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江苏影视人才培养模式的新举措

2018-12-28尤达

艺术评鉴 2018年14期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

摘要:新时期影视产业大繁荣,媒介融合蓬勃兴起,影视人才教育培养模式无法匹配产业发展的需求,必须重新审视、评价和定位,以应对未来的发展。本文通过分析江苏影视人才教育培养模式正在尝试的中外合作办学,研究其独特的优势,并指出存在的问题,希望藉此展望新时期江苏影视人才培养模式的新举措。

关键词:江苏高校 影视人才培养 中外合作办学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4-0185-02

胡智锋教授在《新环境下中国“戏剧与影视学”学科面临的新挑战与发展前瞻》一文中谈到,当下,戏剧与影视学科最大的需求是人才培养。他列举出急需的三种类型影视人才,国际型、复合型和专业型,并着重强调:“戏剧与影视大发展、大繁荣的这种局面,一定会对我们的‘戏剧与影视学学科有强力的需求,我们培养的人才,能不能适应这种需求,这是我们特别要考虑的问题”[1]。

进入新时期,尤其随着中国影视产业大繁荣,媒介融合蓬勃兴起,一方面行业对于影视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急迫,另一方面全国400多所开设影视相关专业的高校,却在“影视教育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着体量不足、质量不够的问题”。[1]这种矛盾反映出影视人才培养模式并不能匹配新时期产业的需求。于是我们看到在“双一流”建设中,获批戏剧与影视学一流学科的高校只有三所,知名導演冯小刚在大力提倡开办电影的蓝领学校。

而在江苏,“从小众化表演人才,到集采、编、播于一身的多元化培养模式,到文化与专业并重的复合型培养模式,再到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媒介融合观念及技能的融合型培养模式,江苏高校影视人才培养历经四次模式衍变”。[2]面对新时期的新问题,如何让影视人才培养模式能匹配当下产业发展的需求,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是一种有效的发展途径。

中外合作办学在我国最早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其目的在于“利用国外先进教育资源来培养符合经济全球化发展需求的国际化人才,加快我国教育国际化,提高我国教育的国际竞争力”。[3]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培养模式已经从“中国教育事业的补充”发展成为“中国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江苏是教育大省,近年来“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坚持积极稳妥、规范管理、提高质量、打造品牌的方针”[4],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长期以来,“合作办学专业主要集中在理学、工学和管理学,占总项目数的82%。偏重自动化、工商管理以及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等学科(专业)低水平重复办学”[5]。影视相关的中外合作办学并未得到重视,更多是以选派学生短期交流学习为主,时间在半年左右。这种短期的国外学习,学生很难融人国外的教学环境,更多则为开眼界,对于人才培养而言作用颇微。2017年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和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率先加入江苏省教育厅“中美大学生双向交流项目”,分别与美国特洛伊大学、北亚利桑那大学合作进行国际化培养,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开启影视人才培养中外合作办学模式。

一、选择合作办学的国家

对于影视人才培养,选择美国作为合作方,有着三大优势。首先美国是当今世界电影第一大国,好莱坞是世界闻名的电影中心,在商业电影席卷全球的当下,学习好莱坞的现实意义似乎要大于欧洲艺术电影,因此以产业为导向的影视人才培养模式与美国接轨的意义更大一些。特别是技术层面上,我国急需影视工匠型人才,正如冯小刚导演所言的电影蓝领。例如影视剧组里的“服化道”等,这在美国分类很细,必须是专业人士来担任,从著名的综艺节目《Face Off》中便能领略美国特效化妆师的风采。但在国内,这一行业并不被重视,相关人才培养模式较为缺失,导致行业内很多都是由未经专业训练的人士担任。

其次美国著名哲学家约翰?杜威以新的视角构建了西方教育家的核心观点,他反对传统教育的灌输和机械训练,强调教育要从实践中学习、要用实践来充实经验,这深深影响着世界。“由此发展出的‘在做中学的教学方法渗入各个教育领域,在影视制作这种实践性强的领域尤为突出”[6]。影视人才培养模式从建立阶段到发展成熟阶段,始终坚持以实践为用。而在美国,这种实践方式与国内又有所不同,教学遵循影视制作的流程,并注重学生所担任具体岗位的互换。以南京艺术学院合作的美国北亚利桑那大学为例,配有齐全的演播室、后期制作室、录音间和器材租赁间等。学生组成制片组、导演组、摄影组、灯光组、剪辑组,合作完成作业,然后彼此岗位互换,使学生快速熟悉并适应分工细致、权责明晰的专业生产流程。

