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化吸入给药的应用现状及临床研究进展
2019-01-07韩丽华
韩丽华
(辽宁省沈阳市积水潭医院 药学部,辽宁 沈阳 110000)
吸入疗法是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方式,包括干粉吸入以及雾化吸入给药等,与其他吸入方式相比,可以将剂量较为灵活的调整,并且应用较为简单,以目前情况来看,雾化吸入剂由于其本身的优势,因此被广泛用于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并且由于治疗特点,使用药物的种类以及治疗疾病都有着更进一步的发展,所以需要对药物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等进行进一步的研究,然后深入分析雾化吸入给药的现状以及应用进程。
1 雾化吸入给药的特点
肺部具有肺泡细胞膜较薄、毛细血管网较为丰富以及肺深处清除速率较慢的特点,与其他用药方式相比,雾化吸入给药治疗,具有用药量少、促进吸入以及吸收表面积较大的特点,可以快速对目标位置发挥效果,减少不良效应,使用较为便捷[1]。
2 雾化作用的治疗原理
雾化治疗方式是一种通过气体射流原理,然后通过雾化装置将药物分散分为小雾滴以及颗粒悬浮在气体中,需要通过吸入的方式达到呼吸道以及肺部,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在雾化治疗中,雾化液主要分为两种,分别为溶液以及混悬液,雾化后沉降方式,也分为两种分别为气溶胶以及气雾颗粒,对气雾颗粒在呼吸道沉淀中的影响因素为,雾化颗粒大小以及吸入方式等,并且根据研究,(3.01±1.95)μm大小的物化微粒可以有效的被用于肺部细支气管以及肺泡中,并且气道口径的大小也会对雾化颗粒的运动形式造成影响,并且雾化方式的不同以及气流速度的不同也会使雾化吸入药物的治疗效果产生影响[2]。
3 雾化装置的类型
3.1 喷射雾化器:喷射雾化器可以将药物溶液以及混悬液通过压缩气体的方式雾化,并且雾滴的沉积速率与呼吸方式之间联系性不大,雾化方法用药量较少并且浓度较高,在雾化后,雾滴的直径<10 μm,但是残留体积较大,无法应用于纳米混悬液中,并且根据驱动方式的不同,分为有氧气驱动以及空气压缩泵驱动等多种类型,并且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及哮喘等疾病中,氧气驱动雾化效果高于空气压缩雾化,氧气雾化效果与气体流量的效果有着密切的关系。
根据相关的研究发现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氧气雾化吸入时保证氧流量在(5.5±0.5)L/min,患者保持在半卧位才可以达到最佳的雾化效果。在开展雾化治疗时,雾化液量没有可以参考的标准,所以有关学者在氧气流量相同的情况下,使用不同标准的雾化液量开展雾化吸入治疗,根据治疗结果发现将雾化液量控制在5毫升时取得的治疗效果更好,并且根据哦国外的荟萃分析中,将氦气与氧气按照7∶3的比例进行雾化吸入β2受体激动剂可以治疗成人或者儿童的急性哮喘治疗[3]。
3.2 超声雾化器:与喷射雾化相比,超声雾化方式具有用药量较大,雾化过程不易受到呼吸影响的特点,并且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调整雾化的速度,使雾滴可以均匀的分布在目标部位,但是超声雾化对于悬浊液以及黏性溶液雾化时难度较高,并且在雾化过程中,药液温度的提高,会对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造成破坏。
3.3 新型网孔式雾化器:此种雾化器具有雾化粒径可以控制,残留量较低的特点,可以将药物的活性有效的保存,由于网孔式雾化器的优点,所以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前景,但是使用的成本较高,在微孔处很容易出现各类微生物,需要定期消毒,适用于雾化纳米粒子混悬剂以及稳定性较差的药物。根据上述雾化器的工作原理,在雾化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出现较多的新型雾化器,例如定量液体吸入器等,目前在临床治疗中,大部分采用喷射雾化器开展治疗活动,为确定雾化器的体外评价标准,在欧洲的标准化委员会所检测的方法中,使用正弦空气流作为测量吸入量的方式,使用滴流速级联合撞击器对粒径进行测量,在流速适宜的条件下,对雾化器的样品输出进行测定[4]。
4 雾化吸入剂的应用
4.1 COPD与支气管哮喘的治疗:在临床治疗中,使用的吸入药物有很多,例如痰液溶解剂以及抗胆碱能药物等。
4.1.1 痰液溶解剂:包括盐酸氨溴索和N-乙酰半胱氨酸,并且其中盐酸氨溴索也是当前治疗哮喘、支气管炎等疾病的主要使用药物,而N-乙酰半胱氨酸雾化吸入剂型,但是并且没有得到普遍的应用,并且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剂型也并没有被雾化吸入使用,在使用氨溴索静脉制剂时,雾化吸入治疗的效果较为明确,超声雾化给药方式不推荐使用。
4.1.2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可以有效的控制气道炎症,并且可以有效缓解哮喘症状,可以对支气管哮喘起到较强的治疗效果,也可以用加重期的COPD患者的治疗中,雾化吸入剂中有丙酸倍氯米松以及布地奈德吸入剂等,在使用布地奈德吸入剂时,在患者不适应时可以使用类固醇治疗,然后根据雾化器的不同,患者所吸入的剂量在预计剂量的45%~60%浮动,但是不能使用超声雾化器进行雾化治疗,其具体的雾化时间以及输出药量与流速以及雾化器的容积有关,其中绝大部分雾化器的使用药量为3 mL,不能将药液稀释,丙酸倍氯米松,是一种应用于支气管哮喘的疾病[5]。
4.1.3 支气管舒张剂:此药剂是一种缓解哮喘以及COPD症状的药物,用药方式为吸入治疗,使用的药物有特布他林以及沙丁胺醇,特布他林的起效时间与后者相比较慢,并且对支气管的舒张作用不是特别明显。
4.1.4 抗胆碱能药物:是一种作用与中央气道的药物,支气管解挛作用较弱,但是持续时间较长,具有较强的协同作用,使药剂的作用时间延长。在临床治疗中,抗胆碱的雾化吸入剂为溴化异丙托品和沙丁胺醇的复合制剂,需要进一步的长期观察治疗。
4.2 肺囊性纤维化治疗: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在20世纪末期美国的FDA应用妥布霉素吸入剂治疗囊性纤维的假单胞菌肺部感染,减少痰量,使细菌计数有效降低,使肺部功能得到有效改善[6]。
综上所述,由于雾化吸入治疗具有独特的特点以及制剂新剂型技术的发展,使雾化吸入剂得到广泛的应用,并且在制剂技术的帮助下,雾化吸入剂也得到较强的应用效果,在临床治疗中,雾化给药方式具有多样性,并且在临床中所使用的雾化给药方式有很多,因此药物的传送效率有着较大的差距,雾化器的各项参数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需要加强对雾化治疗的研究,根据呼吸功能以及黏液纤毛功能进行分析,提高用药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