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侧卧位PFNA 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分析

2019-01-05王仁鹏吕景波于海军李新军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24期
关键词:导针侧卧位抗凝

王仁鹏 吕景波 于海军 李新军

随着生活水平及医疗水平的提高,人类的寿命明显增加,但伴随着很多老年性、退化性疾病明显增多,其中骨质疏松发生率明显增加,这就导致很多老年人遭受轻微外力就会发生股骨粗隆间骨折,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多主张手术治疗[1,2],目的是为了让患者早日离床,减少卧床并发症,提高患者晚年生活质量。本院自2011 年2 月~2019 年3 月采用侧卧位PFNA 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423 例,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将具体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1 年2 月~2019 年3 月本院收治的423 例采用侧卧位PFNA 内固定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为外伤骨折,无病理性骨折。其中男295 例,女128 例;年龄最大96 岁,最小36 岁,平均年龄72 岁,按照Evans 分型标准:Ⅰ型43 例,Ⅱ型88 例,Ⅲa 型116 例,Ⅲb 型88 例,Ⅳ型65 例,Ⅴ型23 例;其中多数患者合并有内科疾病,合并糖尿病268例,高血压病301例,冠心病325 例,陈旧性脑梗死123 例。

1.2 方法

1.2.1 术前准备 入院后行伤肢皮肤牵引,移位较大者行股骨髁上或胫骨结节骨牵引,指导患者下肢肌肉收缩训练,双上肢拉吊环训练,完善相关检查,纠正内科疾病,3~5 d 后进行手术治疗。年龄大、合并内科疾病较多的患者术前30 min给予抗生素静脉滴注,预防切口感染。

1.2.2 手术方法 22 例患者采取全身麻醉(全麻),其余401例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或联合麻醉。麻醉成功后,患者均采取侧卧位,患侧在上,内收10~15°,健侧屈髋、屈膝,消毒,铺无菌手术单后,一助手牵引患肢,外旋、外展,再内旋、内收,另一助手于台下牵引患者腋下,以对抗牵引,透视骨折复位情况(如骨折复位不佳,则更改为侧卧位牵引床协助复位),骨折复位满意后,于大粗隆定点上方3~5 cm 切开约3 cm 切口,逐层切开,直至大粗隆顶点,导针于大粗隆顶点打入,沿股骨纵轴方向进入髓腔,近端扩髓,扩髓时助手于皮外向下按压大粗隆,防止因骨折分离移位而未充分扩髓,置入相应粗细髓内针(如骨折复位不良,此时可通过牵拉与髓内针连接的瞄准器协助复位),通过瞄准器向股骨头内打入1 枚导针(打入导针之前,如骨折向前方成交移位,可通过内旋髋部,抵消成交移位),透视正位:导针位于股骨颈中下1/3 处,深度位于股骨头软骨下0.5 cm,透视侧位:导针位于股骨颈及股骨头中央,测量长度,沿导针使用空心钻扩孔,打入螺旋刀片,打入刀片同时,透视,监测导针是否随刀片向深部进入,防止导针透过髋臼,打入盆腔,远端拧入1 枚锁钉,近端拧入伟帽,近端切口放置引流管1 枚,冲洗,缝合切口,术毕[3,4]。

1.2.3 术后处理 术后第1 天,患者卧床时取自由体位,指导患者下肢股四头肌肌肉收缩训练,足踝屈伸活动训练,下肢充气气压治疗。术后第2 天可扶拐下地活动,伤肢不负重,给予抗凝治疗,继续进行内科疾病的相应治疗。术后根据骨折三期辨证,对症应用本院骨折协定方:赤芍、当归、红花、川芎、续断、骨碎补、狗脊、白芍、杜仲、牛膝、枸杞、桃仁等,如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度(RAPT)评分>6 分(中高危)则加入三棱、莪术、乳香、没药、地龙等以增强破血行血的功效,协助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术后2 个月伤肢可进行部分负重活动。术后4 个月可完全负重,术后1~4 个月每月复查X 光片。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统计分析423 例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随访6~12 个月,观察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6 个月采用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5]评定患者的治疗效果,分为优、良、可、差4 个等级。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2 结果

420 例患者采用侧卧位非牵引床闭合复位,手术时间为15~30 min,3 例患者采用侧卧位牵引床闭合复位,手术时间为50~70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50 ml;术后随访6~12 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术后无内固定物移位及松动、骨延迟愈合、骨不连等并发症发生。术后6 个月根据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患者的治疗效果,其中优383 例,良38 例,可1 例(发生感染),差1 例(均因内科疾病加重而死亡),优良率为99.5%(421/423)。