再次,在美国除了纽约电影学院等影视教育的专业学校外,综合性大学影视专业历史悠久,在人才培养上真正做到将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融合,“是培养影视人才的中坚力量,许多优秀的电影、电视导演都是从综合性大学的影视艺术专业毕业的”[7]。

二、合作办学模式

南京艺术学院加入的是江苏省教育厅“1+2+1双学位项目”,意味着学生第一年在国内完成公共课程与影视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包括影视生产的流程,了解基本的前后期技术。由此完成的学分与美方大学进行互换,以保证最终学生毕业时能获得中外双方各自给出的相应学历和学位证书。第二和第三年在美国完成一系列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关于美国影视文化的专业选修课程。第四年回到国内完成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这种层层递进的办学模式可以很好地适应影视人才培养,在国内打好底子,了解基本概念;到国外开拓眼界,按照行业最前沿的标准动手实践;回国则完成作品以检验成功。

此外项目规定,在第一年必须由美方派出教师完成规定的课时,这可以确保学生在国内提前与美方接轨。南京艺术学院与美方沟通,第一学期邀请专业教师来讲课,内容涉及美国影视的整体状况;第二学期邀请英语教师授课,为赴美语言难关打好基础。

三、流程管理

影视人才培养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中,学生赴海外存在流程管理问题。首先是办理签证,“1+2+1双学位项目”学生是集体赴美,近5年来申请学生签证率始终保持在99%以上。其次在美期间由中教国际教育交流中心和美国州立大学与学院协会全程监管,同时南京艺术学院配备协调员老师对121项目学生进行全方位管理与服务。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问题,第一时间联系国内中教国际和南京艺术学院。与此同时,影视教育总是意味着相对较高的投入,特别是影视制作相关专业。而中外合作办学更意味着存在出国费用,此次《中美人才培养计划》121双学位项目的学生比本科四年全部在美国学习的留学方式可以节省50%以上的费用,而且为了支持项目的开展,美方院校给“121”项目学生提供数额不等的奖学金。

四、可持续发展路径

影视人才培养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另一大优势便在于学生就业和继续深造方面的可持续发展路径。由于学生同时拥有中美两国大学的文凭和学位以及良好的赴美出入境记录,学生毕业以后可到美国或其他国家继续深造并易于获得奖学金。学生在中美两国学习过程中,随着对两国影视行业,以及社会、文化和科技更为全面与深入的了解,逐渐成长为熟练掌握英语,拥有专业影视知识,具备国际视野并通晓国际影视规则的国际化影视人才,这有利于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也适应我国影视行业不断发展对人才的渴求。

新时期影视人才培养模式,江苏率先做出了新举措,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立足国际,为影视行业培养国际型、复合型和专业型人才提供了崭新的途径。当然这种模式刚刚开始,还存在一系列问题。比如语言是一个突出问题,国内应试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高中生无法应对美国的语言要求,为此必须在第一年国内教育环节,引进托福培训,同时学生在第一年也要完成大学教育必须的英语课程,双管齐下加大英语教育的力度。但是这样导致语言能力的培养占据教学计划的比例过大,降低了人才的培养水平。此外,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正在摸索中前进,如何更好地利用美国影视教育资源,加强两国师资队伍建设等的交流是这一模式下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胡智锋.新环境下中国“戏剧与影视学”学科面临的新挑战与发展前瞻[J].中央戏剧学院学报(戏剧),2018,(02).

[2]尤达.江苏高校影视人才培养模式的衍变[J].青年记者,2018,(01).

[3]张宁光.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意义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03).

[4]唐振福.我国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研究[J].江苏高教,2013,(02).

[5]刘毅庭.江苏省中外合作办学:现状、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6,(01).

[6]李伟.借鉴、发展与传承——北京电影学院与美国综合大学影视制作专业的实践教学比较[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2,(03).

[7]任艳.“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对综合性大学影视教育的观察与思考[J].教育观察,2018,(02).

猜你喜欢

中外合作办学
新形势下高校海外留学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中外合作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中外合作办学中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构建探究
护理专业中外合作办学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基于间断—平衡理论的中外合作办学质量评估的政策演进研究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探究
产业与教育交互下的“中外合作办学”服装人才培养
中外合作办学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研究
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基于外语能力标准的教学模式研究
中外合作办学中英语阅读教学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