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山白茶生产加工技术探讨

2019-01-04曾世平

中国茶叶 2019年12期
关键词:涩味茶青茶区

曾世平

祥源茶业股份有限公司,230000

白茶是六大茶类之一,以自然萎凋、不炒不揉为其工艺特点,形成其色泽灰绿、汤色杏黄、香气清鲜、滋味甘爽等品质特征[1-2]。白茶的“萎凋”是影响其品质的关键工序,做好白茶的“萎凋”工序在于“天(气候环境条件)、地(鲜叶品质)、人(制作工艺)”三者的有机统一,其中气候环境条件是决定萎凋成败的关键。在白茶的加工生产中,对萎凋环境温湿度的控制,或者根据不同的温湿度,调整不同的萎凋技术,是贯穿整个白茶萎凋过程的技术要点。春茶生产期间往往多雨少晴,特别是高山茶区气候多变,对白茶的加工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有必要探索针对性强的技术流程,以适应高山茶区的气候特点及原料差别性,从而有效提升高山白茶的制优率。笔者结合多年的白茶生产实践,针对海拔高于800 m 的高山地区的白茶原料特点、气候特性等诸方面因素,对高海拔区域的白茶加工技术进行探索与总结,以期抛砖引玉,为高山白茶的生产提供参考。

一、高山茶区的气候特性与环境条件

1.空气相对湿度高、变化大

通常把空气湿度高于80%称为高湿度,相对湿度越大,鲜叶的失水就越慢[3]。与低海拔茶区相比,800 m 以上海拔的高山区,高湿度表现更为突出,同时,春夏季的湿度变化大,早中晚的湿度差异大,而且空气的流动性差,这对白茶“萎凋”技术及其灵活性掌握要求较高。如福建政和县澄源乡茶区,晴天上午8:00左右的空气湿度约80%,中午降低到40%左右,下午5:00 回升到70%左右,晚上则达90%以上,这样大的变化,不利于茶青萎凋走水的控制。

2.昼夜温差大

高山茶区昼夜温差大,如澄源乡春茶期间昼夜温差有10℃左右,因此萎凋控制比较复杂:温度高、湿度低,萎凋速度相对过快,萎凋叶偏青绿,带青气;温度低、湿度高,萎凋速度缓慢,萎凋叶易产生积水或闷水味等。

3.雨水天、雾天多,晴天少

高山茶区以政和县澄源乡为例,春茶季节,从3月底开始至6月上旬,雨水天或雾天大约占三分之二的时间。特别是春茶生产季节,连续晴天的概率很低。在政和县澄源乡,不下雨的天数在春茶期间约占三分之一,其中连续3 天不下雨的晴天更少,很难超过3 次。这对以自然日光萎凋为主要工艺的白茶加工提出严峻考验。白茶生产的主要环节——萎凋,由于光照减少,雨水天、雾天多,造成鲜叶含水量偏高,增加萎凋走水的时间,影响白茶品质。所以,综合萎凋技术的灵活控制对提升高山白茶的品质至关重要。

二、高山茶区鲜叶原料的特殊性

高山茶区的鲜叶原料与低山茶区相比有其特殊性。

1.叶质肥厚,含水率高

高山茶区阴湿的生态环境,适宜茶树生长,且土壤肥沃,水源充足,茶树营养足,鲜叶肥厚,持嫩性强,含水率较高。

2.原料品质与等级参差不齐

山区地形地势不同,有坡、谷、坑、涧之差别,水、气、土、肥等条件也不尽相同,大片茶园少,以丘、洼、垅等小区域茶园为多,故产出的鲜叶品质不同,等级有时相差悬殊。

3.雨水叶多

高海拔茶区春茶期间多雨少晴,多雾高湿,采摘的鲜叶多潮湿或带雨水。

三、高山茶区的白茶生产技术

根据高山茶区气候特点、环境条件及鲜叶原料的特殊性,从鲜叶原料的采摘、收购、处理,萎凋技术控制,干燥等整个加工生产过程的每个技术环节,提出针对性的技术措施及关键技术控制点。高山白茶的加工工序有:鲜叶分级分类、萎凋、拼堆、干燥、拼配包装。

