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药结合治疗阴虚发热案1例

2019-01-09高立超李永春

中国民间疗法 2019年11期
关键词:鳖甲太溪上半身

郝 舒,高立超,李永春

(1.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250014;2.山东省医学科学院颈肩腰腿痛医院,山东 济南250014)

患者,女,22岁,2018年5月16日初诊。主诉:自觉上半身发热10年余。现病史:患者自述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冷热交替感,并伴有禁锢感,曾服中药(具体不详)治疗,服药期间效可,停用中药则反复,现仍遗有上半身发热感。刻下症:自觉膈肌以上及头面部发热,热甚如置沸水中,伴手脚心发热,冬季上半身亦发热,盗汗,心烦,口渴,纳眠可,大便难,小便可,舌淡红,边有齿痕,苔白略腻,脉细数。西医诊断:发热。中医诊断:内伤发热,阴虚发热证。治则:滋阴清热。穴位取内关、阴郄、足三里、肾关、三阴交、太溪、照海。操作:嘱患者取仰卧位,以上腧穴常规消毒后,均采用0.25mm×40mm 毫针针刺。阴郄、太溪、照海直刺10~15mm,余穴直刺15~20 mm,行平补平泻法,以局部酸胀为度,留针20min,隔日1次。方剂选用青蒿鳖甲汤合清骨散加减以滋阴清热,处方:青蒿、知母、牡丹皮、炙甘草各9g,生地黄、炒白术、龟板(先煎)各15g,地骨皮12g,鳖甲(先煎)、生黄芪、茯苓、当归、炒白芍各20g,7剂,每日1剂,水煎服。2017年5月23日二诊:上半身发热症状减轻,手脚心发热症状消失,停服中药,针刺治疗同前。2017年6月2日三诊:上半身发热症状明显消失,针刺治疗同前。2017年6月15日三诊:上半身发热症状及其余不适症状皆消失,停止治疗。随访4个月未见复发。

按语:阴虚发热属“内伤发热”范畴,常表现为低热,或自觉发热,或五心烦热而体温不升高,亦有表现为高热者,多见于素体阴虚,或热病日久,耗伤阴液,或治病过程中误用、过用温燥药物,导致阴液亏虚,阴衰则阳胜,水不制火,阳气浮于外,而导致阴虚发热。病机为阴气不足,阳气有余,阴阳失调。《黄帝内经》曰:“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故治宜滋阴清热,补充人体阴气的不足,调整阴阳动态平衡。

内关是手厥阴心包经常用腧穴之一,可清心胸,利达三焦。阴郄为手少阴心经之郄穴,汗为心之液,阴虚热扰,心液不能敛藏而骨蒸盗汗,取阴郄穴养阴清热以治之。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穴位,阳明经多气多血,补益气血,气血足,则虚火自然归原。肾关为董氏奇穴七七(小腿)部位要穴,为治疗肾亏第一要穴。三阴交是肝、脾、肾三经的交会穴,补肝、脾、肾三经之阴。太溪是足少阴肾经输穴和原穴,足少阴肾经五行属水,肾主水,所以太溪可以补水,起到滋阴、清虚热的作用。照海为八脉交会穴,通奇经八脉之阴跷脉,为阴跷脉所发之处,分主一身左右阴阳,可补一身之阴。

邪气深伏阴分,不能纯用养阴,更不得任用苦燥。故以鳖甲入肝经至阴之分,既能养阴,又能入络搜邪;青蒿芳香透络,从少阳领邪外出;生地黄清阴络之热,牡丹皮泻血中伏火;知母佐鳖甲、青蒿而成搜剔之功焉。吴瑭自释:“此方有先入后出之妙,青蒿不能直入阴分,有鳖甲领之入也;鳖甲不能独出阳分,有青蒿领之出也。”[1]配合清骨散清退骨蒸之热,兼以滋阴透热,治疗阴虚火旺、骨蒸潮热等病证。两方相配,效果甚好。

猜你喜欢

鳖甲太溪上半身
牛仔迷情
软坚散结说鳖甲
温暖手脚
“梅西”去哪了
补肾的法宝
治早期肝硬化
超轻小帐篷
常揉太溪穴不健忘
针刺太冲太溪太自治疗膝骨性关节炎30例
上半身梦想,下半身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