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国之抗日大刀

2019-01-03耿绍玮刘定一

关键词:刺刀大刀招式

耿绍玮,刘定一

(中北大学 体育学院,山西太原 030051)

中国近代的抗日战争从1931年9月18日开始至1945年8月15日结束。在众多战役中,赵登禹将军于1933年3月11日深夜突袭日军,成为抗日战争史上的第一胜仗[1],抗日大刀正是因为这场战役引起了广大抗日民众的关注。为此麦新谱写的《大刀进行曲》,唱遍了大江南北,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士气。抗日大刀作为一种精神,鼓舞了人民的斗志,激励了人民必胜的信念,在抗战中创造了奇迹,其原因值得我们去探究。

抗日大刀在本文中指的是冷兵器时代的一种兵器,形状酷似单刀,分量比单刀重,手柄比单刀长一些,便于双手抓握。刀背也比普通的刀要厚重,是在抗日战争时期较为普及的一种用于杀敌的武器。

1 抗日军民选择大刀做为武器的原因

1.1 中国当时军队装备情况分析

在战争中武器装备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战争的胜负。中国刚经历军阀混战,生灵涂炭,生产力落后,国家部队装备都不能保障齐全。兵工厂的生产能力不能满足广大抗日军民的武器装备需求,因为没有技术,即使有充足的原料也无法生产成可用的武器。抵抗外敌侵略刻不容缓,为此中国军民只能选用一些替代品作为武器来对日作战。

1.2 大刀在中国军旅中有良好的应用基础

中国的传统工艺历史悠久,冶炼、 锻造技术也很普及,随处可见的“铁匠铺”都能够打出刀、 剑等冷兵器,可用以抵抗日本侵略的需要。大刀制作工艺简单且使用方法易学,所以大刀被广泛推广。当时武器装备的客观状况,使白刃战成为有效的战术方式。冯玉祥的西北军就以精湛的大刀术来弥补装备方面的不足。[2]

1.3 大刀与刺刀使用特点之比较

刺刀轻便、 快捷,攻击时以刺、 挑、 顶为主,同中国的“百兵之贼”长枪[3]很接近,只是长度不及长枪,在实战中主要靠灵活来克敌制胜。在中国武术中,单刀正是破长枪的首选武器,抗日大刀有其独特之处,近似宋代的手刀[4],但刀柄加长,刀环酷似汉环首刀,所以,抗日大刀是集各种传统刀的特点于一身的综合型刀种。因为它的分量比传统刀重了很多,单手使用不便,需要双手持握,以便发挥其刚猛有力的特点,在使用方法和效果上能够很好地克制刺刀。

1.4 大刀威力的发挥很好地利用了敌方心理的因素

日本人大多数信奉佛教,相信灵魂的存在。[4]有一个说法,如果日本人死时尸体不完整,他灵魂就无法回到家乡,不能轮回。日本士兵都受过严格的训练,多数在战斗中并不怕死,如果在战争中战死,他们会认为是对天皇的尽忠,轮回后能够恩泽后世; 但他们担心战死时身体不完整,就会使自己的魂魄无法返回故乡,最终成为孤魂野鬼,漂泊在外。所以在肉搏战中,日本士兵看到自己人被大刀砍成几块后就会胆怯,进而丧失斗志,使部队的战斗力下降,这使得中国军队大刀的震慑力在战争初期显示出来。

2 抗日大刀的发展过程

2.1 倡导抗日大刀的代表人物

严酷的战斗,鲜血的经历,生命的代价,使人们认识到大刀的使用不仅要力量,而且要熟练,更加注重实用性。力争一刀毙命,慑敌魂魄。[5]于是,简单实用的大刀刀法就在一批志士仁人研发下应运而生了,代表人物有:李尧臣、 张之江、 马凤图、 张自忠等。

2.2 抗日大刀的研发分为四个阶段

2.2.1 传统大刀套路练习阶段

这个阶段基本处于军阀混战阶段,各军队为提高士兵的作战能力选取现有的、 容易练习的、 较为实用的套路进行训练。由于当时大部分军队装备较为落后,因此采取这种方式来增强部队的战斗力,事实证明切实可行。代表套路为《无极刀》。[6]

2.2.2 大刀套路练习简化阶段

这个阶段基本处于军阀混战后期,这个阶段为大刀发展的重要阶段,人们开始认识到部队训练士兵的最终目的是杀敌制胜,因此开始将套路中杀伤力最大的招式提炼出来进行相应的串编,这就避免士兵用大量的时间练习实用性不强的招式,大大提高了刀法的实用性。代表套路为《军劈十二式》。

2.2.3 实用招式研发阶段

本阶段处于抗战初期,套路的简化使得士兵训练效果大大提高,但是针对性却不是很强,日本侵略中国后,日军先进的武器和普鲁士式的训练使得中国军队屡屡受挫。为了真正能够破解日本的刺刀技术,武林人士对其刺刀的攻防技法进行研究分析,最终找到了日军刺刀技术的不足之处,并研发出了专用于攻击其弱点的招式,在以后的对日作战中显示出了这些招式设计的巧妙性和实用性。代表套路为《破锋八刀》。

