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商平台下生鲜农产品城市物流配送问题研究

2019-01-04孙国荣

安徽行政学院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物流配送冷链生鲜

孙国荣,苏 珍

(安徽经济管理学院 经济管理系,安徽 合肥 230031)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重点解决农产品销售中的突出问题,加强农产品产后分级、包装、营销,建设现代化农产品冷链仓储物流体系,打造农产品销售公共服务平台[1]。随着我国农产品互联网的进一步推进和发展,电商平台大大改变了农产品传统供应链模式,城市消费者只需在网上下单,通过供应链末端的城市物流配送系统,就能够在指定的时间内获得生鲜农产品的消费效用。

城市物流配送又称同城配送,是城区以及近郊区域之内的物流配送活动,其始于进入城市以后的物流节点,终于商品的最后一次集合运输目的地[2]。电商平台下的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是指电子商务企业依据平台消费者的生鲜农产品订购信息,集采至配送中心据点内,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在规定时间内送达消费者手中的过程。因此电商企业不仅要为生鲜农产品消费者提供订购服务,而且还需要提供门到门的同城配送服务。由于生鲜农产品具有保鲜期短、易腐烂、变质和消费者需求量少种类多等特点,这就让最后一公里的城市物流配送问题,既成为电商企业服务的重要关口又是企业的难点与痛点所在,并严重制约着农产品电子商务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电商平台下生鲜农产品城市物流配送问题分析

在对合肥市一些电子商务企业的深度调研中发现,从事农产品电子商务的企业一直被生鲜农产品城市物流配送存在的一些问题所困扰。这些问题加大了相关企业的运营成本,甚至影响着它们的生存与发展。归纳起来,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及其成因。

(一)城市物流配送环节的差错率,增大企业的经营成本

配送差错问题伴随着城市物流配送环节的全过程。当生鲜农产品集采至城市物流配送中心后,从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装车、送货,取货等,多数是人工操作,这就加大了差错发生的概率,通过对安徽某电子商务公司的调研得知,该公司目前在合肥市建立了农产品直营和加盟门店90多家,每天配送近10万单农产品,从配送中心人工分拣开始到消费者手中止,每个环节都有可能出现差错,差错发生率为0.3%~1%之间,差错主要发生在分拣、配货、发货、装车取货、下货、门店出货等环节,只要一个环节出现差错就会导致整个系统误差。1%的差错率对于公司来说不算高,对于这部分消费者来说就是100%的差错。公司对消费者实行的是加倍差错补偿策略,一旦出现差错率,必然会加重农产品电商企业的负担。此外,在城市物流配送中,往往还会受到一些不可预见因素影响,如城市道路交通路况、驾驶员对路况的熟悉程度、人工配货效率、供应商延时发货、二次配货及载货量等问题,时常会造成客户要求的时间窗延迟而拒收和退货,形成了物流配送的惩罚成本。因此,生鲜农产品城市物流配送存在的差错与时间延迟,增大企业的经营成本。

(二)波动性消费需求,造成配送路线规划改变

依据顾客需求的执行顺序,供应链上的所有流程可以分为两类:推动流程和拉动流程,即对顾客订单的反应启动拉动流程和对顾客订购的预期反应启动推动流程。在拉动流程执行过程中,需求是已知的、确定的;在推动流程执行过程中,需求是未知的,因此必须进行预测[3]。电商平台下的农产品订单消费行为是供应链流程中典型的拉动流程,其流程执行顺序如图1:

图1 电商平台下农产品供应链拉动流程

虽然拉动流程的电商平台下生鲜农产品消费需求是已知的、确定的,但每日的消费需求却是波动和不确定的。在城市物流配送中由于常常出现增加新的顾客配送点、原有客户更改配送量、客户取消订单等情况,经常导致原先规划的配送路线需要进行改变,这不仅会引起驾驶员因对配送路况缺乏了解而不满,而且也不利于配送路线的优化。

