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通天针疗法

2019-01-09

中国民间疗法 2019年11期
关键词:神庭通天发际

孙 鹏

(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吉林 吉林132012)

笔者自2014年临床应用通天针疗法治疗200余例患者,临床疗效确切,现报道如下。

1 穴位定位

取穴为一组穴位,位于头部督脉线上,由神庭、上星、囟会、前顶、百会等穴组成。神庭:位于头顶正中线,入前发际5 分处。上星:位于头顶正中线,入前发际1寸处。囟会:位于头顶正中线,入前发际2寸处。前顶:位于头顶正中线,入前发际3寸5分处。百会:位于头顶正中线,入前发际5寸处[1]。

2 功用及主治

通天针有镇痛、镇静、解痉、解热、止吐、定喘等作用[2]。可治疗人体各系统疾病,尤以治疗头痛、头晕、美尼尔氏综合征、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脑血栓、多发性神经炎、癔病、癫痫及高血压病、低血压病、心动过速、心律不齐、心力衰竭效果尤佳。临床还常用于治疗感冒、眼病、耳病、鼻病、皮肤病、子宫下垂、便秘、脱肛等。

3 具体操作

患者取坐位或卧位,医者用75%酒精棉签对神庭穴局部皮肤进行消毒,范围大约为5cm×5cm。医者右手为刺手持针柄,左手为押手,用拇、食指持无菌棉球夹持针尖部,芒针由神庭穴进针,透皮后,沿皮刺,右手捻转进针,左手送针,边捻边进针,针尖过百会穴约2分止。一针透五穴(神庭、上星、囟会、前顶、百会)。针过上星有痛感,过囟会有胀感,至前顶有冒凉风感,过百会有痛感。留针期间头顶发胀,出针后头部有清爽感,眼睛有发亮感。留针30 min,留针期间可捻转行针2~3次。起针时边捻边退,出针后用两手挤压针孔,放少量血效果更佳。每3d治疗1次。

4 注意事项

对初次接受通天针治疗的患者,由于针体长且粗,应耐心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恐惧心理。向患者说明因体质差异可能出现的不同情况。过饥、过饱、过劳、醉酒、年老体弱、脏器功能衰竭、孕妇、儿童及不能配合治疗者忌针。医者态度要严肃认真,掌握头部穴位深部的解剖组织,掌握好针刺角度及深度。晕针是针刺时最可能出现的情况。处理:立即停止针刺,将针全部退出;使患者平卧,注意保暖,轻者仰卧片刻,饮温开水或糖水后,即可恢复正常。重者在上述处理基础上,可针刺人中、素髎、内关、足三里,灸百会、关元、气海等穴,即可恢复。若仍不省人事,呼吸细微,脉细弱者,可考虑配合其他方法治疗或采用急救措施。

5 病案举偶

5.1 失眠案 患者,男,61 岁。因失眠5年就诊。5年来夜寐不佳,半夜易醒,严重时整夜不寐,不能参加劳动,曾服中药60余剂及其他药物,未获痊愈。发病以来,时疲倦乏力,精神不振,健忘,自汗盗汗,心烦易怒,头晕,耳鸣,大便干,小便黄,舌质红,苔薄黄少津,脉细数。中医辨证属阴虚津亏、虚火内扰证。治宜滋阴泻火,安神定志。采用通天针疗法治疗,芒针由神庭穴进针,沿皮刺,过百会约2 分止。一针透五穴(神庭、上星、囟会、前顶、百会)。每晚睡前0.5h温水泡足,每日1次,每次20~30min。每3d针刺治疗1次,治疗6次后头脑清醒,睡眠良好,食欲增多,现基本治愈。

5.2 头痛案 患者,男,43岁。20余年来经常头痛,每周头痛4~5d,劳累、精神激动时加重,睡眠尚好,经常服用去痛片,可止痛数小时,血压正常。曾多次服中药治疗,未获痊愈。采用通天针疗法治疗,芒针由神庭进针,沿皮透刺,过百会约2分止。一针透五穴(神庭、上星、囟会、前顶、百会)。每3d针刺治疗1次,治疗3次后头痛消失。随访3个月未复发。

6 讨论

通天针疗法是《红医针疗法》中最常用的针法之一[2]。通天针为一针透五穴(神庭、上星、囟会、前顶、百会)。神庭为起始穴。神,天部之气也。庭,庭院,聚散之所。该穴指督脉的上行之气在此聚集。百会为止穴,穴位居颠顶部,其深处即为脑之所在。根据“气街”理论,“头气有街”“气在头者,止之于脑”(《灵枢·卫气》),可见百会穴与脑密切相连,是调节大脑功能的要穴。头为诸阳之会,百脉之宗,百会为各经脉气会聚之处。穴性属阳,阳中寓阴,故能通达阴阳脉络,连贯周身经穴,对于调节机体阴阳平衡起着重要作用。总之,通天针疗法临床治疗一些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3],均有较好疗效,值得继承和发扬。

猜你喜欢

神庭通天发际
常用手叩头拯救发际线
手梳前额 缓解失眠
和中学时光一起逝去的,是发际线
手梳前额可缓解失眠
手梳前额缓解失眠
“交接”
通天石柱
天链一号,“链”通天地(上)
天链一号,“链”通天地(下)
我发现了发际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