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不同材料支架式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牙列缺损的效果与不良反应
2019-01-07郭海
郭 海
(辽宁省丹东市东港市口腔病医院修复科,辽宁 丹东 118300)
牙列缺损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口腔疾病,常发于老年人群中,主要是由于部分牙齿产生缺损现象,从而导致恒牙的牙列出现不完整状况,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语言和咀嚼功能,不利于患者口腔的健康[1]。临床上常用的修复的方法是采用人工替代材料来使患牙恢复到正常状态,一般选择的修复方式则是可摘局部义齿,但不同修复材料会有不一样的效果。本次研究从修复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将纯钛、钴铬合金2种材料的支架式可摘局部义齿进行对比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17年2月至2018年7月牙列缺损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51~82岁,平均年龄为(62.1±4.59)岁,KennedyⅠ类23例,Ⅱ类12例;观察组男18例,女17例,年龄52~81岁,平均年龄为(63.2±5.17)岁,KennedyⅠ类21例,Ⅱ类14例;入选患者均通过相关临床检查符合本病标准。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均差异不大,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钴铬合金支架式可摘局部义齿修复,观察组采用纯钛合金支架式可摘局部义齿修复,操作方法:
1.2.1 义齿模型的分析:详细观察患者义齿的方向位置,确定之后按照患者的义齿情况分析模型的颊侧倒凹,来确定义齿的就位方向,并在模型上预备出牙齿舌侧平面。
1.2.2 义齿牙体的预备:固体基牙选择患者的没有存在松动的牙齿,尽可能的保持美观效果,如果患者的牙齿全部存在Ⅰ度和Ⅱ度松动情况,固体基牙就选用患者Ⅰ度松动的基牙。将固定基牙选定之后,预备位置选择在舌侧导平面。然后使用观测器来仔细观察和分析导平面的预备状态,患者口内的牙体预备给予合理调整,同时注意进行隙卡钩预备的时候要排除掉固位基牙之外的牙齿。
1.2.3 义齿模型的制取:患者牙齿之间若存在不利倒凹的现象,可选用氧化锌粘固剂给予适量填充,方便后续模型的取出。
1.2.4 义齿支架的设计:固位基牙常规设计在3个左右,固位臂置放在颊侧的位置,同时对舌侧给予抗臂对抗,其他牙齿被稳固在支架内。
1.3 观察指标:患者随访1年以上,咀嚼功能:采用MCF-8711型咬测定仪测定患者的咀嚼效率和咬力;牙状态:参照HERBEST标准[2],对比2组患者的菌斑指数、牙龈指数和出血指数情况并给予评定,评分越高代表牙龈状态越差;不良反应:治疗后随访患者1年期间进行定期检查,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数资料通过率(%)表示组间采用χ2和t检验对比,若两组数据的P<0.05,则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对比2组患者修复1个月后的咀嚼功能和牙龈状态。咀嚼功能:咬力:对照组(102.53±12.89),观察组(157.01±15.78),比较结果为(t=15.818,P=0.000),咀嚼效率:对照组(0.65±0.05),观察组(0.91±0.12),比较结果为(t=11.832,P=0.000);牙龈状态:牙龈指数:对照组(1.78±0.17),观察组(1.11±0.16),比较结果为(t=16.980,P=0.000),菌斑指数:对照组(1.86±0.12),观察组(1.05±0.11),比较结果为(t=29.437,P=0.000)。观察组的咀嚼功能和牙龈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对比2组患者随访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组发生基牙牙周病9例,义齿性口炎7例,继发龋6例,基托受损5例,凝血3例,总发生率为85.71%;观察组发生基牙牙周病7例,义齿性口炎5例,继发龋3例,基托受损4例,凝血2例,总发生率为60.0%,比较结果为(χ2=15.674,P=0.000)。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临床上修复牙列缺损常一般采用是人工替代材料来使牙齿恢复到正常状态。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经过修复之后,观察组的咀嚼效率和咬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其牙龈指数、菌斑指数、出血指数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较钴铬合金材料而言,纯钛材料支架式可摘局部义齿更有利于修复牙列缺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