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血管源性晕厥动态与常规心电图监测效果的分析

2019-01-07孙丽红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14期
关键词:入选者心源性室性

孙丽红

(朝阳市第二医院电诊科,辽宁 朝阳122000)

心源性晕厥的发病机制主要为心脏排血量急剧下降,引起脑供血不足,从而诱发患者晕厥。其主要症状为患者脸色苍白、排汗增多、抽搐、意识不清,更为严重者可导致猝死。心源性晕厥的主要发病群体集中于老年人,其病死率为18%~33%[1]。由于心源性晕厥前驱症状较少,为该病的诊断和及时治疗造成了一定困难,因而找到心源性晕厥有效的诊断方式尤为重要。当前临床上诊断心源性晕厥的主要方式为心电图、实验室检查结果和有经验的医师通过共同探讨进行诊断。本研究通过分析dECG与rECG对心源性晕厥患者的检出率和诊断结果,旨在找到诊断心源性晕厥效果更好的诊断方式,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心源性晕厥患者,纳入标准[2]:①入选者均存在晕厥发作史;②入选者资料完善,且患方均签署知情同意书;③患者经颅脑CT、脑电图检测排除其他病变,疑诊为心脏病变造成的。排除标准:①7 d内有抗心律失常药物使用史者;②伴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等重大病变者。从中选取53例,年龄44~77(63.26±4.13)岁,男患者29例,女患者24例,表现为心悸、气促者20例,反复晕厥者15例,突然晕厥者18者。对全部入选者先进行rECG监测,再进行同期dECG监测(称作rECG组与dECG组)。

1.2 方法:收集患者病例资料,充分了解患者的体格检查数据和病史资料,由2~3名研究人员进行校正,之后入选者均进行rECG与dECG监测。监测人员保持室内安静,指导患者在平卧位的姿态下放松身心[3]。rECG组监测应用十二导联全自动心电图机(厂家:日本光电工业株式会社,型号:ECG-9130P),将心电图机增益设定为10 mm/mV,检查记录纸基线是否平稳,在确认走纸平稳后,将纸速设定为25 mm/s,对入选者心电反应持续描记。之后,dECG组以dECG对心源性晕厥患者进行24 h动态连续心电图监测,设备为delmar动态心电图监测设备(厂家:美国太空公司,型号:K90),监测入选者12通道心电反应,实时监测患者晕厥发生状态及时间。心电监测期间,避免患者有大幅情绪波动,降低患者运动量,切勿剧烈运动,最好卧床静养[4]。收集最终结果后进行数据处理、回放和校对,以确保研究准确性。

1.3 评价指标:比较两种心电监测方式的检出率差异,以及通过分析患者心电图图谱,找出患者心源性晕厥心电图的诊断结果。心电图常见异常结果有阵发性房颤,表现为患者心室搏动快,心房产生不具有规则性的350~600次/分的冲动,房室传导只能接到患者部分心房兴奋的传导;窦房阻滞,表现为P-P间期渐渐缩短,之后产生间歇,且间歇期不超过连续两个P-P间期总和;窦性心动过慢,表现为成人P波频率低于60次/分,P-R间期0.12~0.25 s,T波和u波表现为振幅较低,Q-T间期延长,P波后存在正常QRS波;室性心动过速,表现为QRS波宽大畸形,T波和QRS无波主波方向相反,有150~250次/分的心室率,心房率较心室率缓慢,偶可见室性融合波[5-6]。

1.4 统计学方法:本文数据处理工具为SPSS19.0统计学程序。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以χ2检验,P<0.05,则具有差异性。

2 结 果

2.1 两组心电图监测方式检出率的比较:在纳入研究的53例心源性晕厥病例中,rECG组检出19例,检出率为35.85%,dECG组检出21例,检出率为39.62%,两组心电图监测方式在心源性晕厥检出率方面不具有差异性(P>0.05)。

2.2 两组心电图诊断结果的比较:rECG组3例(15.79%)阵发性心房颤动,4例(21.05%)窦房阻滞,7例(36.84%)窦性心动过慢,5例(26.32%)室性心动过速;dECG组4例(19.05%)阵发性房颤,4例(19.05%)窦房阻滞,8例(38.10%)窦性心动过慢,5例(23.81%)室性心动过速,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

3 讨 论

心源性晕厥多发于老年群体。因为老年人血管逐渐出现硬化,降低了血管弹性,加之长期脂肪堆积,极易诱发心血管系统疾病。而心血管系统疾病会导致患者中脑干或脑半球供血量减少,致使患者产生晕厥。心源性晕厥即为一种短暂性意识丧失合并姿势性张力丧失的综合征。由于晕厥还常因其他原因而诱发,例如血管舒缩障碍、脑系统病变以或血液成分变化等,这为临床上晕厥的诊断加大了一定难度。同时,心源性晕厥由于多为突然晕厥或反复性晕厥,如果治疗不及时,很容易造成休克或者死亡的后果,为患方带去重大痛苦[7]。现今临床上关于晕厥的诊断多依靠超声成像技术或心脏造影技术,但对于心律失常诱发的晕厥,因其发作时间较为仓促,难以捕捉到发作时的影像学信息,因而,心电图为心血管疾病的常用诊断方式。心电图诊断心血管疾病不仅能够检测出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疾病,还可以方便快捷的对患者心脏活动情况进行有效记录[8]。本研究通过分析rECG和dECG监测心源性晕厥的检出率和诊断效果,发现,两种心电图监测的检出率及诊断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两种方式均有一定检出率,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掌握心源性晕厥患者发病期心脏运动规律,但同时又都具有一定不确定性,可能会出现漏诊或误诊的情形。临床关于心源性晕厥的诊断还要依靠患者血液化验结果、临床体征与高资质医师凭借经验的判断。不过rECG与dECG相比,dECG的诊断效果要稍微优质一些。因为rECG虽然数据结果显示较快,操作便捷,但也因为诊断时间较短,只能够代表某一时段患者心脏的运动状态,不具有显著针对性,而dECG可持续监测24 h患者的心脏动态,记录患者晕厥发生时的心脏运动变化有一定客观性,参考价值更为优越。本研究虽对dECG与rECG应用于心源性晕厥中做出一定探讨,但仍有不足之处。心源性晕厥目前仍缺乏有效的诊断金标准,这方面仍需科学研究,以期不断进步。综上所述,dECG和rECG在心源性晕厥的诊断中均发挥了一定诊断价值,二者均为心源性晕厥无创性的检测模式,且二者之间的检出率和诊断结果无显著性差异,均可在临床中作为心源性晕厥的辅助性诊断措施。rECG具有价格低廉,数据结果显出较快的优点,dECG具有可持续监测的优点,临床应结合患者实际需求和病情选取适宜的监测方案。

猜你喜欢

入选者心源性室性
从青年人才的发展起伏勘察改善人才发展的环境问题
——基于江西省青年科学家培养对象计划的早期入选者跟踪分析
基于心内科老年患者在院内心源性猝死病因及临床危险因素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探究
心源性猝死的10个“魔鬼时刻”
多学科交融为生态政策把脉——记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杨武
走在“动力电池”的研究路上——访国家“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青年研究员周永宁
室性心动过速电风暴的诊治及进展
肺超声在心源性肺水肿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乙胺碘呋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41例疗效观察
100例中老年心源性脑栓塞超声心动图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