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精在男性不育辨证中的应用
2019-01-03黄培徐裕坤杨德威
黄培 徐裕坤 杨德威
1.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男科 杭州 310053 2.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王坤根名中医工作室 3.杭州市中医院肾内科
全球约有15%的已婚夫妇受到不育的困扰,其中有男性因素的占到了一半左右。如何安全有效地帮助男性不育患者恢复正常的生育能力,仍然是男科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中医对男性不育症的认识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早在《周易》中就有“不育”的病名。《山海经·中山经》中已有诸多治疗男性不育和增强男性生育能力的药物。之后许多文献都有对该病的记载,其病名多为“不育”“无子”“无嗣”“男子艰嗣”等。中医理论认为男性能延嗣有子,其核心在于“精”,因此如何辨“精”施治是男性不育辨治的关键所在。本文试从诸“精”概念辨析出发,探讨辨“精”在男性不育辨证中的应用。
1 诸“精”概念辨析
肾藏精,主生殖。在中医传统胎孕理论中,“精”是男性在生育过程中发挥作用的最重要基础,不仅决定了伴侣是否可以怀孕成胎,还与子嗣禀赋之强弱密切相关[1,2]。但是中医理论中“精”的概念比较复杂,如先天之精、后天之精、水谷之精、肾精、五脏之精、生殖之精等均以“精”名。
《说文》:“精,择米也。”段[3]注:“择米,谓导择之米也。”说明“精”的本义是指“挑选出来的优质、上等的米”,可以引申为“精微之物”的意思。《灵枢·决气》所云:“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此精由父母阴阳之气相和而成,先身而生,故谓“先天之精”。两神相搏,两神是指父母而言。父母所合者,唯精尔。正如《类经》所云:“故人之生也,必合阴阳之气,构父母之精,两精相搏,形神乃成。”[4]但是“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素问·五脏别论》),五脏之精气都藏而不泻,何况是“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的肾呢?可见父母所构之精,必然不是藏于肾的肾精,而只能是藏于精室的生殖之精。
先天之精既成,渐次化生脏腑经络,四肢百骸。终于一朝分娩,则“谷入于胃,脉道以通,血气乃行”(《灵枢·经脉》),水谷精微经脾胃布散五脏,是为五脏日生之精。这也是后天之精的主要来源。
人之五脏除了受水谷精微所养,还与天气相通,藏天气以养五脏。《素问·六节藏象论》曰:“天食人以五气……五气入鼻,藏于心肺……心者……通于夏气。肺者……通于秋气。肾者……通于冬气。肝者……通于春气。脾……通于土气。”可见“天气”亦是五脏“日生之精”的重要来源。五脏之精之有余者,肾受而藏之,与先天之精一起藏于肾而不泻,称为肾精。男子二八之后,“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此溢泻之精气,就是生殖之精。它是在天癸的作用下,由肾精化生而来,与女子之月事相对应。女子经血藏于胞宫,男子生殖之精则藏于精室。阴阳和合之时,受肾中相火鼓动,生殖之精乃适时而出,与女子之精血相合,胎孕可成。
可见,人身诸精,其含义、来源、作用各有不同。父母生殖之精构合而成先天之精。分娩之后,五脏受水谷之精与天之精气而藏之,是为五脏日生之精。其有余者,肾受而藏之,是为后天之精。先、后之精俱藏于肾,合称肾精。男子二八之后,肾精在天癸作用下形成生殖之精,藏于精室,溢泻有度,阴阳和合,则能为人父母。与子嗣最为相关者,是生殖之精。但是生殖之精的形成,却与诸精皆有联系。因此,诸精之病变,皆可以影响到生殖之精,使之出现各种异常而不育。
2 精液是生殖之精的重要外象
在内藏于精室者,为生殖之精;其溢泻于外者,则为精液。精液是生殖之精的重要外象,思外揣内是中医诊法的基本法则之一,因此通过分析精液,就可以推知生殖之精的状态。但是精液与生殖之精并不能完全等同起来。
生殖之精藏于精室,其溢泻于外而可见者,为精液;其暗自走泄而不可见者,为精气。如《格致余论·阳有余阴不足论》所云:“心君火也,为物所感则易动,心动则相火亦动,动则精自走,相火翕然而起,虽不交会,亦暗流而疏泄矣。”[5]此暗流而疏泄之精,亦当为生殖之精。
3 辨生殖之精是辨证论治男性不育的基础
3.1 生殖之精的病理表现
3.1.1 生殖之精不足 虽然生殖之精不足和肾精亏虚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病机,但是由于生殖之精是由肾精化生而来,因此肾精亏虚者亦常表现为生殖之精的不足。从生殖之精的形成过程来看,与先天之精、水谷之精、五脏之精和肾精均有密切的关系。
禀受父母的先天之精不足,则肾精必虚,不能化生生殖之精。故父母精气不足者,其子亦常艰于子嗣。《辨证录·种嗣门》所言“此等之人,亦不能生子,人以为肾水之亏,谁知是天分之薄乎”[6]660即属此类。实验研究显示父代小鼠肾精亏虚亦可使其雄性子代生育力受损,表现为精子密度下降,精子活动率降低[7]。
水谷之精不足,则不能化生气血以充养五脏。五脏精气衰微,则肾精必然不足,生殖之精无源以生。这种情况下,多数患者有肾精不足的表现,当治以补肾填精。然亦有虽无肾精不足,却出现生殖之精不足者。此类患者可能只表现为气血阴阳的不足,或是五脏亏虚,并无肾精亏虚表现,也可致不育。如《辨证录·种嗣门》所云:“男子有面色痿黄,不能生子者,乃血少之故也。”[6]666即是血虚所致之生殖之精不足。证候分布规律研究也显示,心气不足、气血两虚等虚证皆为男性不育的常见证候[8]。至于五脏亏虚而致不育,亦颇多见。一是气血两虚多半还是要具体落实到脏腑上,如心气亏虚,脾气不足等等;二是五脏虚劳,则一身精气俱有不足,生殖之精何得幸免?
