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力性骨折影像学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2019-01-03佟翔伟丹东市人民医院影像科辽宁丹东118000
佟翔伟( 丹东市人民医院影像科 , 辽宁 丹东 118000 )
应力性骨折常由运动训练所致,主要为骨骼的某点受长期、反复的外力作用而发生的累积性损伤,危险因素包括体型、体质、训练不当、场地、跑鞋质量、解剖结构畸形等因素[1-2]。本研究采用数字化X线、CT及MRI检查应力性骨折,分析3种检查方法的早期诊断价值,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收集124例有高强度军事训练史、超强度体能训练史的骨折患者,临床表现为大量运动后出现明显的局部疼痛,局部伴有轻度肿胀、压痛,活动受限,休息后好转,无夜间痛,应力试验阳性,均为疲劳骨折。其中男100例,女24例,年龄24-50岁,平均(27.42±6.02)岁,病程5天-3个月,平均(20.25±9.11)天。
2 仪器与方法:(1)X线检查:西门子YsioMax数字化摄影系统,摄患侧正侧位片。(2)CT检查:GELightspeedvolume64排螺旋CT机,管电压120kVp,管电流120mAs,层厚5mm,螺距1.5。采集二维轴向、斜向、矢状面、冠状面图像。(3)MRI检查:GESignaHDxt3.0T磁共振成像系统,体部相控阵线圈,扫描序列:横轴位T1WI序列:TR605ms、TE13.5ms、层厚3mm、层间距0.5mm;横轴位T2WI抑脂序列:TR4309ms、TE68.6ms、层厚3mm、层间距0.5mm;冠状位T2WI抑脂序列:TR4309ms、TE68.6ms、层厚3mm、层间距0.5mm。所有患者均接受上述3种检查。
3 影像学诊断标准[3]:(1)X线检查。按Savoca等提出的标准:无异常为0级;边缘不清,密度减小,见灰色骨皮质征为I级;密度改变,急性骨膜反应为II级;疼痛处见不明病灶,皮质出现透亮区为III级;见骨折线为IV级。(2)CT检查。按Fredericson等提出的标准:无异常为0级;出现骨膜增生反应为I级;出现骨膜增生反应,骨髓破坏,密度提高为II级;皮质内见骨吸收区,骨质内见裂纹,骨质疏松为III级;见密度减低线为IV级。(3)MRI检查。按Gaeta等提出的标准:无异常为0级;T2加权像中见轻中度的骨膜水肿为I级;T2加权像中见骨膜、骨髓水肿为II级;T1、T2加权像上均可见骨髓水肿,并可伴骨膜水肿,皮质信号异常为III级;T1、T2加权像上均可见重度骨膜水肿,骨髓水肿,全序列见低信号骨折线为IV级。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5 结果:(1)X线检查。Ⅱ级59例(47.6%)、Ⅲ级37例(29.8%)、Ⅳ级19例(15.3%),诊断率为92.7%(115/124)。(2)CT检查。Ⅱ级41例(33.1%)、Ⅲ级27例(23.7%)、Ⅳ级20例(16.1%),诊断率为73.4%(91/124)。(3)MRI检查。Ⅰ级5例(4.0%)、Ⅱ级55例(44.4%)、Ⅲ级44例(35.5%)、Ⅳ级13例(10.5%),诊断率为94.4%(117/124)。X线与MRI检查对应力性骨折的诊断率无明显差异(P>0.05),均明显高于CT检查(P<0.05)。
讨 论
骨折按成因不同可分为创伤性骨折、应力性骨折、病理性骨折三大类。应力性骨折是一组与运动有关的骨骼损伤性疾病,是最常见的运动伤,患者多为胫骨受累,其次为跖骨与跗骨。任何年龄段的人群均可发病,特别是军队服役人员,调查显示,约20%的新兵入伍后在训练期间会发生下肢应力性骨折[4]。体型较大、训练、休息比例不当、跑鞋不合脚或质量较差、在较硬的地面运动、解剖结构畸形等都是导致应力性骨折的危险因素。过去,对于应力性骨折的名称、分类都未形成统一的标准,目前国际上已基本公认,应力性骨折分为疲劳骨折与衰竭骨折2个类型,前者主要与活动有关,后者的病因主要是骨矿含量减低,骨弹性抵抗力变差,二者的基本病理改变相似,都为松质骨微骨折,骨髓水肿,骨小梁塌陷、密集,形成内骨痂,进一步会导致皮质断裂、完全性骨折或移位,而一般情况下,休息2周左右骨折可逐步愈合[5-6]。本组患者均为疲劳骨折。
X线检查是应力性骨折最经济实惠的检查方法,有较好诊断能力,被认为是应力性骨折首选的影像检查方法。X线检查疲劳骨折可表现为分离性骨折与压缩性骨折,分离性骨折多位于皮质骨,而压缩性骨折多位于松质骨。早期可见“灰皮质征”,即胫骨受累,骨膜局限性增厚,呈丘状、层状,随着病情的进展,出现急性骨膜反应,皮质出现透亮区,出现骨折线。本研究结果显示,X线检查的诊断率为92.7%(115/124)。MRI在检查应力性骨折方面的优势十分显著,对胫骨应力性骨折的敏感度高达100%,特异度达到85%[7],并且对应力性骨折的分类有重要帮助。早期可见T2加权像中轻中度的骨膜水肿,随着病情的进展,出现骨膜、骨髓水肿,再进一步,T1、T2加权像上均可见骨髓水肿,并可伴骨膜水肿,逐步加重,皮质信号异常,全序列见低信号骨折线。有研究显示,MRI检查胫骨应力性骨折优于DR和CT。本研究结果中,MRI检查的诊断率为94.4%(117/124),与X线检查结果无明显差异。CT可显示骨小梁断裂及骨膜增生的程度,但普遍认为,CT检查应力性骨折的可靠性远低于MRI,本研究亦显示,CT检查的诊断率为73.4%(91/124),与既往研究相符。
综上所述,X线检查可作为诊断应力性骨折影像学的首选,补充MRI检查可提高早期诊断率,而CT检查应力性骨折的能力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