(三)单一的配送中心,降低企业经济效益

目前,大部分从事生鲜农产品销售的电子商务企业,往往只投资建设一个城市物流配送中心,而且选址离农贸批发市场都比较近。如合肥从事生鲜农产品销售的某电商企业,在合肥市的配送网络达90多家门店,但配送中心只有一个,且选址距合肥市周谷堆农产品批发市场较近。究其原因,主要是受顾客下单的影响,有些顾客在平台订购下线前如晚间10点下单,这就难以进行事先集采。为了满足这部分顾客的订单需求,需要到城市大型农贸批发市场进行补采。一个城市方圆几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为了保证消费者在信用时间窗内收到订单商品,企业就需要增加配送车辆或者延伸行驶里程,这不仅提高了城市物流配送成本,而且有时也会造成送货延迟增加了惩罚成本,降低企业经济效益。

(四)人员素质不高,影响城市物流配送效率

目前,我国从事农产品城市物流配送工作的人员,体力劳动的较多,文化水平总体较低,信息化改造人才匮乏,综合素质难以满足现代物流配送作业手段信息化、自动化发展的需要。城市物流配送行业配送效率整体比较低下。主要原因有二,首先是农产品消费的即时性,决定了城市物流配送工作多以夜间作业为主,配送的每个环节,从分拣、包装、装车直至送货,员工劳动强度比较大,而且多数企业工作环境不佳,使得企业难以招聘到高素质的员工,而且员工流动性大,也影响了其素质的培养提高。其次,由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院校与企业合作不紧密,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没有实现真正对接,尽管院校培养了不少技能型物流人才,但真正到物流岗位就业的并不多,这也是造成城市物流配送行业人员素质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五)农产品冷链物流不发达,掣肘企业可持续发展

农产品同工业品相比较,由于其自身的特点要求,对物流配送的方式是有一定的条件限制。特别是夏季,一些生鲜农产品,如肉类、鱼类、豆制品等必须实现冷链物流配送,才能保证产品的鲜活性和原有品质。在生鲜农产品配送过程中,如果使用常温密封的配送环境,温度及湿度的变化都会增加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根据《2018年中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报告》的信息,2017年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总额达到了4万亿元,同比增长14.29%,占全国物流总额252.8万亿元的1.58%,冷链物流总收入达到2 400亿元,增长10%。冷链物流仓达到1.193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3.7%,冷链车达到13.4万辆,全年增加了1.9万辆,同比增长16.5%[4]。尽管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我国冷链物流正在不断发展,但农产品冷链物流额在全国物流总额中占比仅仅只有1.58%,可见农产品冷链物流仍不发达。不仅如此,在现实中还存在着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问题,如城市与农村、大城市与小城市、大企业与小企业等。由于冷链物流投资大、使用成本高且有着季节性需求,无论是电商企业自营物流还是第三方物流,都会在成本与效益之间进行权衡,但冷链物流配送又是生鲜农产品品质的重要保证。这是目前制约我国很多农产品中小电商企业持续经营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

二、电商平台下生鲜农产品城市物流配送问题解决对策

《商贸物流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加快电子商务物流服务、作业、技术、包装、单据、信息等标准建设,提升揽收、仓储、运输、分拣、配送、投递等环节处理能力,开发专业化、个性化服务,满足差异化需求,提升用户体验[5]。解决电商平台下生鲜农产品最后一公里的城市物流配送问题,不仅是解决小农户与城市大市场连接的节口,也是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重要拉力。因此针对上述分析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对策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加大城市物流配送智能化和信息化建设力度

为了避免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环节的差错率,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从企业内生力量和长远发展看,必须加大城市物流配送智能化和信息化建设力度。现实中一些中小企业,由于资金、人才和技术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经营管理者权衡人工作业和自动化标准化作业后而选择人工作业,但这只是解决问题的权宜之计,不利于企业技术升级和可持续发展。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员工对工作环境要求的提高、熟练员工离职流动增多以及差错率增大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企业人工运营的成本会不断增大。城市物流配送实施智能化作业能够有效提高配送效率,减少差错发生。配送流程实施物流信息标准化管理,全程各节点运用编码标准化扫码技术进行物品的配送管理,不仅能够极大缩短物流配送中的生鲜农产品各环节检查时间,提高其物流配送的效率,而且差错的发生率会会大大降低。因此,着眼企业降本增效和长远发展,城市物流配送企业必须加大物流配送智能化和信息化建设力度。