3.1.2 生殖之精不纯 “精”的最重要特点是“精纯”,若有邪气混入生殖之精,则精必不纯,而艰于子嗣。生殖之精藏于位居下焦之精室,所谓“清湿袭虚,则病起于下”(《灵枢·百病始生》),故常易为痰湿水饮、瘀血败精之类有形阴邪所伤。此类有形阴邪,久居精室则易郁而化热,又可以形成湿热、痰热、瘀热等变证。陈士铎[6]665《辨证录·求嗣门》指出:“夫精必贵纯,湿气杂于精中,则胎多不育,即子成形,生来亦必夭殇,不能永寿者也。”痰湿混入精中,非但可以引起不育,还可以影响到子嗣的健康状态。现代研究也证实,痰湿体质与男性不育之间存在相关性[9]。其它如湿热[10]、瘀血[11]、败精[12]等与不育的关系,近年来亦多有学者论述。
3.1.3 生殖之精不通 生殖之精必须适时施泻,才能使女方成胎受孕。如果精道不通,使生殖之精失于施泄,则何来胎孕之成?所有可以阻滞经络循行的邪气,如精瘀、血瘀、湿热、毒邪、气滞、痰浊等都可能阻塞精道。不难发现,这些邪气多数也是导致生殖之精不纯的病理因素。因此,生殖之精的不纯和不通往往同时存在,互为因果,甚至数邪并见,相互影响。
例如湿热阻滞精道,精道不通则生殖之精将出未出,留于体内而成败精,湿热败精相搏,使病情更加复杂。或是情志郁结,气机不畅,久则气停水停,水湿聚而为痰,痰气交阻于精室,则精气阻碍而难出,再生精瘀。这些病理因素在体内的相互影响,是难治性男性不育的重要原因。
3.2 生殖之精的辨析方法 与痰、涎、涕、唾等其它分泌物和排泄物不同,生殖之精之溢泄极其私密,医家难得一见。纵然实验室中可以进行精液分析,医者所见也不过一纸报告。因此,辨析生殖之精尤其要困难一些,寻找有效的辨析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3.2.1 辨生殖之精病机与辨一身病机的关系 五脏阴阳气血的病变皆可影响到生殖之精。有些患者可能并无经典意义上的肾精或生殖之精不足的见症,但是在生育异常,或各种精液指标异常的同时,伴有其它病机的见证,则亦可提示该病机与患者的生殖之精异常之病机有关,这样就大大丰富了辨生殖之精的灵活性。例如精子活力下降而兼见湿热见症者,就很可能是精室湿热;而少精而兼见瘀象的,则可能是精道瘀阻病机。
3.2.2 微观辨证 在现代医学背景下,中医男科在诊治不育时,也以精液分析和其它实验室检查为最重要依据。这一方面当然与精液分析技术的高度普及有关,更重要的原因可能还是与缺乏有效辨析生殖之精状态的手段有关。尤其临床常见许多不育患者,除了艰于子嗣之外,几乎别无所苦,这种情况下,似乎唯一可以指导辨证的依据就是室验室检查结果。因此,有医家认为应当将微观辨证与宏观辨证结合起来,根据实验室结果指导辨证[13]。
但是不同医家对于同一种实验室指标的辨证意义并不统一。以精子活力下降为例,有认为肾气不足最为常见[13],有认为脾肾阳虚最多见[14],有认为湿热为主[10]。若将实验室指标视为一个临床见证,则任一见证所主之病都可能不止一个。因此,出现不同观点很常见。但是如果某一见证所主之病,多到失去特异性的时候,它的辨证意义也就很有限了。无论理论推导,还是临床所见,精子活力下降都与几乎所有可能引起不育的病机相关。在这种情况下,精子活力下降的辨证意义又有多大呢?其它大多数实验室指标都存在类似问题——它们与病机之间构成复杂的网状关系,而缺少特异性的对应关系。