2.2.4 抗日大刀形成阶段

本阶段处于抗战初期至中期,抗日大刀发展到这一阶段已经不再重视每一招式之间的联系,完全将实用性放在第一位,在训练中也不再注重基本功练习。其最大特点便是经验决定刀法,传授给战友的都是同日本士兵拼杀时所得的经验。这时抗日大刀看来没有章法,无规律可循,但抗日大刀的杀伤力却得到了最大的发挥,令日寇闻风丧胆。

2.3 抗日大刀的特点

2.3.1 抗日大刀重量与长度的设计

抗日大刀较普通刀更重一些,约为2千克,刀背厚实,刀头前锐后方,刀身较宽长约80厘米。原因分析:由于抗日军民武器装备落后,在战争中取胜的方式多以伏击战为主,这就需要战士们长途跋涉,以便占据地理优势。士兵背着2千克的大刀长时间行军不会过多地消耗体能,所以保障了士兵的战斗力。刀身宽厚,能更有效地格挡日本刺刀的进攻,刀头前锐使大刀不仅能砍杀敌人,还可以直接刺击对方,增强了大刀的实用性。刀长约80厘米,便于携带且不影响身体动作。刀柄加长,使用时双手握刀更利于发力。

2.3.2 “先破后击”是抗日大刀的突出特点

在重量上,抗日大刀比日本刺刀要大得多,使用时不如刺刀灵活、 快捷,所以就攻击速度方面要比刺刀慢一些,如果采用直接进攻的方式,不仅杀伤效果不佳,而且还容易使自身处于危险之中,为避免这种情况发生,使用大刀时通常先做防守,借助于防守动作就势发力,加快大刀的砍击速度,利用对方刺杀之后的回撤时机完成致命攻击。

2.3.3 “弧线攻击”是抗日大刀的技术特点

抗日大刀招式的设计不再像传统的刀谱讲究动作过程,对于练习者的要求也降低了很多,简化到能将大刀舞动起来即可。由于刀身较重,所以在出刀时不走直线,而是让刀走弧线,利用刀的惯性,使其在高速运动中攻击目标,加大了砍杀面,使敌人更难躲避,因此弧线攻击成为抗日大刀的基本特点,在防守时先给大刀以初速度,完成格挡后,主动发力使大刀获得较大的惯性力量,再借助旋转的速度加上适当的位移来完成攻击。

2.3.4 抗日大刀的经典招式

抗日大刀的经典招式是:双手握大刀,当敌方刺刀刺过来时,用刀背格挡刺刀,这时刀在头上方,顺势劈下就完成了对敌人攻击。另一经典招式为,在敌人刺刀刺来的时候用大刀架偏刺刀,顺势沿枪杆方向推进,那样正好可以砍伤对方。

3 结 论

3.1 广大抗日军民选择“大刀”做为抗战武器是在当时客观条件限制下的正确选择

在当时中国生产力落后和用于武器装备的经费严重短缺的情况下,大部分军队装备都不健全,在此条件下,只能寻找一些购置费用低廉、 易于生产,且有实用性的替代性武器来保障部队的战斗力。中国军队中多数军官都是武术好手,他们通过经验的积累和总结才选择了“大刀”作为军队的武器装备,随着中国抗战情况的变化,这种做法很快流传到民间,成为民间抗日队伍的重要武器之一。

3.2 抗日大刀成为肉搏战中克敌制胜的法宝

在对日的肉搏战中,广大武林人士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按照日本士兵刺刀拼杀技术逐一分析研究加以破解,最终精炼成为特色鲜明的抗日大刀,所以抗日大刀的针对性很强,单和刺刀相比,本刀法自出现后便在多次肉搏战中证实了它的实用性。

3.3 抗日大刀的出现具有必然性,它是中华武林人士集体智慧的结晶

抗日大刀的出现具有必然性,“军旅武术”为此打下良好的基础,大刀的特点使其成为抗日军民的最终选择。它并不是一种简单刀法,而是多种刀法的统称,是中华武林人士集体智慧的结晶,不同的招式通过他们的改进成为克敌制胜的妙招。

4 结 语

在抗日战争时期,“大刀”作为一种抗日形象已升华到精神领域。它代表了中华民族永不低头的气概和不可战胜的气节; 大刀精神鼓舞了人民的斗志,凝聚了人心,增强了广大抗日军民的信念。随时间的推移,大刀作为武器装备已渐渐地退出,但它的精神却依然激励着人们。我们之所以研究抗日大刀,目的在于传承和发扬这种精神,同时也应当知道选用大刀作为武器在抗战中的无奈。

猜你喜欢

刺刀大刀招式
健身百态
带刺刀的老蜜蜂
关公面前耍大刀
针对高考物理计算题,教你增分三招式
等比数列解题十招式理论与实践
带刺刀的兵
带刺刀的兵
听爷爷讲述大刀的故事
几种M9刺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