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语文课堂亮点例说

2019-01-06顾维贤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深度学习初中语文

顾维贤

[摘   要]深度学习是一种具有主动性、批判性且有意义的学习,值得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研究。目前大多数语文课堂缺乏亮点,灌输多而主动思维少,学生思维发展不够。文章结合教学课例,探讨语文教学中能引发学生深度学习的课堂亮点,通过在教学中 “生成亮点”“捕捉亮点”“增添亮点”,让学生深度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从而培养学习兴趣,激发思考、表达的欲望,培养深度学习的能力,全面提升语文素养。

[关键词]深度学习;初中语文;课堂亮点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34-0001-03

深度学习是一种具有主动性、批判性且有意义的学习,也是一个长期变化的过程,值得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深入研究。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合作探究能力、互动交流能力和阅读习惯,就需要深度学习,而不是浮于表面的浅层学习。目前不少初中语文课堂存在枯燥乏味的知识传输,重复的课本内容讲解等现象,让学生昏昏欲睡,教师只注重讲解课文要点,忽略了如何提问,如何组织学生参与,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成就感,如何培养学生深入思考的习惯。这样便会造成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不能有效结合。学生不能进行深入学习,其核心素养也就不能得到提升。

一、深度学习的内涵

2005年,何玲、黎加厚在《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一文中,介绍了国外关于深度学习的研究成果,探讨了深度学习的本质。文章认为深度学习是指在理解学习的基础上,学习者能够批判性地学习新的思想和事实,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识结构中,还能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灵活运用。安富海在《促进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中,进一步指出深度学习是一种基于高阶思维发展的理解性学习,具有注重批判理解,强调内容整合,促进知识建构、迁移运用等特征。

结合实践,我们认为语文深度学习是指在理解学习内容的前提下,学生能在教师的组织下,用自己的想法去解决课堂疑难问题,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将所学的知识充分融入到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中,探究知识之间的联系,在理解的基础上更多地关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以及自我思想的表达,总结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不仅在于语文课堂上的深度学习,还在于教师的深度教学。

二、语文课堂缺乏深度学习的原因

1.缺乏有质量的活动

教学,就是在课堂中师生之间互动和共同发展的过程。《学记》里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可见,教与学需要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那么如何让学生愿意学?喜欢学?学得深呢?学生活动是课堂的主体部分,没有学生参与的课堂是没有意义的课堂,没有学生活动的课堂是静态的课堂。在课堂上,学生的表现不能只用学生是否安静听讲来衡量,教师要鼓励学生参与活动,对于学生的回答要给予肯定并加以鼓励,同时要引导他们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与表达。

2.缺乏有质量的提問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解于问。”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问题的质量会直接影响整节课的教学质量。教师巧妙地提问会激活学生的思维,语文课是以问题来串联整节课的,问题太细碎肤浅,学生没有深度思考的机会,那么学生的思维以及想象力和创造力就不能得到发展;问题太深奥,学生没有思考的支架,只能瞎猜,同样不能进行深度思维。

3.缺乏有质量的语言表达

深度学习不仅需要知识输入,还需要输出。表达是用自己的语言整合观点、依据和结论,这需要深刻理解和融合新知识。因此课堂需要组织学生有质量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要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组织好自己的语言,并且口齿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避免简单地回答“是”或“不是”,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包括书面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促进深度学习的课堂亮点例说

我们的生命需要亮点,如果没有亮点,那生命将会毫无生气。语文课堂也需要亮点,没有亮点的课堂,学生昏昏欲睡,更谈不上深度学习。如果一节课中有精彩之处,有引人深思之处,有吸引学生目光之处,学生一定会高度集中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因此,一节好课必须要有亮点,这对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有重要作用。

1.精彩互动,生成亮点

吕叔湘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这里的“活”可以通过在课堂上创设师生交流互动的教学情境来实现。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哪怕只是一个眼神的交汇都有可能启迪学生的思维,成为课堂上的一个亮点。如果教师只是教,而学生并没有参与,学生会感到很无趣。如果学生有十分强烈的求知欲,而教师并没有进行精彩的讲解,课堂效果也是不明显的。因此,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是课堂中的关键因素。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该如何互动才能生成课堂亮点进而拓宽学生的思维呢?

在初三“诗歌分类”复习教学时,如果教师一首接一首地讲,学生一首接一首地记,课堂会十分沉闷,学生也会因为没有新鲜感而厌烦。与其在课堂上互相“折磨”,那为何不能把归纳的任务交给学生,让他们来相互展示、相互学习呢?

