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放式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腹股沟疝的对比研究

2019-01-10李傲雷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35期
关键词:腹股沟疝腹腔镜手术

李傲雷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开放式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效果。方法 120例腹股沟疝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开放式手术治疗, 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手术指标水平、住院时间以及正常活动时间。结果 术后24、48、72 h, 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分别为(6.35±0.56)、(2.31±0.36)、(1.23±0.38)分, 均低于参照组的(8.23±0.68)、(5.36±0.49)、(3.36±0.62)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体温增加分别为(51.63±11.63)min、(29.63±8.78)ml、(0.51±0.19)℃, 均优于参照组的(60.01±11.63)min、(49.87±9.78)ml、(1.04±0.6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正常活动时间分别为(3.98±1.12)h、(14.25±4.18)d, 均短于参照组的(6.39±1.02)h、(26.98±4.96)d,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开放式手术, 在治疗腹股沟疝时应用腹腔镜手术效果更好, 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 减少术中出血量, 患者的体温更加稳定, 缓解术后疼痛, 进而加速患者康复的进程。因此, 腹腔镜手术可以在腹股沟疝的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 腹腔镜手术;开放式手术;腹股沟疝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35.031

腹股沟疝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机体某一脏器离开原位置, 通过薄弱点或孔隙进到另一位置, 即为疝。腹腔内脏器通过股骨沟区域的缺损、破孔或薄弱区于皮下形成肿块向外突出, 即为腹外疝, 俗称为疝气。人体腹股沟区处于大腿根部三角区域, 上界、下界、内界分别为:髂前上棘~腹直肌外侧缘的一条水平线、股骨沟韧带、腹直肌外侧缘, 腹股沟疝为发生在这一区域的腹外疝[1]。腹股沟疝发病原因与先天因素、后天因素、下腹部手术史有关, 临床上常见可复性肿块、肿胀、疼痛等表现。该病的治疗手段比较多样, 例如开放式手术或腹腔镜手术[2]。本院为了提高患者手术的安全系数, 加快患者的康复, 特引入了腹腔镜治疗手段, 并对开放式手术以及腹腔镜手术的效果进行了比较, 经临床对比发现, 腹腔镜手术效果更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2018年6月在本院手术外科就诊的120例腹股沟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60例。观察组患者年龄20~70岁, 平均年龄(32.45±13.41)岁;男33例, 女27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0~70岁, 平均年龄(31.96±13.69)岁;男31例, 女2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患者无精神系列疾病, 语言表达能力正常;经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 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签署了同意书。排除标准:临床资料不齐全者;意识障碍者;无法配合手术治疗者。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开放式手术, 患者平卧, 进行全身麻醉, 随后进行无张力疝修补术。

观察组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 患者平卧, 通过气管做全身麻醉, 让患者足呈15°, 高于头。观察孔选在脐上或下缘, 选择弧形切口10 mm, 气腹针穿刺的同时建立二氧化碳人工气腹, 一般压力要保持在12~14 mm Hg(1 mm Hg=0.133 kPa);在脐水平线两侧腹直肌外缘各行5 mm的切口作为操作孔, 在疝内环口上2 cm上的部位打开腹膜, 建立Retzius间隙及Bogros间隙, 随后以疝囊口为中心, 对疝囊进行剥离处理, 如果患者疝囊比较大, 可以先把疝囊的一部分进行剥离处理, 随后再从疝囊颈部将其隔断, 然后往下处理, 让患者的韧带以及耻骨结节显露出来, 最后进行精索去腹膜处理。完成后, 利用可吸收线对患者的腹膜做关闭处理, 随后退镜即可[3]。

1. 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48、72 h疼痛评分及手术指标水平、住院时间、正常活动时间。手术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体温增加等。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術后疼痛评分比较 术后24、48、72 h, 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分别为(6.35±0.56)、(2.31±0.36)、(1.23±0.38)分, 均低于参照组的(8.23±0.68)、(5.36±0.49)、(3.36±0.62)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水平比较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体温增加分别为(51.63±11.63)min、(29.63±8.78)ml、(0.51±0.19)℃, 均优于参照组的(60.01±11.63)min、(49.87±9.78)ml、(1.04±0.6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3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以及正常活动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正常活动时间分别为(3.98±1.12)h、(14.25±4.18)d, 均短于参照组的(6.39±1.02)h、(26.98±4.96)d,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腹股沟疝为普外科发生率较高的疾病之一, 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者、慢性支气管炎者、肥胖者、老年等均为该病的主要发病人群[4]。该病的发生和多种因素关联性密切, 临床症状表现为可复性肿块、肿胀、疼痛等。腹股沟疝患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传统的治疗手段是开放式手术,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 腹腔镜手术逐渐被应用在其中, 对患者有着较好的康复作用。合理使用腹腔镜手术对腹股沟疝患者治疗, 不但对患者机体构成的创伤较小, 而且可减轻患者的痛苦、疼痛症状, 获得患者、患者家属的理解及配合[5]。本院经过对前来就诊的腹股沟疝患者进行研究发现, 术后24、48、72 h, 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参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体温增加均优于参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相较于开放式手术, 在治疗腹股沟疝时应用腹腔镜手术, 有利于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 减少患者的出血量, 患者的体温更加稳定。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正常活动时间均短于参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相较于开放式手术, 在治疗腹股沟疝时应用腹腔镜手术, 有利于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促进患者尽早实现正常活动, 进而加速患者康复的进程[6-8]。

综上所述, 相较于开放式手术, 在治疗腹股沟疝时应用腹腔镜手术效果更好, 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 减少术中出血量, 患者的体温更加稳定, 缓解术后疼痛, 进而加速患者康复的进程。因此, 腹腔镜手术可以在腹股沟疝的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陶红光, 宗华. 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疗效观察. 中国当代医药, 2016, 23(25):22-24.

[2] 许斌. 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 中国实用医药, 2016, 11(1):88-89.

[3] 艾万朝, 周旭坤, 张成建, 等. 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对比分析.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6, 10(4):270-272.

[4] 马朝晖. 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对比. 智慧健康, 2017, 3(9):62-64.

[5] 曾斌. 腹腔镜疝修补术(TEP)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疗效比较.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7, 28(11):100-101.

[6] 李炜宇, 赵蕾. 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与腹腔镜疝修补术在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比较.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7, 11(4):302-303.

[7] 王友良, 张思义. 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价值.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17, 20(5):373-375.

[8] 万琦文, 石英佐, 张亦鹏. 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与传统开放式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疗效及成本比较. 新乡医学院学报, 2017, 34(8):745-747.

[收稿日期:2018-11-28]

猜你喜欢

腹股沟疝腹腔镜手术
探讨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性无张力疝修补术的疗效对比
胆结石合并糖尿病50例治疗及效果评析
腹腔镜治疗老年胃十二指肠穿孔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无张力疝气修补术与传统疝气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对比
门脉高压大量腹水合并腹股沟疝的外科治疗体会
对比微创手术与传统宫外孕开腹手术治疗宫外孕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