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文化中蕴含的中国精神及传承实践

2019-01-04欧世平

安徽行政学院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徽州安徽精神

欧世平

(安徽行政学院 研究咨询部,安徽 合肥 230059)

一、引 言

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10月15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中强调:“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1]中国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的精气神,上下贯穿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体现在中华文明的精神体系和风格气象方面,具有凝聚民族力量、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奋发图强的功能。学者魏泳安认为,中国精神作为一个时代性的概念,通常从两方面考察:一是就性质而言,需要从中国力量、中国梦等时代视角进行分析;二是就内容而言,需要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这一内涵出发。在这样的研究框架下,中国精神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中国精神实质是指当代中国社会的各种精神,也就是国民心态:既包含体现时代主流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也包括改革转型时期的其他各种心理状态,是对中国精神状态的整体性描述;而狭义的中国精神是指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和时代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有机统一体[2]。显然,当前我们国家大力弘扬的中国精神指的就是狭义的中国精神。

就地域文化而言,中国精神因地域不同而特色各异,如遵义会议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大别山精神、大庆精神、红旗渠精神等,都打上了鲜明的地域烙印,积淀为当地的文化财富和文化标识[3]。同样,在安徽璀璨的历史文化中,独特的文化沉淀和实践基础,蕴含了丰富的中国精神。以安徽文化为载体弘扬中国精神,是促进文化自信和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的重要源动力。

二、安徽文化,蕴含着丰厚的中国精神

安徽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推进中国文化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安徽文化是以古徽州文化为主体,基于不同地域环境发端的各种文化集合,从北往南拥有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徽文化三大文化圈。安徽是中国史前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也是古代文明发现最早地区之一。无论是蒙城尉迟寺和距今5 000年的含山凌家滩大型聚落遗址,还是蚌埠禹会村会盟遗址与怀宁孙家城古城址,都是探索中华文明起源的重点区域。从大禹治水、孙叔敖建芍陂,到曹魏屯田、两宋修圩田,都传递着古代安徽区域人民战胜自然、追求幸福与文明的不屈精神;而明清两朝的徽州商帮,更是以诚信友爱、重义轻利、吃苦耐劳的“徽骆驼”精神享誉全国。

从文化嬗变中回顾,无论是老庄的道家学说,还是朱熹的宋代理学,都是中华文化灵魂的升华。在我国清代文坛上独树一帜的散文流派桐城派,曾活跃文坛,风靡全球,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座丰碑。徽班进京,使得徽剧从地方戏种发展演变为代表国家符号的京剧。黄梅戏也是在安徽安庆发展壮大起来的一种地方戏曲剧种,与京剧、越剧、评剧、豫剧并称“中国五大戏曲剧种”,在海内外享有较高声誉。

安徽也是中国近现代文明的先行地区之一。百余年来,安徽人民励精图治,艰苦奋斗,近代中国第一艘蒸汽轮船为安庆“工匠”所造。安徽这片土地上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科学探索者、文明追求者、革命奋斗者。核物理学家邓稼先先生诞生于安徽怀宁,为中国“两弹”制造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安徽既有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更有革命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神凝聚(见表1)。

表1 安徽文化及蕴含中国精神

安徽红色文化以金寨化为典型,体现了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与百姓情同手足、爱国爱民的革命情怀。它既是江淮儿女甘愿抛头颅洒热血保家卫国的动力源泉,也是安徽人民世代相传的精神家园。

安徽小岗精神是先进文化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小岗村农民解放思想,大胆突破旧体制的束缚,充实了党和国家改革开放的思想内涵[4]。其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三大创造(乡镇企业、土地承包、村民委员会)之一。在新时代,改革进入了深水区,全面深化改革需要进一步弘扬和深化小岗精神,我们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4月25日视察小岗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将昔日的“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进一步深化为“敢于创造、敢于担当、敢于奋斗”的新小岗精神。

与时俱进、博大精深的安徽文化,蕴含着丰厚的中国精神。这些精神既包括诚信友爱、重义轻利、吃苦耐劳、战胜自然、追求幸福与文明的传统美德,又包含尊教崇德、精忠报国的纯朴民风;随着时代进步又新了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创新精神,爱党爱民的革命情怀。

