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河北村庄发展潜力评价

2019-01-07任彬彬王泽鼎王敬爽李昊宣

赢未来 2019年10期
关键词:发展潜力因子分析评价体系

任彬彬 王泽鼎 王敬爽 李昊宣

摘 要:在本文通过运用因子分析法,构建河北省村庄发展潜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河北省具有代表性的40个村庄的发展潜力进行分析,得出各个村庄的发展潜力得分,并根据得分将河北村庄划分为三类,并对不同类型的村庄进行评价及提出发展对策。

关键词:河北;因子分析;发展潜力;评价体系;发展策略

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本研究客观的评价每一个村庄的发展潜力,可以全面的了解村庄的发展现状,对每一个影响村庄发展的要素有着全面的理解,同时也能避免在制定乡村发展方向时做出不切实际的规划,能够有效的、准确的发现村庄发展所面临的优势和问题,并针对村庄的优势和劣势制定相应的对策,以有效地为村庄发展提供正确的方向。本研究主要采用因子分析法构建河北省村庄发展潜力指标体系,并对其进行分类、评价以及发展策略研究。

一 研究对象选取

本研究总结国内学者的相关见解[1],河北省农村大致可以分为六大类型,分别为平原传统农业村、山区传统农林村、养殖专业村、远山特色农业村、城郊非农产业村和平原非农产业村,根据这六大村庄类型,本研究在河北省共选取40个村庄分别从属于这六个类型,以全面的评价不同类型下的村庄发展潜力。

二 村庄发展潜力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指标体系设计及指标选取

建立一套科学的指标体系,客观地评价各村庄的发展潜力,有利于分类进行发展引导,能够更好的推动村庄发展,本研究结合理论、河北村庄发展的实际情况及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共选取8个评价指标2[2-4](见表1),并设置调查问卷,构建河北村庄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3[5-7]。(见表2)

(二)变量赋值

本研究选取的部分指标需要进行量化处理,以及不同的数据具有不同的量纲不能横向比较,参考相关学者研究成果以及相关指标,对不同量纲的变量进行赋值4[8-9],选用1-4分值来描述各个变量,以便于相互比较。

KMO检验以及Bartlett检验用于检测原始赋值变量是否适合用来做因子分析,KMO检验值大于0.5时可以做因子分析,本研究KMO值为0.700大于0.5,因此原始赋值变量的KMO检验合格;在Bartlett的显著性指标小于0.1时,原始赋值变量适合用来做因子分析,本研究的显著性指标为0小于0.1,因此Bartlett检验通过,综上所述,本研究所选取的原始赋值变量适合做因子分析。

(二)因子提取

1 主成分提取

本研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所选的指标体系的各个成分进行提取,在主成分分析中,一般要求因子的特征值大于或等于1,但本文中除提取了三个特征值大于1的主成分外,由于前三个主成分不能完全的反应全部变量的特征,而排名第四位的主成分有效的反映了出了部分变量的特征性,所以共提取出四个主成分,方差的累计贡献率达79.312%,能够充分的解释所有8个变量,所以选取前四个公共因子作为评价村庄发展潜力的指标。

2 解释所选择的主因子

采用Kaiser标准化的正交旋转法对得到的公共因子进行旋转,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如表6所示。

从表中可以看出,第一个因子中人均收入、非农就业人数比重、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的因子载荷较大,能够有效的反映出村庄现状经济水平,可称为经济发展水平因子。

第二个因子中距主城区距离及距主要道路距离的因子载荷较大,能够有效的反映出村庄的区位情况,可以称为区位因子。

第三个因子中自然资源的因子载荷较大,能够充分的反映出村庄现状具有的自然资源情况,可以称为自然因子。

第四个因子中文化资源的因子载荷较大,能够充分的反映出村庄现状具有的自然资源情况,可以称为人文因子。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得知,所选取的4个因子可以全部反映出文章所选择的8个指标,说明本文选取的主成分合理。

3 计算各公因子的得分

根据表7所示的各个指标所对应的因子得分系数和赋值后的变量,计算出四个公因子的具体得分。

4 村庄发展潜力得分计算

想要计算出河北省各村庄的村庄发展潜力,必须要计算出四个公因子所占的权重,并进行排序。根据各公因子的相应方差贡献率建立计算公式:

四 河北村庄发展潜力结果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

根据河北省村庄发展潜力得分情况中,可以将村庄分为3大类,第一类为发展潜力好的村庄,因子综合得分大于3分的村庄;第二类为发展潜力一般的村庄,因子综合得分大于2分且小于3分的村庄;第三类为发展潜力较差的村庄,因子综合得分小于2分且大于1分的村庄。

(一)发展潜力好的村庄的特点及发展策略

其中,发展潜力较好的村庄的数量较少,共有四个村,分别为宋古河村、小范村、鲁谷村、后屯村四个村庄,占全部参与评价的村庄的10%,这些村庄都处于一个良好的区域位置,距主要道路距离和距主城区距离较近,可以充分的与主城区进行联系,形成与主城区之间相互联系的产业链,利用主城区的资源优势带动村庄的发展,大力发展与主城区相关的附属产业,形成一种城乡之间相互依托的发展模式,进一步推动城乡一体化的实施。而且这些村庄的现状经济水平和基础设施水平较好,村民生活较为富足,村庄内部基础设施能够满足村民的基本要求,相对其他村庄来说更能够吸引青壮年劳动力留在村庄,除此之外,这些村庄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也较为充足,除发展与主城区的相关产业外,可以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充分利用村庄的山水风光、 田园风光以及民俗文化,吸引外部投资,形成独具特色的旅游产业,并继续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以及游客服务中心。进一步形成以第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的产业布局形态。

