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19-01-07刘海燕
刘海燕
(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内蒙古民族大学呼伦贝尔临床医学院)心内科,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1008)
慢性心力衰竭好发于中老年群体,分为左心衰竭,右心衰竭以及全心衰竭,其中临床上最常见的是左心衰竭。其常见诱因有病毒性感染、情绪激动、心律失常和贫血。患者会表现出呼吸困难、咳嗽咯血、水肿、颈静脉怒张、发绀等临床症状,而且会导致多种并发症,对患者的正常生活甚至生命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1]。而且因为中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发病率逐年上升,对很多家庭造成了困扰和影响,因此如何有效且正确的治疗和护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变得愈发重要。本文选取了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患者,对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进行了应用价值分析,具体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文随机抽取了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共200例,所抽取患者均符合下列情况:经检查确定患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及家属知情且同意配合实验;入院时精神状况良好。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100例,男性患者54例,女性患者46例,年龄 49~85岁,平均年龄(58.75±2.98)岁;对照组患者100例,男性患者61例,女性患者39例,年龄47~84岁,平均年龄(57.25±3.74)岁。对比观察发现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病患住院时执行常规护理,其中包括:饮食指导,心理疏导,正常的体检与监测,药物选择。同时保证护理人员的专业性,定期展开专业知识培训,保证执行相关规定,但是在出院后不进行延续性随访。观察组严格执行无缝隙护理管理,具体执行方法如下:患者即将住院时由护理者直接接送至病房;住院初期与患者亲切沟通,消除陌生感,并且为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地理位置;对患者日常生活给予关怀照顾,保证患者安全;护理人员全程陪同患者进行日常检查;进行正确合理的健康指导;耐心回答患者提问,满足患者合理请求;即将出院时详细告知病患服药方法,嘱咐其保持正常生活作息;出院后利用电话定期回访,询问病情恢复情况,并作出合理应对措施。
1.3 观察指标:观察并记录两组病患心功能恢复情况,生活质量,心力衰竭复发情况以及治疗依从性,进行比较。其中心功能恢复情况参考心功能分级:1级为患者患有心脏疾病但日常生活不受限制,2级为轻度心衰,患者的日常活动受到轻微限制,3级为中度心力衰竭日常体力活动明显受到限制,4级为重度心衰,患者无法正常进行日常活动,休息时也会出现心力衰竭。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数值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比较计数资料,α=0.05作为数据的渐渐标准,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患者共100例,其中治疗依从性很好的病患有96例,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患者共100例,其中治疗依从性较好的患者有59例,总有效率为59%,将其进行对比观察,χ2=42.675,P<0.05;观察组经无缝隙护理管理后心功能恢复良好者有92例,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病患经常规护理后心功能恢复良好者有57例,总有效率为57%,将其进行对比研究,χ2=38.725,P<0.05;经随访,观察组病情复发者为3例,总有效率为3%,对照组病情复发者为22例,总有效率为22%,将其进行对比研究,χ2=11.333,P<0.05。
综上所述,观察组在治疗依从性,心功能恢复情况以及疾病复发率上均要优于对照组,其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心力衰竭在老龄化日益加重的中国变得逐渐普遍,在医学临床上也越来越受重视,该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及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如何正确治疗和护理心力衰竭患者成为首要任务,且由于患病者老年人居多,如何进行心理疏导以及正确的保健训练也非常重要。在此情况下,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应运而生,这种护理方法对心力衰竭患者有较好的效果,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对其从入院到出院全程进行人性化的细致护理,使患者从心理到生理状况均得到较好恢复,提高治愈率[2-3]。
综上所述,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在临床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成效更好,值得各个医院推广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