三、安徽文化弘扬中国精神作用机理

千百年来,安徽文化已经成为支撑江淮儿女前行的巨大精神力量,同时又随着社会实践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其蕴含的中国精神也不断丰富和深化。如今,科技迅猛发展,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多表现在文化软实力上,表现在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上。安徽文化对传播和弘扬中国精神,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安徽文化底蕴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

一个地区民众道德的养成依赖于该地区传统思想文化的熏陶以及该地区的良风善俗。在推进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安徽的历代先贤和劳动人民经过长期的奋斗实践,弘扬和传承了中华主流文化之精华,汲取了安徽本土文化之灵气。如徽州文化中的“徽商”精神,以义为利、崇儒兴教、恤贫济困、诚信友善、爱乡爱国,已经深深融进了安徽人民的血液中,在人们对本土文化自信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对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与践行。又如,皖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教育,将少儿儒家思想启蒙教育设置为人文通识课程,致力于人们对国家、社会以及家庭责任感的培养,道德教化和谦让之风成为时代风尚。同时,皖江文化的熏陶教化作用、以儒家伦理为核心思想的家训、家规又能有效地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入千家万户,融入日常生活。

(二)安徽文化价值理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互为二维向度

安徽文化作为一种极具代表性的文化,其蕴含的显著特质与珍贵价值是其能够成为一种优秀本土文化的基础与前提。其背后的稳固精神基础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个具有强大力量的隐形精神纽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无数个体连接在一起,引导这一地区的人们不断迸发出勇于革新的创新精神以及为维护民族的尊严所迸发的抗争和奋斗精神。而从另一角度说,优秀传统文化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来源。安徽文化的革故鼎新,充分体现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的精神追求,这也正是中国精神的内核所在。它们相互交融,共同发展。同时,安徽文化在发展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之中,以人民需求为载体,在传承与发展中创造符合广大人民群众文化审美和趣味的文化,在长期的建设发展中进一步坚定了人民群众的信仰。

(三)安徽文化是传播中国精神的主流文化

安徽文化是中国传统社会中国精神“主流”文化之一。在20世纪下半叶,徽学研究引起了海内外学术界极大关注,并成为一门“显学”,其主要原因在于徽州文化所具有的独特性及所蕴含的丰富的中国精神。

从目前的文化遗存上看,从南宋到清末,徽州留下了丰富而又极具价值的文书、文献和文化遗存。这些宝贵的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属于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既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变革等方面,又反映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如教育、艺术、娱乐、宗教信仰、个人风俗习惯等领域,丰富和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安徽人民。如,徽州素有“东南邹鲁”之称,徽州士人称雄科举界;徽州学术繁荣,人才辈出,涌现出以朱熹、戴震为代表的大批思想家和学者,形成了新安理学和徽派朴学,对中国南宋以来千余年的学术文化思想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力;对艺术和美的不懈追求、对科技的探索精神,在中国文学艺术和科技领域各领风骚。

安徽文化特别是徽州文化,是中华辉煌灿烂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南宋以来,特别是明清徽州历史文化的发展在相当程度上显示了这一时期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轨迹,体现了中国历史文化发展的基本特征,是人们研究和认识这一时期中国历史文化的“标本”[5]。又如,道光年间,徽剧与秦腔、汉调巧妙结合,催生了“国粹”京剧。另外,皖江文化同样也具有范围广、内容丰富和底蕴深厚的特征,特别是明末清初崛起的桐城文化影响深远。其中以左光斗、方以智为杰出代表,而方维仪的才学和德行则展现了桐城女性的风采。在淮河文化中,目前能从曹操运兵古道、寿春城遗址等为代表的遗存中看到当年淮河两岸人民的奋斗精神和生活轨迹。

总之,安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深刻内涵是弘扬安徽精神的力量之源,也为弘扬中国精神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价值和文化价值。

四、传承优秀文化,弘扬中国精神

强省,才能兴皖;强省,才能富民。安徽优秀的文化底蕴,为安徽文化强省的发展提供良好基础。继续加强安徽优秀文化传承实践,才能更好地弘扬中国精神,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

