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培新教授治疗舌咽神经痛学术思想*

2019-01-08文龙龙林伟龙指导黄培新

中国中医急症 2019年1期
关键词:黄教授少阴厥阴

文龙龙 林伟龙 指导 黄培新

(1.广东省中医院,广东 广州 510120;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 广州 510000)

舌咽神经痛是神经内科门诊的常见疾病,临床表现为扁桃体、舌根、咽疼痛[1-2],中医属于“喉痹”范畴。黄培新教授是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中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中医院脑病中心主任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脑病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其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四十余年,对中医药治疗舌咽神经痛颇具心得。黄培新教授认为喉痹是由于少阳、阳明、厥阴、少阴四经火化导致,火证是喉痹的主要病因。笔者有幸师从黄培新教授,遂将其治疗舌咽神经痛经验整理成文,以飨共享。

1 喉痹病机

黄培新教授认为火证是喉痹的主要病因。喉为阳明胃经、少阴肾经、厥阴肝经、少阳胆经所循,四经易从火化,而喉属清窍,主天气,不耐寒热。火邪上犯引起咽喉疼痛。正如《景岳全书》[3]所言:喉痹所属诸经,凡少阳、阳明、厥阴、少阴皆有此证。一阴肝与心也,一阳胆与三焦,肝胆属木,心主三焦属火,四经皆从热化,其脉并络于喉,热邪内结,故为喉痹。因此黄教授认为喉痹责在火邪,涉及少阳、阳明、厥阴、少阴四经。《内经》[4]所言,一阴一阳结,为之喉痹。所谓阴者即为少阴亏虚,所谓阳者,即为肝胆火旺,喉痹临床可虚可实,临证当辨证论治。

2 证型分析

2.1 少阴亏虚 黄教授认为少阴亏虚是舌咽神经痛缓解期的重要原因。足少阴肾经,起于小指之下,邪走足心……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5]。肾为寒脏,内含真阴,平衡全身阴阳有赖少阴肾水,“虚火不宜清者,即水亏证也”。少阴亏虚,阴精不足,阴虚不能制火,虚火循经上炎,可导致喉咙疼痛。黄教授认为人禀阴精而生,现代人饮食不节,作息失常,易伤少阴真阴,现代人少阴寒水多为不足,水不制火,发为阴虚喉痹。少阴亏虚者临床可见咽喉疼痛,口渴咽干,唇红颊赤,饮水多,午后手足心热或者皮肤干灼,尺脉浮软无力[6-7]。

2.2 阳明火旺 黄教授认为阳明火旺是舌咽神经痛急性期的重要病因。阳明胃为水谷之海,胃更为燥土,易燥化生火,而“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之交頞中……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所以阳明胃火亢盛时可引起严重的咽喉疼痛。现代人生活水平较高,平素肥甘厚味,辛热太过易诱发阳明胃热。阳明火旺者临床常表现为咽痛,咯血,血色鲜红,午后潮热、骨蒸盗汗,五心烦热,颧红,心烦失眠,口干渴,舌红绛,苔薄黄,脉细数。

2.3 肝胆火旺 厥阴肝经起于足大趾爪甲后丛毛处……向上进入鼻咽部。少阳胆经起于眼外角……由颈侧……交与足厥阴肝经。黄教授认为厥阴肝经和少阳胆经相互维系,少阳胆、厥阴木内寄相火,为木火之脏,所以舌咽神经痛多为多热证,现代人生活工作压力大,平素情志郁怒,怒则引动相火,相火上炎导致喉痹。肝胆火旺者临床症多见烦躁易怒,口苦咽干,失眠多梦,舌红苔黄,脉弦。

2.4 阴盛格阳 黄教授认为阴盛格阳即真寒假热证是喉痹的急危重症,真阴亏损,格阳于上,此为无根之火,无根之火上犯咽喉,正如《内经》曰“太阳在泉,寒淫所胜,民病嗌痛颔肿”。阴盛格阳者临床表现为躁动不安,自觉发热,脱衣揭被,胸腹却无发热,面浮红如妆,口渴但不欲饮,咽痛而不红肿。

3 治法特色

3.1 滋补肾阴 “真阴亏损者,此肾中之虚火证也,非壮水不可”。黄教授继承并发展张景岳滋阴学术思想,临床常用熟地黄、山茱萸肉、龟甲胶、鳖甲、鹿角胶等大补肾阴,益精填髓。阴虚则生虚热,黄教授认为知母、黄柏滋阴之余亦可清热,是滋肾阴、清虚热之上品。肺为肾母,子病及母,虚火可灼金,如患者出现咽痛、咳嗽、咯痰、汗出,黄教授常予麦冬、百合、玉竹滋阴清热生津,益金生水;肝肾精血同源,肾之阴精不足,精不化血,肝之精血常见亏虚,如患者伴有烦躁、失眠多梦、口干口渴等水不涵木症状,黄教授常予白芍、枸杞子、桑椹滋水涵木。黄教授认为枸杞位列神农本草经之上品,性甘平,具有补益肝肾的作用,久服能坚筋骨,轻身不老,因此特别推荐枸杞用于腰酸遗精及头晕目眩,视力减退,内障目昏,消渴等肝肾不足的患者[8]。对于伴有胃脘隐痛、嘈杂、干呕等胃阴亏虚症状,黄教授则常予石斛、沙参益胃生津[9-10]。