(二)发展潜力一般的村庄的特点及发展策略

发展潜力一般的村庄的数量较多,共有28个村庄,占全部参与评价的村庄的70%,分别为五里屯村、蒋庄村、大刘庄村、西岔河村、深井堡村、大营盘村、管洽村、祁底村、铁杆村、雷陈村、西王村、水波村、南席村、邓庄村、薛村、后曹村、欧庄村、大庞村、韩庄村、太平村、合伯村、南马村、后庄村、夏屋村、沙雾庄村、周凤庄村、东小庄村、三合屯村。这些村庄在四项主因子得分中有1-2项较为突出,可以大致分为经济及基础设施优势型村庄、区位优势型村庄、旅游资源型村庄三类。其中第一类经济及基础设施优势型村庄的典型村庄如大营盘村、韩庄村等,这一类村庄现状经济水平及基础设施条件较好,非农产业比重较高,工作岗位较为充足,对青壮年劳动力的吸引力较强,劳动力流失较少,这一类村庄可以进一步发展村庄已有产业,并扩大规模,实现村庄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第二类为区位优势型村庄,如西岔河村、深井堡村等,这一类村庄的距主城區距离以及距主要道路距离较小,区位条件较好,可以充分的利用物资以及人才流动快的优势,形成与主城区合作的一体化经济,利用主城区来带动村庄经济的发展;第三类为旅游资源型村庄,这一类的村庄的典型代表为铁杆村、东小庄村等,这一类村庄的特点为村庄的山水风光、田园风光、民俗文化、村庄历史文化较为突出的村庄,这一类村庄应以丰富的自然资源为依托,合理发展旅游业,大力发展以旅游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及生态农业,如农家乐服务业、绿色果蔬采摘园等,并大力宣传当地特色的民俗文化,并结合民俗文化举办相应的活动,吸引旅游人群,充分体现其“乡土”、“乡趣”、“乡味”的旅游特色,即保持农村旅游业的地域特点、趣味性和独特的饮食特色,并完善配套的旅游设施和服务设施,如完善道路系统,提升乡村的可达性,配置相应的公共服务设施,如小学、幼儿园、医院、游客中心等,满足当地人和旅游人群的基本需求,提升村庄的综合竞争力。

(三)发展潜力较差的村庄的特点及发展策略

发展潜力较差的村庄数量较少,共有8个村庄,占全部参与评价的村庄的20%,分别为新林村、辛庄村、尤庄村、崔家屯村、水泼一村、怀安村、俞家屯村、三马坊村,这一类村庄的共同特点为4项主因子评分都较低,经济水平、基础设施水平较差,同时区位水平以及旅游资源较差,针对这一类型村庄,需采用村庄整体搬迁策略,可以在所属镇、县建设中心村安置区、镇安置区、县城安置区,将搬迁村人口迁至安置区,同时按照人口增加量,新建基础服务设施,并提供相应的就业岗位。同时提高搬迁人口的再就业能力,加大技能培训力度,力争使搬迁人口掌握一技之长,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在提升人口再就业能力的同时,盘活土地资源,实现宅基地集中复垦,原耕地实现统一流转,土地由合作社统一经营,同时搬迁村民可以获得租金,以保障村民的土地权益。

五 结语

现状村庄发展策略的制定往往缺少量化的数据分析,从而无法客观的对村庄现状进行评价,无法得出客观性的发展策略,本研究使用因子分析法处理影响村庄发展的多个因子,经过一系列计算归结为较少的几个主成分,能够更加简单、直观地得出村庄综合发展潜力得分和主要公因子得分,其中每项公因子(经济因子、自然资源因子、文化资源因子、区位因子)的得分对村庄的发展定位和方向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也可以看到村庄发展的优势和劣势,根据综合得分和公因子得分,对村庄进行科学的分类,针对每个村庄类型进行发展策略研究,这样每个村庄才能够充分的发挥自身的优势,在乡村振兴的大战略下,能夠有效的推动村庄发展和加快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1]史秋洁,刘涛,曹广忠.面对规划建设的村庄分类指标体系研究[J].人文地理,2017,6:121-128

[2]陈山山,周忠学.中心村选择中村庄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6026-16029

[3]谷宁.基于GIS的黄土高原地区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测算及评价[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

[4]田志强.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城市近郊村庄分类引导研究[J].智能城市,2018,5:3-5

[5]张雄.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新疆县域经济竞争力实证分析[J].特区经济,2013,9:132-135

[6]苏志明.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分析[J].生产力研究,2013,8:105-107

[7]李艺.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法的安徽省城市技术创新能力评价[J].科技管理研究,2013,15:55-59

[8]梁思成,黄亚平,王书贤.镇村居民点发展潜力评价---以欧庙镇为例[R].沈阳:中国城市规划年会,2016

[9]唐黎,刘茜.基于AHP的乡村旅游资源评价--以福建长泰山重村为例[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4,11:155-160

猜你喜欢

发展潜力因子分析评价体系
氯代吡啶发展潜力巨大
36个大中城市四新发展潜力报告
基于主导产业视角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识别以及实证研究
评价体系小改革职业技能大提升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基于省会城市经济发展程度的实证分析
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评价研究
实证分析会计信息对股价的影响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