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蔡小平从肾论治甲状腺癌经验

2019-01-07王鑫荣宋益康蔡小平

中国民间疗法 2019年21期
关键词:方药甲状腺癌肿块

王鑫荣,胡 皓,宋益康,蔡小平

(1.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河南 郑州450046;2.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450004;3.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 郑州450046)

蔡小平,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系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肿瘤研究所所长,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肿瘤血液科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中医肿瘤)学术带头人。蔡小平教授从事临床工作20余年,创立了肿瘤瘀毒学说,设立瘀阳毒及瘀阴毒系列方药,研制解毒散结胶囊、益气生血膏等系列方药,开展“四位一体”肿瘤综合治疗方案(肿瘤微创治疗、肿瘤靶向治疗、中医内治、中医外治)、阶段治疗法(术前消瘤、放化疗后调养、术后康复治疗)等方法治疗恶性肿瘤,有着较好的临床效果,突出中医与西医相结合、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局部与整体相结合、内治与外治相结合、扶正与祛邪相结合五大特点。

甲状腺癌是内分泌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已成为世界发病率增长最快的疾病[1],临床常见颈部出现高低不平且质硬的肿块,疾病初期无明显疼痛、压迫症状,随着肿块的增大,可见声音嘶哑、呼吸困难、进食不畅等症状。甲状腺癌常选择手术治疗,根据患者自身状况术后常选择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但术后易发生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同时放化疗引起的不良反应患者常难以忍受[2]。中医并无甲状腺癌这一定义,根据甲状腺疾病症状,将其归于“瘿病”范畴。瘿病有五瘿之分,《圣济总录》曰:“石瘿、泥瘿、劳瘿、忧瘿、气瘿,是为五瘿。”宋·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对五瘿的临床表现描述为:“坚硬不可移者,名曰石瘿;皮色不变,即名肉瘿;筋脉露结者,名筋瘿;赤脉交络者,名血瘿;随忧愁消长者,名气瘿。”近代名医秦伯未认为:“瘿瘤形状并不一致,有或消或长,软而不坚,皮色如常的;有软如棉,硬如馒,不紧不宽,形如覆碗的;有坚而色紫青筋盘曲,形如蚯蚓的;有色现紫红,腺络露见,软硬相兼,时有牵痛,触破流血不止的;有形色紫黑,坚硬如石,推之不移,紧贴于骨的;也有皮色淡红,软而不硬的。”提示“瘿瘤”非常复杂,包括多种甲状腺疾病。甲状腺癌的表现类似于石瘿“坚石不可移者”的理论。而边杰等[3]认为石瘿是钙化严重的甲状腺结节。

1 病因病机

蔡师认为癌毒内结是癌症发生的根本原因,治疗癌症需辨病、辨证、辨症、辨征,正确处理扶正祛邪的关系。甲状腺癌的临床病机分为虚实两个方面,瘀毒内结是其根本病因,实证为痰、气、血、瘀,虚证为阴虚与阳虚。陈培丰认为甲状腺癌的发生与气机失调有较大关系[4]。林鸿国等[5]认为甲状腺癌除与内伤情志、肝脾气逆、气滞血瘀等因素有关外,还与现代科技发展的射线有着极大关系。蔡师认为甲状腺癌与肾关系密切,并从肾脏功能、经络走向、脏腑联系分析其内在关系,从而提出系统治疗方案。

2 从肾论治

临床中甲状腺癌的发生常伴有乏力、怕冷等,与中医肾阳虚的症状密不可分。同时现代医学认为,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对骨的生成与代谢具有广泛的调节作用,在成骨细胞膜上存在T3受体,可影响破骨细胞的活性和数量,与中医“肾主骨,生髓”的生理功能相似[6]。

2.1 肾的功能 中医对肾的定义包括狭义和广义两方面。狭义的肾可以理解为解剖学意义上肾脏的功能;广义的肾具有“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等功能,包括生殖、内分泌、神经等系统的功能。实验性骨折愈合过程研究表明,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细胞(TSH)在骨折后1周时数量略有增加,而术后2周开始大幅度减少,且随时间推移而逐渐恢复,说明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与骨的代谢相互影响[7]。

2.2 经络走向 足厥阴肝经“循喉咙之后”,足少阴肾经“循喉咙”,手少阴心经“上夹咽”,足少阴肾经与手少阴心经交接与胸中,心包代心受邪,其别经“上循喉咙”,可见其循行的路线均与甲状腺相关。足少阴肾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相表里,如肾精不能化气,一身精气不足,膀胱的气化推动功能受损,则内生痰气,发于颈部则为瘿病,这些与甲状腺癌咽痛、咽干等症状表现相符。

2.3 脏腑联系 蔡师认为甲状腺癌的发生与痰、气、血相关,痰的发生与脾、肾两脏关系密切。肾为先天之主,藏精,主一身之生长发育,肾之精气不足,则一身精气不足,进而影响周身气血、水液的代谢与运行;脾为后天之主,受先天肾气的充养,脾阳不足,或脾气失运,或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升清阳、疏津液受制,致津液凝聚,久而成痰。甲状腺癌初期的水液代谢失常以痰为主;病情进展,邪损肾阳,使肾主水液功能失常,临床可见“阴虚虚火伤阴”及“阳虚水泛为痰”。《素问·五脏生成》中提到“诸血者,皆属于心”,心气推动血液运行,使脉道通畅;情志内伤亦可伤心气,致运血失常。蔡师认为肝气失调也是甲状腺癌发生的重要病因。肝属木,心属火,木生火,心气赖肝阳推动充养,肝阳不足,肝气不足,则心气受抑,血脉凝滞,同时肝火旺盛亦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3 内治法