(二)优化和改善农产品城市物流配送中心环境

在生鲜农产品城市物流配送中,各种外部环境对其配送及时性、成本和企业效益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如道路状况、补充配货、不确定的需求等,对于这些外在因素,企业只能优化适应或做一些先期预测。但有些环境因素,企业应该尽力去改善。在对一些生鲜农产品配送中心调研时发现,其工作环境相对较差,如分拣、包装等作业环境,大多都是一种夏天闷热、冬天寒冷的工作空间。生鲜农产品配送中心工作大多是夜间劳动,夜间工作容易让人产生倦怠感,影响员工的持续力、忍受力和职业获得感。这是造成一部分员工离职的重要原因。员工的不断离职,对企业和员工都增加了成本,造成损失,因此,从企业和员工双赢的角度考虑,企业应该加大物流配送中心工作环境的改善投入力度。同时,也建议政府从税收上,对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设施建设给予奖补,改善配送中心的作业环境。

(三)建立校企协同高素质物流人才培养机制

对一些生鲜农产品城市物流配送企业的调研发现,除管理者外,企业有一定文化水平的年轻人占比较低。大量实践表明,劳动者素质与企业绩效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现代城市物流配送行业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大量现代物流配送人才的基础上。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现状呈现“两难”情形,物流业也不例外。虽然我国很多的高职院校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但在人才培养体系上与本科院校几乎无差别,仍然注重物流管理层面的知识习得,缺少同企业的深度合作开展职业岗位素质与技能训练学习。因此一头是职业技术院校培养的人才找工作难,另一头企业招聘较高素质的职业技能型人才难,这“两难”充分反映了我国高等职业人才培养与企业技能人才需求的背反性,应该引起政府、院校和企业的高度重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必须高度重视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的“粘性”,可以借鉴德国的“双元制”、美国的“合作教育”等国外职业人才培养模式。在物流专业人才培养中,建立校企协同物流人才培养机制,让学生在进入该行业之前,就能够接触行业工作流程、了解行业的工作性质和对员工的素质要求。随着物流业向智慧物流的发展,企业对高素质物流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因此,校企双方加强合作与协同培养,解决物流人才“两难”问题,尽快提高物流从业者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

(四)加大政府对农产品城市物流配送扶持力度

我国目前经营生鲜农产品的电商企业大部分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一个新业态的兴起需要多方支持尤其是政府的扶持,电商平台下的生鲜农产品城市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难题的解决更需要政府的引导和助力。一是政府出资规划建设农产品物流配送产业园,引导电商企业和物流配送企业入驻园区。对园区公共基础设施政府投资建设,对配送中心可采用政府先行出资建设,企业融资租赁方式租用,让企业分阶段解决投资成本和融资难问题。二是加大对电商企业自建冷链物流设施和第三方物流企业投资冷链物流设施的税收抵扣政策优惠力度,形成政府和企业共担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成本的激励机制,大力推动冷链物流的发展,保证生鲜农产品配送过程中的品质要求。三是政府各级管理部门要协作合力,增大生鲜农产品城市物流配送的扶持宽度。各级交通管理部门应解决对城市物流配送车辆的各种管制和限行政策,解决车辆停靠难、通行难和装卸难的“三难”问题,确保农产品城市物流配送车辆运行“无死角”[6]。

总之,解决电商平台下生鲜农产品城市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共同发力,这样才能有效提高生鲜农产品城市物流配送企业的经济效益,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猜你喜欢

物流配送冷链生鲜
冷链十年,市场规模突破4500亿元大关
考虑碳排放的冷链物流多温共配路径优化研究
“地铁+电商”模式物流配送体系研究
山西将打造高效农村快递物流配送体系
生鲜灯的奥秘
重庆市冷链物流共同配送模式的研究
重庆市冷链物流共同配送模式的研究
无人机物流配送路径及布局优化设计
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优化策略分析
中国生鲜消费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