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支架式教学模式的“研究性”内蕴及其在阅读教学中的展现

2019-01-06阳小华张曼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模式研究性学习研究性

阳小华 张曼

[摘   要]支架式教学模式取得成功的原因在于其各环节所蕴含的“研究性”特质。搭建支架是研究性学习的准备阶段,创设情境是启发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心理预设,独立探索是研究性学习典型的行为样态,协作学习是研究性学习得以丰富和发展、完善的有效途径,效果评价是学生对自己研究性学习能力的总结与反思。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模式;研究性学习;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34-0022-03

支架式教学模式的缘起,从实践上来说乃建筑学术语中的“脚手架”,意为对正在施工中的建筑物结构施以支撑,待其完工稳固后便拆除,并以同样的方式进行下一结构的建设直至整幢建筑物完工;从理论上来说奠基于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即学习者的学习能力是循序渐进地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持续发展,类似于建筑物的各层级结构,而连接各级能力的“支架”就是教师的效能。因此,支架式教学模式的要义就在于学习者在教师有针对性的方法指引下不断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

由于这一模式较好地揭示出了教学相长的内在关联,形象地表达出了师生各自的角色与作用,较好地克服了传统教学的弊端因此它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兴趣。如Bakker、Smit &Wegerif(2015)发现支架式教学的研究主要强调支架的搭建和支架式教学步骤的实施;闫先凤(2018)将其应用于英语教育领域,讨论了“支架式”英语阅读教学的价值及其实现路径;同时众多学者将之应用于自身的日常教学并展开实证研究,也取得了不少有价值的成果,如“支架式”教学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成绩(刘小菊,2016),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李思佳,2017),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活学生的思维(马平,2012)等。

但是,学者们只注意到了结果,却忽略了产生这些结果的原因。依笔者的观察与思索,此类成果的取得乃是源于支架式教学的“研究性”内蕴——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研究性学习与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共有旨趣

肇始于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和教育家施瓦布的研究性学习,根据教育部于2001年颁布的《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其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由此可以看出,研究性学习从外在形式上要通过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因为无论是个人的探索还是小组合作都体现着有组织的、交互式的信息互换;内在要求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即亲身经验或内在体验。因此,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就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创设类似科学研究的途径,以自主性和研究性为基础,以问题为载体和起点,通过开放性的途径,让学生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培养合作意识和问题意识,从而培养和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

可以说,支架式教学模式实乃使研究性学习落地的具体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因为该教学模式的终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支架式教學模式奠基于“支架”的经典模型,即“支架/支持”与学习者学习水平的关系,如图1所示(邓静等,2008):

上图中,黑色柱子表示学习者的能力水平,白色柱子表示需要提供的支持,也就是“支架”,即教师的帮助。随着学习时间的增加,学生的水平也在增长,所需的支持也会随之减少,最后消失。这说明支架的作用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当这一模型运用于日常教学的动态过程中,就发展为包括搭建支架、创设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和效果评价五个环节的支架式教学经典模式(Wood et al.,1976)。

在这一模式中,支架式教学并非只是五个环节的展开,而是采用不同的支架,以帮助学生自主进行意义建构,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并逐步撤除支架。而逐步培养的这种自主学习能力就是研究性学习的内核。

步骤1:搭建支架

搭建支架是研究性学习的准备阶段,即教师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和最近期望水平确定临近发展区,在Krashen提出的“i+1”基础上,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进行课前导入,以建立已有知识与新知识的最大关联,协助学生做好自主探究学习的心理准备。

步骤2: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是教师通过情境支架、问题支架等,引发学生对主题内容的兴趣与注意,引导学生了解并进入主题,推动学生积极地进行自我意义建构。

步骤3:独立探索

独立探索是学生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的自主学习活动,是研究性学习典型的行为样态。当学生在相关的情境中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结后,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目标和学生情况设置学习任务,让学生进入思索问题解决方法的心理探究过程。教师可通过支架的设置,帮助学生独立完成文本大意归纳或细节理解等认知活动。

步骤4:协作学习

协作学习是研究性学习得以丰富和发展完善的有效途径。通过以“支架”为基础的小组合作,即意义协商,可促进学生间在学习过程中取长补短,视域融合,强化自主学习能力。

步骤5:效果评价

支架式教学模式的评价采用的是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结合,但凸显的是另类评价的特征(阳小华等,2018)。该评价方式不仅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且能随时从师生互动方面来协助学生对自身的探究能力做出自主判断,逐步提升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

可见,支架式教学模式每个阶段都体现着研究性学习的内蕴,也许正因为这样,该模式有着较强的生命力与较好的应用效果。

二、支架式教学模式各环节的“研究性”内蕴体现

猜你喜欢

支架式教学模式研究性学习研究性
浅谈研究性学习在数列学习中的应用探究
关于“微型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初探
利用体育活动,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
中职英语口语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实践与思考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灵活开展研究性学习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术科类课程研究性教学的探讨
开展研究性学习深化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探究
高中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应用探究
浅析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
数学支架式教学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