当然,这并不是要完全否定实验室指标的中医临床意义,它们对于病情严重程度,以及疗效和预后的判断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但是其辨证意义则低于预期。例如,无精子因子a(Azoospermic factor a,AZFa)缺失提示此无精症患者治疗难度较大,但并不能提示应当辨为何证。
3.2.3 传统四诊 在实验室已经可以提供病情严重程度以及疗效评估的基础上,加强传统四诊就成为了准确辨析生殖之精病机的关键。以望诊为例,则面色黑,尤其鼻唇沟、颧与颜、前额、两耳轮焦黑多主肾精不足;耳轮瘦薄多主肾中阴精不足;面白、体丰、少须则多主肾中精气不足,或肾阳亏虚;体肥而皮松则少气而多痰;体瘦而肉削则少血而多热。只要仔细观察,全无异常的病人并不多见。
如果有条件可以直接观察到精液,则精液之形态色泽,亦可成为重要的辨证依据。精液清冷者多寒,灼热者多热;清稀者多寒,粘稠者多热。精液涓滴而出,却别无所苦者,多为肾中不足,或阴或阳,或精或气,多为虚损;精液出而不畅,点滴而出,甚或伴有射精不适、疼痛者,多为精道阻塞,或瘀或痰或气,总是实邪。精液结块不化,多为寒凝、痰饮,亦有湿热灼伤;精液粘稠量多,多为湿热蕴结,亦有阳虚水泛。精色黄赤者多热,精色青白者多寒。血精色淡而少血块者多为气虚不摄;色鲜势猛而有血块者多为热伤脉络;色暗病久多挟血块血丝者多为瘀血阻滞。总之,辨精液与辨痰涎涕唾类似,还是不出中医诊法的基本原则。
再以问诊为例,则病家性事如何?性欲,房事频率、质量、夫妻双方的感受俱宜详问。其它如寒热、汗否、二便、饮食、睡眠、情绪、治疗经过、诸般旧病等也不能放过。
循因辨证为无症可辨最能倚赖者。患者既病,则必有所因。不育之疾,多由内因所致。内因之源,不外饮食情志。所以仔细了解患者的饮食和情志状态,往往能对辨证有所提示。例如酒食无度者,易生湿热;求子心切者,常有郁结;偏嗜五味者,五脏多有所伤;专注事业者,阴血最易耗损,如此等等。虽然起病之初,外症不显,但是既有病因如此,则多有相应病机随之。这些起病之因,只有通过仔细的问诊,才能发现端倪。
四诊之中,又以舌脉最容易发现问题,指导辨证。反复研究,细细切循之下,必能有所发现。尤其舌诊有一日百变之说,临证望舌,不妨反复多次观察,以求获取真实的舌象。总之,很多所谓的无症可辨,实际上是医家审证太粗导致。
3.3 无证可辨的应对方法 经过细致全面的四诊之后,确实无证可辨者,临床亦时有见之。此时可以辨病施治。男性不育,总由精病,可治以填精通精之法。但既无准确辨证,则必有误用之虞,故而起手宜小剂轻量,观其变化,渐次加之。如果在治疗过程中病人出现了其它变化,可以根据这些新的变化来辨证,自然就没有无证可辨的问题,这也是所谓“投石问路”的治法。
4 结论
综上所述,“生殖之精”由肾中精气化生而成,藏于精室,藏泻有度,阴阳和合,精气溢泻,则能有子。“生殖之精”是男性拥有正常生育力的基础,因此辨“生殖之精”是诊治男性不育的关键所在。精液虽然是生殖之精的重要外象,但二者并不等同,辨精的内容要比辨精液更加广泛,除了对精液的辨析之外,还包括了对一身精气变化及其外在表现的分析和判断。由于缺乏足够的特异性,精液分析等实验室指标指导辨证的作用较差。过度依赖精液分析等实验室指标实不足取,传统四诊仍然是准确辨析“生殖之精”的有效方法。充分将辨精与辨体质和一身病机相结合,则可以有效地避免出现无证可辨的局面。而对于确属无证可辨者,辨病论治、投石问路,都是可行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