3 讨论

3.1 侧卧位手术优势 侧卧位手术相对于传统仰卧位手术具有手术操作方便、时间短、出血量少等优点[2],国内外许多学者认为髋部骨折为人类最后一次骨折,因其发病时患者身体状况差,围手术期并发症多,病死率高,手术目的并非完全解剖复位,而是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麻醉时间,减少术区渗血,即使复位不佳,骨折部位有初始稳定性后,患者就能早日离床,下地活动,减少卧床并发症,从而减少病死率,提高患者余生生活质量。

3.2 预防与治疗骨质疏松 股骨粗隆间骨折与骨质疏松有密切的关系,患者骨中钙质随年龄增大而减少,逐渐发生骨质疏松,从而骨质所能承受的外力明显减弱,所以,大部分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均为骨质疏松症所造成,所以预防及治疗骨质疏松症为预防骨折及再次骨折的根本,本院术后给予患者钙剂、磷酸盐类药物(减少骨钙丢失)及活动维生素D(促进钙质吸收),三种药物共同作用[2]治疗骨质疏松症,从根本上预防和降低了再次骨折的可能性。

3.3 出血量与隐性失血,术后早期输血 患者平均术中出血量为50 ml,术后引流量为20~30 ml,但切口内及髓内隐性失血也不可忽视,部分患者在引流量不多的情况下,术后第2 天血红蛋白会明显下降20~30 g/L,此时应及时输血,贫血会导致免疫力低下,引起感染,引发原有内科疾病恶化,患者于术后第2 天复查血常规,如血红蛋白降至80~90 g/L,则行输血治疗,因此及时输血也是术后患者快速恢复的影响因素。

3.4 抗凝治疗时间与血栓风险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一直是困扰外科医生的严重的术后并发症,因血栓脱落后可导致肺栓塞、脑栓塞,从而危及患者生命。而预防DVT 最有效的方法为应用抗凝药物,下肢充气压力治疗,患者进行主动肌肉收缩训练,本科术后6~10 h 开始应用抗凝药物,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或口服利伐沙班,术后立即开始下肢气压充气治疗,指导患者下肢肌肉收缩训练,有效地预防了DVT 的发生,但具体抗凝治疗时间国内外尚无明确规定,本科根据RAPT 评分确定患者低、中、高危,中高危给予抗凝35 d,低危给予抗凝14 d[6]。

3.5 C 型臂术中操作技巧 ①体位:患者侧卧略偏后,C 型臂位于患者身体前方;②调整C 型臂前后位置,使其透视正侧位时上下滑动即可,无需移动滑轮,透视侧位时将C 型臂向头侧旋转20~30°,向上方旋转约15°(股骨前倾);③标记:同时于患者髋部放置2 枚克氏针,1 枚平行于股骨纵轴方向,透视侧位并确定股骨侧位中线,1 枚垂直于股骨,折弯放于折端,透视正位确定股骨大粗隆顶点,划线标记,同时标记C 型臂地面位置、标记手术床高度以方便移动后快速归位;④侧位及前倾角:透视侧位时使股骨头、股骨颈、股骨干位于同一直线上,此时为患者股骨近端实际的侧位,同时看此时C 型臂向上旋转的度数,即为该患者股骨颈前倾角;⑤C 型臂踏板导线长度:本院C 型臂订制时加长了踏板开关的导线长度,操作者透视时可将踏板放于手术室门外,减少了操作者术中所受辐射[7]。

3.6 是否需要取出内固定物 本院所治疗患者中有2 例因患者强烈要求取出内固定物,1 例患者因感染,取出内固定物,余患者均无明显不适,均未取出内固定物。

3.7 非牵引床与牵引床闭合复位 大部分患者通过非牵引床闭合复位,可完成骨折复位及内固定,部分患者复位后难以稳定,或无法复位,则需要更改牵引床,重新消毒,铺手术巾,手术时间也会相应增加。

3.8 中医中药的应用 手术治疗同时,根据骨折三期辨证,给予活血接骨药物口服,骨折局部外敷,出血较多的患者给予八珍汤,补益气血,帮助患者快速康复。

总之,随着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方式的不断进步,现阶段,PFNA 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已成为主流,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操作快、固定稳固、恢复快等特点,作者尝试的侧卧位下闭合复位PFNA 内固定术,更加便于手术操作及骨折的复位,也更加适用于基层、无牵引床的医院,值得进一步研究及推广。

猜你喜欢

导针侧卧位抗凝
激光定位导航系统用于辅助股骨颈骨折空心螺钉置入术的实验研究
一种新型股骨头髓钉倾斜角测量器的设计
侧卧位和俯卧位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效果及安全性比较研究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对心房颤动相关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
孕期睡觉取左侧卧位好处多
腰椎皮质骨螺钉在X线片上进针点及进针轨迹的临床研究
股骨髓内钉导针导向器在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应用
老年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应用达比加群酯抗凝治疗的安全性分析
菊花枕改善血压失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