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画结合,妙笔绘美
2018-12-28蒋玲
蒋玲
摘 要:描写诗句所展现的画面是近几年中考的必考题型,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古诗鉴赏之描写画面方法。紧扣原诗,了解诗歌创作背景,激发想象,细致描画,都是解答古诗鉴赏题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古诗鉴赏;描写画面;方法指导
我国是诗歌的王国,古代诗歌的宝库有极其丰富的瑰宝。诗中情、诗中景、诗中人、诗中物,犹如天上璀璨的明星。宋朝张舜民有诗云:“诗是有声画,画是有形诗。能诗者多识画,能画者多知诗。”诗人会把所喜爱的画面写入诗歌中。《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要能阅读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能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近几年,在考试中也频频出现请学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中展现的画面的题型。如何描绘画面,笔者做了以下思考。
一、紧扣原诗,简笔勾画
描绘诗句,读懂画面,理解诗歌内容是前提。抓住诗中主要景物,逐句分析,进行意译,也就是用现代诗歌的语言和形式来翻译古诗的内容。譬如描绘辛弃疾《西江月》一词下阕“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描绘时要将天外之“星”、山前之“雨”、“路转溪头”忽然呈现出来的社林“茅店”等形象无一遗漏地一一再现。
有时,我们可以借助题目或者诗歌中的关键词了解诗的内容或中心事件。如《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中的形容词“满”、动词“压”绘出了一路春花一路香,百花争春、万花争艳的动人景象。“舞”“啼”更增添了情趣。“时时”“恰恰”(形容声音和谐)是叠字,渲染出画面盎然的生气和欢欣的气氛。描绘时首先要将满蹊之“花”、嬉戏之“蝶”、娇啼之“莺”简笔勾勒出来。
二、激发想象,细致描画
描绘,还要结合诗的上下句去联想、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画面进行细致描摹。教师要在平时的诗歌教学中培养学生深入体会古诗的画面美,或联系生活展现情境,或借助图画再现情境,或播放音乐渲染情境,让诗词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情感在学生脑中生动起来。
教师可以开展多种活动,引导学生联想、揣摩、想象画面。如《游园不值》中“一枝红杏出墙来”一句,一位教师是这样引导的: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从一枝出墙的红杏,你看到了墙内的什么景象?面对这满园的春色,你想说些什么?如果你是画家,你准备用什么样的形式和内容来表现这两句诗?帮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通过想象去填补和完善文本中的意义空白。
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是白居易在长庆三年任杭州刺史的时候创作的,中间两联写景,有静有动,高低参差,远近不同,景色如画,值得好好品味。“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样的景象,学生可以调动自己的观察、旅游经验,展开想象。
为了增添语言的描写性,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也可以加入修饰性的词语,把诗歌凝练的语言写具体,把画面写活,语言要通顺、优美。
三、知人论世,融情于画
诗歌所表现的思想内容,常常与作者创作的时代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要真正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就要对作者创作诗歌的时代背景有所了解。有些背景在诗歌后面的注释中都有介绍,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看注释和作者生平介绍的习惯,这对学生理解诗歌是有帮助的。
以杜甫《春望》为例,“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诗歌的尾联展现了怎样的画面?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在投奔肅宗的途中被俘,困居长安时所作。诗人将其关怀祖国前途、系念妻小的真挚感情熔铸在景物的描写中,尾联用刻画形象的手法来表现自己的心情,意思是说: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才46岁的人便苍老到这种地步,可见诗人愁苦之深。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感之于外,受之于内”,了解作者经历,体会作者感受,有助于更深层次描绘诗歌塑造的形象。
四、功在平时,浸润画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指出:小学六年要求学生背诵75首诗歌,初中三年背诵61首,这些诗歌要让学生读读背背,增加积累。除此之外,语文老师还可以有计划地安排类似“课前5分钟才艺展示”的语文活动,组织学生背诵诗词。
带领学生展开赏析活动的方式是多样的,比如看诗作画;比较所学诗歌内容、写法的异同;观察月、风、花、草、鸟等,注意它们的静态、动态,并用恰当的语句表达出来等。
在背诵的时候,老师不能一味让学生自己背,要加以指导,引导学生在诗歌背诵的时候想象画面,赏析诗歌时,勤于理解这些诗的语言和内容,分析这些诗的形象和表达技巧,思考这些诗的感情倾向、政治态度和深层内涵,从而悟出古诗中某些常见的艺术技巧,诸如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虚实相映、烘托、用典等,从感性认识中,初步获取一点理性认识,从而提高诗歌赏析能力。
总的来说,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三是语言要力求优美。当考生能掌握这几个步骤、回答描绘诗词展现的图景或画面的题目时就能应付自如。
参考文献:
张宝贞.中考古诗词鉴赏备考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2017(8).
编辑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