(一)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赋予安徽文化新的时代内涵

首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坐标,对安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元素进行转化革新。例如,打造新时代的商业文化价值观,培养企业家的社会情怀,可将传统徽商文化“义利兼顾”“以义为利”的价值观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传承新安理学的“贵和尚中”精神,融合安徽文化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理念,进一步促进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其次,对徽文化中物质文化形态的挖掘、保护和开发,赋予新的时代元素和时代精神,如皖南古徽州土地上众多的徽派建筑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的文化遗产,但受现代社会人们对物质生活的现实需求影响,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造成徽派建筑越来越少。因此,我们要挖掘徽派建筑的优秀元素并进行现代诠释。同时,我们也可创新徽文化的传统技艺,比如对徽菜烹饪技艺和徽派工艺等进行改良创新,等等。

(二)发扬重教传统,培育优秀人才

自古以来,安徽地区高度重视教育的发展,这对安徽文化的繁荣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历史上,西汉文翁治蜀,开创地方官学;东汉桓荣授徒,大兴私学。京师大学堂的成立,铭刻着两位安徽人的名字:京师大学堂总教习吴汝纶和中国第一任教育部长孙家鼐。安徽教育不仅注重人格的培养与提升,更注重对个人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正确塑造。吴汝纶为桐城中学题写的校训“勉成国器”,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桐城学子为国家为人民奋斗终身。安徽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一个“真”字概括了教书育人的真谛和本质。安徽大地人杰地灵,为中国文化思想宝库留下了大量珍贵遗产。如祖籍徽州的朱熹开创的新安理学,戴震与皖派经学,陈独秀、胡适领导新文化运动等,不但影响着推动着安徽的社会发展,还推动了中华文明的进步。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安徽文化丰厚的科教资源优势,进一步发扬尊师重教的传统,大力传承、发展优秀本土文化,让青少年在优秀文化的陶冶中茁壮成长。

(三)弘扬安徽文化,打造国际影响力品牌

安徽文化特别是徽州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位置并具有深远的国际影响力[6]。历史上的朱熹学术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在明代中叶,徽州的海商一度为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徽州茶商先后在广州、上海等地开拓徽茶经销业务,从清中叶开始,作为徽文化物质形态的“屯绿”“祁红”“毛峰”“猴魁”,享誉海外。今天,安徽文化在国际上仍具较高知名度和深远影响力,如近年来英、美、日、法等国家的学者对徽文化展开了一系列的系统研究,取得了丰厚研究成果。再者,国外游客对徽文化的兴趣愈发强烈。作为徽文化核心发源地的黄山地区已成为重要旅游胜地。安徽南部民居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两座古村落西递、宏村被授予“世界文化遗产”称号。日益增多的国际友人增加了对徽文化的关注,以徽文化为主题内容的影像、图片及报道大量出现在国外媒体上。由此看出,徽商的精明、诚信,勇于开拓;徽人尊儒重道,重视教育,人才辈出;家族文化传承;徽班进京;天人合一的理念……诸多方面的作为,促成了安徽的繁荣、强盛。在新时代,安徽应倍加珍惜这些极其稀缺的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并重,将其打造出更具国际影响力的品牌,成为展示安徽新形象的亮丽名片。

(四)弘扬徽商精神,服务美好安徽建设

在弘扬徽商文化的基础上,应将徽商的创业、创新理念与当前实际巧妙结合,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历史上徽商全民创业的实践与创新精神对于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具有宝贵的借鉴意义和现实价值。要加大对徽商研究资料搜集和整理的力度,建立徽商研究资料和研究专家信息数据库,进一步提炼出徽商精神和徽商文化的基因和特质[7]。

总之,安徽文化是具有“徽风皖韵”的各种文化现象的集合。安徽地区的文化发展应在现有基础上,更加以文化为“魂”,发文化之“力”,高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同心同德,埋头苦干,为促进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建设,在国家价值和地方特色的融合中打造文化强省。

猜你喜欢

徽州安徽精神
《安徽记事》
高山仰止处 幽密跌宕地——徽州大峡谷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徽州人
安徽:种子田去杂保纯促增收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5.回声
拿出精神
溪边桥下,春里徽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