3.1 瘀毒内结 症见颈部肿块质硬,甚者红肿疼痛,不随吞咽上下移动,舌质红,苔厚腻,脉滑或濡。方选自拟瘀毒方。方药组成:山萸肉15 g,生地黄20 g,山药30 g,麦冬15 g,白芍20 g,牡丹皮15 g,海藻15 g,昆布15 g,甘草片6 g。

3.2 痰气交阻 症见颈部肿块质硬,不随吞咽上下移动,痰多,肢体倦怠,纳呆不适,舌质淡,苔白腻,脉滑或濡。方选四海疏郁丸加减。方药组成:猫爪草30 g,海藻15 g,昆布15 g,海带15 g,海蛤壳15 g,海浮石15 g,白术16 g,清半夏10 g,陈皮10 g。肝火偏旺者,加栀子、柴胡等药物。

3.3 脾肾阳虚 症见颈前肿块凹凸不平,坚硬固定,面色无华,怕冷,头晕心悸,短气乏力,纳呆食少,形体消瘦,舌淡苔滑,脉沉细无力。方选真武汤加减。方药组成:猫爪草30 g,海藻15 g,昆布15 g,茯苓30 g,生姜9 g,附片9 g,白术15 g,甘草片6 g。

3.4 心肾阴虚 症见发病日久,颈前肿块凹凸不平,坚硬固定,面色无华,头晕心悸,短气乏力,纳呆食少,形体消瘦,舌淡苔少,脉沉细无力。方选天王补心丹加减。方药组成:猫爪草15 g,柏子仁15 g,当归30 g,五味子15 g,丹参15 g,甘草片6 g,麦冬30 g,海藻15 g,昆布15 g。

4 外治法

蔡师常使用中药外敷治疗颈部局部,以达到清热解毒、软坚散结的目的。常采用猫爪草、海蛤壳、海藻、昆布、黄芩片、黄柏、半夏、槐花等药物外敷于颈部,再予射频电疗局部照射,该法患者容易接受、无痛苦,可有效减轻局部病症。同时针灸治疗可畅达气血、疏通经络,常用穴位有阿是穴、膻中、天突等,使用捻转补泻法行针,容易被患者接受。

蔡师认为临床治疗甲状腺癌应中西医结合,对可以手术切除的患者应积极使用现代医学的手段进行切除治疗,对无法手术切除的患者积极采用放化疗等手段治疗,各个过程都应有中医药参与。但不同阶段应根据不同的中医药组方原则进行治疗,将中医药贯穿整个治疗过程,以减轻术后气阴两虚及放化疗引起的毒副作用。

5 病案举隅

患者,男,72岁,2018年10月就诊,主诉为甲状腺癌3年余,伴咽痛、乏力加重3 d。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病史1年余,4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声音嘶哑就诊于当地医院,查彩超提示恶性肿瘤,后至河南某医院行颈部增强CT提示甲状腺多发结节,甲状腺右侧叶区肿块。行穿刺活检提示甲状腺癌。于2015年1月行右甲状腺碘125粒子植入术,后定期复查病情稳定。3 d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咽痛、乏力加重,为求进一步治疗前来就诊。刻下症:神志清,精神差,声音嘶哑,咽痛,吞咽硬食物后疼痛加剧,纳差,寐可,小便可,大便干结。舌红,苔厚,脉滑。中医诊断:瘿瘤(瘀毒内结);高血压病。蔡师予以自拟瘀毒方加减,组成:山萸肉15 g,地黄20 g,山药30 g,麦冬15 g,白芍20 g,牡丹皮15 g,海藻15 g,昆布15 g,茯苓30 g,山慈菇10 g,焦三仙各10 g,酒苁蓉30 g,炙甘草6 g。7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1周后复诊示咽痛、乏力明显好转,继服上方至今,未诉不适。

按语:本案例患者舌红苔厚,脉滑。根据舌脉象辨证属瘀毒内结证,予以自拟瘀毒方加减。此外,患者年老乏力,予以山药、麦冬以扶正;因纳差故加焦三仙以改善脾胃,调理食欲;大便干结加酒苁蓉滋阴润燥以通便。蔡师认为患者年老故不可过用温补类药物,避免助毒邪滋长,临床获效颇佳。

猜你喜欢

方药甲状腺癌肿块
甲状腺癌“低位领”式与“L”型切口淋巴结清扫术的比较
颈部肿块256例临床诊治分析
分化型甲状腺癌切除术后多发骨转移一例
分化型甲状腺癌肺转移的研究进展
护理干预在降低甲状腺癌患者焦虑中的应用研究
乳房有肿块、隐隐作痛,怎么办
中医药治疗骨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基于智能算法的中医治疗糖尿病数据挖掘
高血压中医证候特点及方药探讨
经腹及经阴道超声在诊断盆腔肿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