1.鲜叶分级分类

由于高山茶区山高路远,多手工采摘,采摘标准要求不一,品种不同,或有雨水露水鲜叶等,导致鲜叶质量不一致,因此,鲜叶采摘或收购时应进行分类分级。

(1)鲜叶分类

一是按品种分类,品种不同,加工时的萎凋控制也有差别,控制不良可能会产生杂味或滋味不协调;二是按采摘标准等级分类,制作银针、牡丹、贡眉或寿眉等要求的原料等级各不同;三是按含水量高低分类,正常鲜叶、露水叶和雨水叶(正常鲜叶是表面无水渍的,雨水叶则是雨天或雨天后采摘的带有雨水的鲜叶,露水叶指早上采摘带有露水的鲜叶)应分别储存。若统一付制会导致萎凋程度不均匀,产生水味、闷味、青味、臭青味等品质缺陷。

(2)收青技术要点

收青技术要点分看、辨、闻、握。看——检查是否混入杂物,如有应剔除;看鲜叶是否匀齐并符合规格要求。辨——辨识芽叶的老嫩和品种是否符合拟制品类或等级的要求。闻——闻鲜叶气味是否正常,是否夹杂其他杂味。握——用手轻握鲜叶,判断鲜叶柔嫩度是否适当及含水量高低,并根据以上情况对鲜叶进行分堆摊放。

(3)鲜叶预处理

堆放在卫生清洁的专用场所内,防止高温高湿,采取通风降温等方式避免产生闷味或闷黄现象,同时尽快进行萎凋处理。

2.萎凋

萎凋是白茶品质形成的一个关键工序。摊撒在竹筛或萎凋设备上的茶青,在一定的温度、湿度条件下缓慢均衡失去水分,在自身活性酶的作用下产生相应的化学变化,为白茶品质特点的形成提供保证[4]。白茶的清、醇、甘等品质特征都受萎凋技术控制的直接影响。

(1)摊青

摊青目的是防止茶青闷堆,产生红变或闷味。摊青要求厚薄均匀,若厚度不一,会导致走水不匀,且整个萎凋过程不好控制。摊青厚度要根据茶青的情况如芽叶肥厚程度、水分含量、老嫩程度等区别掌握,摊青量根据茶青分类而有所不同,一般可控制在0.5~1.0 kg/m2,肥厚的鲜叶、露水青、嫩度偏老的鲜叶摊叶要薄,摊叶量控制在0.5~0.8 kg/m2,前期以薄摊为主。

(2)萎凋

根据高山茶区的特点,萎凋过程分4个阶段。

第一阶段:萎凋12~16 h,也是最关键的阶段。掌握温度25℃左右,相对湿度45%~55%,快速散失表面水分,防闷黄发黑。

第二阶段:萎凋8~12 h,掌握温度30℃左右,相对湿度50%~60%,放缓走水速度,保证梗叶走水的平缓均衡,促进酶促反应,青气味开始缓慢消除,防止走水偏快,导致萎凋叶发红。

第三阶段:萎凋8~12 h,是去除青涩味的最关键阶段。掌握温度25~30℃,相对湿度55%~65%,保持走水速度的平缓均衡,进一步促进酶促反应和消除青涩味。

第四阶段:萎凋8~12 h,掌握温度28~32℃,相对湿度65%~75%。此阶段以巩固品质为主,在茶叶含水率10%~15%时结束萎凋。整个过程要注意通风,及时补充干燥的新鲜空气,以促进整个萎凋过程中的有氧呼吸。如果萎凋叶失重在40%以下即焙制,成品色泽燥绿渐转黄绿,香气青涩,则不符合白茶品质的要求[1]。

高山白茶受天气条件的影响,萎凋应采用日光萎凋和室内萎凋相结合的综合萎凋技术,即遇晴天应进行室外阳光晾晒,但要避免强光暴晒,最好是上午10:00 前晾晒,10:00 后遮阴晾干,在16:00 后相对湿度升高到70%以上时再进入室内萎凋,阳光晾晒与室内萎凋交替进行,避免萎凋叶过快失水导致成茶味淡。

