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8年北京市海淀区居民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水平

2019-01-07吴艳玲熊依杰周文娟

赢未来 2019年10期
关键词:健康素养影响因素

吴艳玲 熊依杰 周文娟

摘 要:目的了解北京市海淀区居民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水平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pps抽样方法,确定7055名15~69岁海淀区常住居民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己填写与访谈结合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问卷以《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2015年版)》为框架进行的设计,问卷经专家反复论证及预试验,确保达到较高效度和信度。分析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水平。结果海淀区居民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具备率为30.90%,街道居民为31.17%,镇居民为24.7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学历、职业均为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的影响因素。结论针对不同人群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抓住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重点在托幼机构和学校开展健康教育。

关键词: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健康素养;影响因素

居民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是居民健康素养三个组成部分之一。居民健康素养是指个人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的健康信息,以及对这些信息的正确理解,并运用这些信息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与基本素质。居民健康素养评价指标被纳入到国家卫生事业发展规划之中,作为综合反映国家卫生事业发展的评价指标。《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当中,把提升健康素养作为增进全民健康的前提[1]。为了全面掌握北京市海淀区居民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水平、薄弱环节及影响因素,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有效的干预措施,快速高效提升健康素养水平,进而提升居民身体健康水平,于2018年1月开展了居民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水平,结果报道如下。

一 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海淀区非集体居住的15~69周岁常住居民。

(二)方法

1抽样方法: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对海淀区29个街道(镇)开展调查。

每个街道(镇)根据人口规模成比例(PPS)法随机抽取3个居(村)委会,对抽中的作者单位:100094,北京市海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居(村)委会进行绘图列表。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从每个居(村)委会中随机抽取100个家庭户,按照KISH表法对每家庭户中的1名15~69周岁家庭成员进行调查,每个居(村)委会完成80份调查为止。经过数据清理后有效问卷共7034份,有效率为99.70%。

2調查方法:此次调查以国家卫生计生委编制的《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2015年版)》为依据[2],问卷由调查对象自填完成,如调查对象不能独立完成,则采用面对面提问的方式调查。

(三)评分标准

调查内容涵盖了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相关的测评题目共16道题,其中判断题3道,单选题7道,多选题6道。多选题答对得2分,答错或漏答不得分,其他题目答对得1分,答错不得分,总分共22分。分析指标为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水平,指具备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问卷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相关题目得分在18分及以上)的人在总人群或特定人群中所占比例。

(四)质量控制统一培训调查员,专人负责问卷的审查和复核,按照问卷的填写完整程度确定问卷是否合格有效。调查过程中和调查结束后对各调查点随机抽取10%问卷进行现场复核和质量控制,达不到要求重新进行调查。

(五)评价指标与统计学方法采用Epidata3.02软件进行双录入,统计分析采用SPSS19.0软件。数据清理主要包括数据的完整性评价、异常值清理、逻辑检验和缺失值处理。本次调查采用复杂抽样设计,根据抽样方法、应答情况及2010年北京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进行加权处理。计数资料的比较用χ2检验,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变量赋值见表1。检验水准α=0.05。

二结果

(一)基本情况共调查7055人,回收有效问卷7034分,问卷有效率为99.70%。街道人口5321名(75.65%),镇人口1713名(24.35%);男性3361名(47.78%),女性3673名(52.22%);平均年龄为(43.62±14.17)岁,30~39岁年龄组所占比例最大(21.95%);职业以其他企业人员最多(29.41%);文化程度方面以大专/本科占比最高(47.98%)。

(二)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水平海淀区居民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具备率为30.90%;街道居民素养具备率高于镇居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7,P<0.01);各年龄组人群中30~39岁人群的素养具备率最高,60~69岁人群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9.33,P<0.01);随着文化程度的增加,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具备率逐渐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7.02,P<0.01);在各类职业人群中医务人员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水平最高,工人的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素养水平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1.67,P<0.01,表2)。

(三)素养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为了进一步分析居民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具备率的影响因素,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具备与否为因变量,以地区、性别、民族、年龄文化程度和职业为协变量构成Logistic回归模型。拟合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学历、职业均为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的影响因素。年龄在15~29岁(OR=1.65,95%CI:1.23~2.22),30~39岁(OR=1.88,95%CI:1.43~2.46),40~49岁(OR=1.79,95%CI:1.38~2.32);硕士及以上(OR=4.00,95%CI:1.48~10.76);职业学生(OR=1.62,95%CI:1.05~2.50)是健康生活方式的保护因素(表3)。

三 讨论

(一)调查结果显示,海淀区居民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水平高于2015年北京市和房山区2012年居民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水平[3-4]。提示海淀区近年来对居民的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是仍然有70%的居民不具备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生活方式与行为是影响健康最主要的因素,大部分居民不具备该素质,会严重影响这些居民身体健康水平的提升与维持,过早换上慢性病。因此应继续加强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巩固现有的健康教育成果,不断提高海淀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让更多的居民具备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

(二)分析发现,文化程度成为影响居民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水平最主要因素,文化程度与健康素养水平密切相关[5]。随文化程度的提高,素养水平明显提升。其他影响因素中,年龄因素显示50~69岁人群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较低,其中文化程度起着重要作用,老年人群文化程度明显低于青壮年人群。同时这一年龄段的人群,日常生活中行为习惯已经养成,接受新的行为习惯需要一个漫长的转变过程。职业因素也同样和文化程度紧密相连,医务人员、学生(大学生)、公务员等职业,文化程度高,健康素养也明显高于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的工人和其他事业单位人员。高文化程度者更容易接受和主动寻求健康知识,容易形成及观念,采取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促进自身和家人健康。高文化程度的居民,接受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的途径更广,更容易实现“知-信-行”模式,因此,提高全民的教育水平是提高健康素养水平的关键[6]。提示针对不同文化程度人群应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在关于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的16个问题中,答对率最低的是“咳嗽、打喷嚏时,正确的处理方法”,人们行为习惯养成的關键期在幼儿时期[7],健康教育应抓住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将健康教育端口前移,重点在学校、幼儿园大力开展生活方式与行为的健康指导,稳步提高居民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水平。

(三)有研究报道,具备健康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的居民具备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的可能性是不具备者的4.349倍[8]。由此可见,要提升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健康知识和理念的普及推广至关重要。健康中国行动将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列在了首位,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对家庭和社会都负有健康责任。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水平,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最根本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Z】.2019-07-15.

[2]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2015年版)【Z】.2015-12-30.

[3]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5年北京市城乡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报告【R】.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4]张美凤,郭艳梅,张卫秀2012年北京市房山区居民健康素养监测【J】.首都公共卫生,2015,9(4):171-173.

[5]严丽萍,魏南方,解瑞谦,等.我国城乡居民健康素养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12,28(1):8-11.

[6]霍焱,钱晓波,张秀敏,等.吉林省城乡居民健康素养现状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13,29(6:530-532).

[7]马延英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摭谈【J】.幼教星空,2019,(7期中):121.

[8]石建辉,刘秀荣,黄巧丽,等.2012年北京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现状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15,31(2):99-103.

猜你喜欢

健康素养影响因素
基于文献计量的国际健康信息素养评估研究
上海市民健康自我管理小组
上海市2008—2015年15—69岁居民健康素养变化趋势研究
以健康共治实现全民健康管理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环卫工人生存状况的调查分析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