活动题,在阅读材料基础上,回答问题,第1题“一个城市的地理区位,应从哪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有的学生想当然从自然和社会会经济条件两个方面简单展开,导致回答不全而失分,有的学生则将每个因素展开进行回答,导致消耗过多时间而无法完成后面问题。第2题一部分学生则没有仔细理解“分析”整个要求,只是对某个城市简单区位因素罗列,没有结合区域地理特征进行分析,也失去了分数。因此重回教材的活动题,对试题行为动词进行再次把握了解,如“描述”“分析”“比较”等,就算后面字词相同,答案也有很大差异,“描述”只要将地理事物、地理现象说清楚就可以,“比较”在答案中进行比较,不能将两个地区的地理现象、地理事物分别表述清楚或同一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分别针对两个地区描述,“分析”不但描述,而且要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另外要通过活动题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如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第43页的活动题“扩容与提质并重”,第1题“结合案例和你所了解的情况,谈一谈当前城市化过程中过度扩张的现象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这样的问题必须阅读材料,整个小题的答案的每一个要点都要在材料中找得到依据,否则很有可能整个答案要点是无效的,高考地理综合题所给的材料都是有用的,假如答题完成后还有条件没有使用,说明答案很有可是不完整的。通过教材活动题的不断训练,能够实现备考的最佳状态。

四、重视教材中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培养规范答题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不同”,通过地理一轮、二轮复习和大量模拟练习后,反而对地理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变得“不识庐山真面目”了,地理概念、地理原理无法规范完整的表述,造成后果是在高考中不能规范答题而导致失分,如2018年4月浙江地理选考第29题第1问“21世纪以来黄河三角洲河道未发生摆动,说明主要原因”,很多学生回答了“在下游修建堤坝”,学生对“堤”“坝”基本概念不清楚,黄河下游为“地上河”,不能修建大坝,“坝”是指拦截水流的建筑物,用以抬高水位、积蓄水量、修建水库以及造田等,与河水流动方向垂直或基本垂直;“堤”是指沿河、沿湖或沿海的防水构筑物,多用土石等筑成,引申义是任何围水的设施,与河水流动方向基本平行,在答案中“下游”“坝”同时出现的一律不予给分。只有完全清楚理解地理概念和地理基本原理,才能规范答题,也对今后的工作学习也有重要意义。通过回归教材,再次对地理基本概念和地理原理在教材中的表述认真复习,清楚掌握相关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才能在高考中规范答题,减少不必要的失分。

五、重视教材目录浏览——构建知识体系

猜你喜欢

湘教版等值线图表
基于规则预计格网的开采沉陷等值线生成算法*
基于IDW插值的测量数据等值线生成方法*
基于平板电脑的初中地理精准课堂的构建——以湘教版“中国的主要产业:农业”教学为例
基于GeoProbe地球物理平台的软件等值线追踪算法研究与软件开发
湘教版小学音乐第六课《可爱的家》教学设计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教学设计
双周图表
双周图表
双周图表
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