(3)萎凋过程关键技术控制原则

走水速度的控制:萎凋全过程一般为36 h 以上(不同品种、鲜叶含水量、环境温湿度下,萎凋时长略有差别),特别强调的是要保证水分的缓慢均衡散失,走水不均衡会导致拼堆后,因叶片水分散失不足而存有青涩味或苦味;水分散失太快,茶青容易变红或未能使茶叶的内含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导致干茶偏青、苦涩味偏重。日光萎凋时应该避免萎凋叶在阳光下直接暴晒;不同天气、不同季节的萎凋要求也不一样,应视茶青情况灵活调整。比如,立夏后的茶青,容易发生红变,故以轻放轻晒,走水速度可以适当减缓,尽量低温低湿(略低于春茶)进行萎凋。

萎凋过程应保持空气流动,特别是室内萎凋,一定要保持空气清新。

3.拼堆(堆积)

萎凋后茶叶的含水率在10%~15%,应进行适当拼堆,通过拼堆工序促进酶促氧化,是形成清香香气、清鲜滋味的重要过程。

(1)拼堆(筛)具体要求

萎凋叶按厚度20~50 cm、堆宽50 cm 堆积,室温高于25℃时,每4 h 翻堆通气散热1 次,低于25℃时可约8 h 翻堆通气散热1 次,并定时检查发酵情况,当茶叶青味消失、呈现自然香气后即可进行烘干。通常情况下,拼堆要达到24 h 以上,青气和青涩味才会消失或降到最低程度。有研究表明,萎凋减重率到达60%~70%,堆青后有利于提高γ-氨基丁酸含量[5],降低青涩味。

(2)拼堆注意事项

拼堆的时机主要受萎凋叶含水率、环境湿度和温度影响。萎凋叶含水率太低时拼筛,不利促进“微发酵”;萎凋叶含水率太高时拼筛,易产生闷堆现象,“微发酵”过度,会导致叶张发红、有水闷味、茶汤不清纯、香气沉闷等。如环境湿度大,要密切注意萎凋叶的水分变化和堆内“微发酵”的程度,及时调整“堆”与“翻”的间隔及频次,避免因萎凋叶吸收环境水分或堆积时间过长而使“微发酵”过度,导致滋味有微酸感,汤色变深,香气不纯清。

4.干燥

拼堆结束后适温干燥,使茶叶水分保持在6%以下[6]。通过干燥进一步降低青涩味,使香气更清扬,同时固定品质。

干燥的要求:根据不同等级、品种、花色的成品质量要求,采用不同的干燥温度,温度过高,会产生高火味,对后期转化不利;温度太低,则青涩味不能去除,不利于后续的口感改善,或导致转化时间延长。

高级白茶的干燥一般采用6CH-20型自动链板式干燥机,其热风进口处的温度不超过100℃,时间掌握15 min 以内,摊叶厚度小于2 cm;寿眉的干燥温度为热风进口处的温度不超过120℃,时间掌握8~10 min,摊叶厚度小于4 cm。

待干燥后的茶叶温度低于40℃时趁热装箱,以防止吸收空气水分;同时避免高温直接装袋或装箱可能引起的捂闷现象,影响香气滋味的清爽度。

5.拼配包装

干燥后的成品茶,可根据品质或客户要求进行必要的拼配,也可形成各种规格小包装产品或压制成茶饼。

四、总结

“看茶做茶,看天做茶”是制茶技术理论和具体实践的概括和总结[7],同样也适用于高山茶区制茶技术实践。高山茶区不同于低海拔茶区的气候、环境条件及原料的特殊性,应灵活运用白茶加工控制技术,设定适当的技术参数,严格把握关键技术环节,掌握“适当做绿而不做青”的技术原则,才能突显高山白茶“清鲜甜爽、浓厚甘醇”的品质特点。

猜你喜欢

涩味茶青茶区
基于挥发性风味成分的湖北绿茶产地判别
北缘茶区秋季修剪对茶树越冬及次年茶芽萌发影响的探讨
醇香美人茶加工技术
醇香美人茶加工技术
多级机采茶青分选机的设计与试验
夏日
综述柿子采后脱涩方法要点
安徽茶区茶旅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研究
基于动物偏好指数与电子舌评价关联的中药涩味整体量化表征方法研究
吃核桃别去薄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