于是笔者把诗歌分成咏史诗、送别诗、田园诗、边塞诗、羁旅诗、登临诗6类,然后把全班学生分成6组,每组选一个组长负责统筹和督促,各组成员利用一周时间对初中六册语文书中的古诗进行分类,一周后,利用一节语文课来展示学习成果。

那天虽然是一节下午的课,但是笔者从学生的神情中可以看出他们的激动和期待。第一组上台就让笔者大吃一惊,他们收集的资料基本齐全,诗歌数量完整,分类准确,主题明确,这组组长还介绍了每个成员的归纳整理过程。态度藏在过程里,这一组赢得了全班同学的掌声。第一组展示期间还引来了其他组的补充纠正,获得了相互学习的效果。第二组全是男生,笔者担心粗线条的男生会不如第一组归纳得那么好,谁知他们不仅做了PPT,还在其中插入了古典音乐。没想到男生也能这样的细腻,课堂上的掌声此起彼伏。第三组的组长跑上来就跟笔者说:“老师您漏掉了一类古诗,那就是咏物诗。”笔者这才发现自己疏忽了。这一组不仅自觉添加了这一类诗歌,还把咏物诗的特点、主要表现手法等讲解得十分深刻,笔者看见其他学生都对此进行了讨论并在笔记本上将相关内容记录了下来。在学生意犹未尽的讨论中,铃声响起……一节课的时间匆匆而过,没有展示的学生只能等到下节课,笔者相信欣赏了前三组学生的表现,其他小组的呈现会更精彩。这节课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展示和相互学习,呈现出了学生生命的灵动,使之成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亮点。

教师能够用心听学生的所想所思,通过补充与讨论,赏识与肯定,合作与展示,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让这些星光继续点亮语文课堂。

2.思维碰撞,捕捉亮点

深度学习强调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质疑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质疑和超越教师,鼓励学生独特和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课堂因为有了创造性思维才会擦出绚丽的火花。

在学习《孔乙己》一课时,对于孔乙己这个人物的分析,笔者任教班级的学生发生了一次精彩的思维碰撞。

当笔者引导学生分析了孔乙己自命清高、好吃懒做、迂腐的性格后,有一个学生提出:“孔乙己教小伙计写字,分茴香豆给小孩子吃,表明他性格中也存在善良的一面。”关于这点,笔者以为全班没有异议。但就在这时,一个学生站起来反对说:“孔乙己教小伙计写字的真正目的不是教他学文化,他的这一行为和他不愿意脱下他身上那件又脏又破的长衫的行为一样,只是为了炫耀自己是一个读书人。”

“你同意谁的观点?”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炸开了锅,学生开始了激烈地争辩。有学生说:“他给小孩子茴香豆吃,并不能说明他善良,也许他只是想要显示自己的‘富有,‘多乎哉,不多也这一个性化的语言,更显示了他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之深。文章通过这些描写,充分揭示了孔乙己的社会地位。他是短衣帮、穿长衫的、掌柜的等成年人的笑料,也是小孩子的笑料。”教师要善于发现,及时捕捉学生思维碰撞的火花,生成精彩的课堂。

课堂上的创造性思维往往是稍纵即逝的,教师要善于捕捉这精彩的瞬间,如果对学生的提问不加留意,或者对学生的错误回答没有及时回应,可能这课堂就和其他课堂一样普通了。这就需要教师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教学智慧,及时抓住学生思维碰撞瞬间产生的火花,生成语文课堂的亮点。

3.课堂表演,增添亮点

课堂表演是学生将所学文本用自己的语言、肢体、神态等形式展示出来,这对表演者和观众来说都是很有挑战的,会给课堂教学增添新的亮点,若教师再加以点拨和引导,学生就会受益匪浅。

朱自清《背影》中描写得最为经典的是“父亲”帮儿子去买橘子这部分,为了让学生对“父亲”的背影印象深刻(要求背诵这段描写),为了让学生深深体会到“父亲”对儿子的那种浓浓的父爱,笔者把描写“父亲”衣着、动作的语句都分析得十分透彻,但是从学生的眼里能看出他们还是不能很深刻地理解,体会不了身处那个年代的作者的那份特殊情感,毕竟那是朱自清眼中的父亲。情急之下,笔者情不自禁地在讲台上手舞足蹈起来,扮演起了“父亲”,把过铁道买橘子的动作大体做了一遍,特别是“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这一系列动作,笔者连续做了两遍。这时候学生蠢蠢欲动,笔者想:与其我一个人唱独角戏,还不如让学生一起参加。于是笑着说道:“你们要不也试试?”还没等笔者说完,学生都站了起来。笔者一边读课文,学生一边表演,读到动词时他们就会照着笔者刚刚演示的样子来比划。班级中一个平时沉默寡言的小胖子突然来了一句:“父亲真的是不容易,父爱好伟大。”学生都笑了,笔者也跟着笑了。笔者知道学生笑是因为他们明白了“父亲”当时给儿子买橘子的心情,理解了作者写文章时的情感,而自己笑是因为感到十分欣慰。全班同学再读课文时,不仅声音响亮,而且情感丰富。

原来,语文课还可以这么上,这样的表演比教师枯燥地分析课文精彩好几倍。那节课笔者上得得心应手,师生配合十分融洽,相信那节课也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堂表演使语文课堂的面貌焕然一新。它把枯燥的、抽象的语言文字通过人的表情,肢体语言表现了出来,它不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提高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在表演中感悟,在感悟中收获。当然,表演只是一种教学手段,不是灵丹妙药。

教无定法,课堂亮点无处不在,无处不有,课堂亮点可以来自教师的精心设计,但最精彩的课堂亮点还是在课堂上随机生成的。因此,教师需要自己在课堂上寻找亮点,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从而更有效地去达成深度学习。

[   参   考   文   献   ]

[1]  何玲,黎加厚.促进学生深度学习[J].现代教学,2005(5):29-30.

[2]  安富海.促进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4(11):57-62.

(责任编辑 农越华)

猜你喜欢

深度学习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有体验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
电子商务中基于深度学习的虚假交易识别研究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