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和合思想探讨艾滋病免疫重建的效应机制*

2019-01-06郭娅娅徐立然孟鹏飞吴少天李亮平宋夕元马秀霞王豪杰韩迎东赵正阳李春燕司扬扬张逍显

中医研究 2019年10期
关键词:杂病论中医学病机

郭娅娅,徐立然,孟鹏飞,吴少天,邱 荃,李亮平,宋夕元,马秀霞,王豪杰,韩迎东,赵正阳,李春燕,司扬扬,张逍显

(1.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 郑州 450046; 2.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和合思想在医学上运用的相关论述可以从《黄帝内经》的大多条文中得到体现,更多地遵循儒道的天地人合而为一思想。在众多以临床研究为基础的各家学说中,几乎都有以和合思想为指导进一步阐释人体生理病理相关变化的记载;同时,和合思想也是疾病病因病机和治则治法相关原理的基础,用以指导临床辨证论治[1]。《黄帝内经》曰:“因而和之,是谓圣度。”可以说是整个疾病治疗过程的中心指导思想。无论是外感六淫邪气致病还是内脏虚衰致病,皆因人体脏器失衡,需要进行“和法”的临床调节。五脏对应五行,各脏腑的太过或不及均会造成一定的病理表现,因此,恢复机体的协调平衡成为治疗疾病的关键所在[2]。艾滋病属中医学“疫病”范畴。《素问·刺法论篇》曰:“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症状相似。”[3]疫毒之为病无外乎六淫邪气侵袭人体所致,伏而不发,隐而发之,长期疫毒入体破坏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使阴阳失和,机体失去固有机制平衡而发病。中医学基础理论讲究辨证论治、因人而异的临床治疗原则,深受儒家“和而不同”的思想熏陶,万变不离其宗,但又蕴含着深厚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灵枢·五变》曰:“肉不坚,腠理疏,则善病风。”提高患者的免疫能力,运用“治未病”思想,对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4]。

1 和合思想在《伤寒杂病论》中的指导作用

中医哲学思想起源于《易经》和《黄帝内经》的相关论述,进一步完善了中医学的哲学理论体系。经过仔细推敲,在《伤寒杂病论》一书中,“和”字出现次数甚多,约80次;其“和合”二字不但体现在中医诊断的思想理论中,而且在中医治疗原则、遣方用药配伍、中医八法运用中均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伤寒论》第105条曰:“脉当微厥,今反和者,此为内实也。”反和者,乃体内气机变化异常,身体机制失衡,导致内生疾病[5]。可以说,和合不仅是《伤寒杂病论》病因病机的体现方式,还对于临床疾病有着明确的治疗标准和治疗目的。《伤寒杂病论》以和合思想为枢纽,论述脾胃气机调畅,胃气和则脏腑安,反之则不安。《伤寒杂病论》中的临床治疗八法可见于大多数条文中,总而言之不外乎是和合有序、寒热平调、有攻有补、升降适宜、和解少阳等治疗原则,目的是平衡体内气机,使五脏平和[6]。

2 艾毒伤元与和合思想的关系

关于“艾毒伤元”的假说,有些专家认为:艾滋病是一种近年来的新发疫病,从中医学角度而言,疾病的致病因素可归为“艾毒”。艾毒是一种疫疠之邪。中医学认为:“艾毒”实乃六淫之邪气[7],六淫治病,易致寒、湿、燥、火、瘀等,但又不似单独外邪侵袭症状。相关临床文献一致认为:在艾滋病的病因病机及发病机制中,艾毒之邪伤及人体元气是主要的原因[8]。刘震等[9]研究证明艾滋病是为疫毒致病,并提出艾滋病的主要病因病机为疫毒侵袭、正气虚损。疫厉之气侵袭人体免疫系统,即最初的HIV病毒从表入里逐渐渗透,伴随着疾病的加重和逐级层次的临床症状变化,由皮肤黏膜表层经络一定程度的损害如丘疹、红斑等皮肤损害症状,到病毒侵入肌肤脉络,又经过三焦气化的运作及脾胃之气输布全身脏腑[10],疫厉之毒进一步满布全身及五脏六腑,使人体元气受到耗损。临床治疗应根据六经辨证确立治法治则,即《伤寒杂病论》治疗八法,包括汗、吐、下、和、温、清、消、补,通过调节机体本身内在物质的平和达到气机和畅、内外并进的中和状态,以获得某种平衡,求得自身健康[11]。

3 以“气虚为本,脾为枢机”理论指导HIV/AIDS免疫重建

中医学基本治疗原则为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而整体观念不仅包括人体自身的整体性,如机体各组织、各器官之间的协调性和平衡性,还包括人与环境、社会之间的平衡性。基于“治未病”思想,通过三焦辨证分析艾滋病患者的临床情况,可既病防变,调和阴阳。徐立然教授根据多年临证经验指出:艾滋病的临床预防和治疗应以“气虚为本,脾为枢机”为指导思想,在早期进行预防调护、补脾健脾、固本培元,以提高患者长期疫毒侵袭所致的正气不足,进一步促进患者免疫重建功能恢复[12-13]。

4 讨 论

和合思想是儒家文化的一部分,是古典哲学的延伸和发展。《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是和合思想在中医哲学的进一步发展,给中医治则治法的确立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对于艾滋病患者而言,目前的临床治疗手段基本无法根除人体的HIV病毒,通常采用高效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14],但副作用较大,患者难以承受。由于患者长期服用抗病毒药物及HIV病毒长期侵袭,患者免疫系统破坏严重,因此,提高患者免疫重建功能是艾滋病患者得以延长生命的重要环节[15]。近年来,中医药在防治艾滋病方面取得了阶段性的突破进展,越来越多的中医药宝库被挖掘。笔者认为:和合思想对于艾滋病的防治具有前瞻性的指导意义,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运用。

猜你喜欢

杂病论中医学病机
《伤寒杂病论》理法方药定量思想初探*
基于“取象比类”法探讨肝细胞铁代谢紊乱与肝纤维化中医病机的关联
从炎症细胞因子浅析血栓性浅静脉炎病因病机及治疗经验
3类人不宜做艾灸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中医学关于“证”的用法
An Analysis of Medication Rules of Chinese Medicine for Restless Legs Syndrome Based on Data Mining
重庆市中医药学会2020年学术年会暨《涪陵古本伤寒杂病论》影印本首发式
从瘀探讨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中医病因病机
乡村医学专业中医学课程的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