3.2 清热降火 黄教授认为胃为阳土,阳明火旺,热证较多,易伤精耗气,病势急,病情重,治疗当以清胃为主,同时临床上当根据伴随症状灵活用药。黄培新教授常用谷精草、黄芩、白花蛇舌草、黄连、水牛角清阳明胃热。如患者表现有发热、口渴、面红、尿黄、消谷善饥等阳明火旺伤津症状,临床急需用石膏、知母、寒水石等直折阳明之火,佐以芦根、天花粉、竹叶等清热生津。如伴有口疮,大便不通等胃肠积滞症状,黄教授临床常加大黄、芒硝泻下攻积,清热泻火。而临床伴有午后潮热、骨蒸盗汗,五心烦热及颧红患者,证明火盛阴伤,当滋阴与清热并重,可重用熟地、麦冬滋阴清热,牛膝引火下行,黄连、黄柏清胃火;胃火上炎灼金则可出现咯血等血热伤肺络等症状,可予鱼腥草、桑白皮、牡丹皮清肺热。

3.3 平肝泻肝 相火为实火,肝热内蕴,肝火内扰,临床症状多有不同,黄教授认为治疗应注重清肝、泻肝、镇肝之分,不可一概而论。如患者伴有口干、手足发热、小便黄、大便硬等肝热症状,黄教授常予黄芩、牡丹皮、泽泻、栀子清肝胆相火,栀子苦寒,具有泻火凉血解毒的功效,善治邪热心烦,肝热在气分可予黄芩、青蒿合用,肝热在血分可予牡丹皮合用。患者伴有面红目赤、烦渴、口苦等肝火上扰症状,黄教授强调在清肝基础上加以泻肝,常用芦荟、龙胆草。龙胆草和芦荟性皆苦寒,善泻肝胆上扰之火,龙胆草更为泻肝火之重剂。肝热易引动肝风,如患者出现头昏目眩、肢体麻木、抽搐等肝风症状,黄教授常予石决明、龙骨、赭石等重坠之品镇肝熄风。

3.4 回阳救逆 黄教授用药以干姜、肉桂、制附子回阳救逆。干姜、附子皆辛甘大热之品,具有回阳救逆的作用,佐以肉桂补火助阳。同时可予牛膝引上行邪火下行,配合泽泻微泻无根之火,补、引、泻三者配合,方可救阴盛格阳患者于万一。如患者正气亏耗,元阳飞越,患者表现为气短言微,四肢厥冷、汗出如油,脉浮而散,黄教授认为应及时予大剂量人参、附子益气回阳固脱。

4 病案举隅

患某,男性,35岁,2015年10月8日首诊。主诉左侧喉咙疼痛1月余,症状:左侧喉咙疼痛,电击样,持续数秒,吞咽、说话时加重,伴有口干口苦,舌淡苔黄腻,脉弦。2015年9月3日外院面神经/三叉神经MR提示左侧舌咽神经血管卡压,既往体健,无过敏史。中医诊断:喉痹。处方:牡丹皮10 g,生地黄20 g,生石膏30 g,知母 15 g,炒黄柏 10 g,醋龟甲 20 g,徐长卿 15 g,薏苡仁 30 g,肿节风 20 g,当归 10 g,天麻 10 g,全蝎 5 g,细辛3 g,牛膝15 g。7剂,每日1剂,煎至200 mL,温服。患者服用7剂后,疼痛明显减轻,NRS分级由中度疼痛转为轻度疼痛,但偶有腹泻,予原方基础上去知母、黄柏、龟甲,改龙齿、牡蛎、白芍、白芷增强收敛功效,去牛膝改川芎增强活血,服药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予维持原方治疗,方药如下:牡丹皮10 g,生地黄20 g,生石膏 30 g,龙齿 30 g,牡蛎 30 g,白芍 20 g,徐长卿 15 g,肿节风 20 g,当归 10 g,天麻 10 g,全蝎 5 g,细辛 3 g,白芷 15 g,川芎 15 g。

按语:患者西医舌咽神经痛诊断明确。舌咽神经痛可能是脱髓鞘引起舌咽神经的传入冲动与迷走神经之间发生“短路”的结果[11-13],亦有证据显示舌咽神经痛受到椎动脉或小脑后下动脉的压迫[14-16]。根据患者症状及检查结果,中医可纳入“喉痹”范畴。治疗上当予清热为主,兼以滋阴。患者左侧喉咙疼痛明显,火势较盛,故以白虎汤为底,予黄柏加强清火力度,且用生地、龟甲滋阴,当归、全蝎、细辛活血止痛,牛膝引火下行,喉痹以肝热为主症,热则易耗血生风,予天麻、徐长卿清热熄风,肿节风苦、辛、平,善于清热解毒凉血,祛风除湿通络。诸药以清热为主,恐伤胃气,予薏苡仁保护胃气。服用7剂之后,疼痛明显减轻,但患者偶有腹泻,考虑药物过于寒凉有损胃阳,予原方基础上去知母、黄柏、龟甲,改龙齿、牡蛎、白芍、白芷增强收敛功效,去牛膝改川芎增强活性,服药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予维持原方治疗。

5 结 语

现代医学对于舌咽神经痛提出了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在内的多种疗法,对缓解舌咽神经痛取得了一定的疗效。舌咽神经痛属于中医学喉痹的一种,黄培新教授运用滋阴降火法治疗舌咽神经痛(喉痹)疗效显著,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且副作用小,值得临床加以运用。

猜你喜欢

黄教授少阴厥阴
“两阴交尽谓之厥阴”奥谚解
刍议俞根初对厥阴病证治的认识与发展
马年生人初之气运气养生
厥阴病篇再论
论少阴“三急下”
大道至朴,“怪医”仁心仁术治“怪病”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感冒咳嗽之浅谈
《伤寒论》第282条之探析
最后一课
最后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