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在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应用
2018-12-26孙文利
孙文利
【摘 要】目的:探究分析艾灸在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应用及价值。方法:择取2017.4~2018.5某院实施外科手术患者78例,术后随机分为甲组(行常规抗凝、溶栓和抗血小板预防)与乙组(在常规基础上,增加艾灸治疗),每组39例,对比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几率,再对比治疗后的肢体周径差和静脉畅通评分。结果:其中,甲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0.51%,乙组为7.69%,经比较,乙组更低(P>0.05)。且乙组肢体周径差(0.68±0.21)cm,静脉畅通评分(5.63±3.17)分,甲组肢体周径差(1.05±0.31)cm,静脉畅通评分(8.69±3.68)分,经比较,乙组更优(P<0.05)。结论:艾灸在预防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以很好的预防该症的发生几率,并且能够改善深静脉血栓情况,效果较好,可推广。
【关键词】艾灸;预防;深静脉血栓;应用
【中图分类号】R248.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10-03--01
深静脉血栓是临床普外科手术后的常见症,且具有较高发生率,不易自行消融,且具有扩散风险,可致肺栓塞,威胁患者生命安全。针对深静脉血栓需要择取适宜的预防措施,降低其发生几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其中艾灸可对深静脉血栓进行预防,并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基于此,本文实验研究艾灸在预防该症中的应用,随机分成2组,对比预防效果,详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17.4~2018.5某院实施外科手术患者78例,患者均为普外科手术患者,均自愿配合实验调查,签署知情书。排除对象:其他血液系统疾病、精神疾病、沟通障碍者。术后随机分为甲组(行常规抗凝、溶栓和抗血小板预防)与乙组(在常规基础上,增加艾灸治疗),每组39例。其中,甲组患者中,男24例,女15例,年龄(45.88±4.06)岁。乙组患者男23例,女16例,年龄(44.98±3.78)岁。经比较,P>0.05,说明甲乙组患者可进一步实施比较。
1.2 方法
术后,甲组保障患者足够的卧床休息时间,当患者病情好转好,可鼓励患者适当下床活动。且注意对患者下肢的抬高,并压迫腿部血管,促进静脉血回心血量,做好热敷、消炎和抗感染等措施。指导患者正确屈膝、伸、抬等动作,每次持续5min以上。另外,适当给予患者低分子肝素钙、尿素酶、右旋糖酐等药物,实现抗凝、溶栓和抗血小板凝聚等的目的【1】。而乙组则在甲组的基础上,进一步择取艾灸辅助治疗,术后1d后,择取艾条温和灸双足涌泉穴。患者取仰卧位,艾条点燃置于穴位处,距离穴位0.5~1寸,并缓慢移动艾条,当出现红晕火患者自觉温热,可停止,避免灼伤皮肤的情况,持续10min左右,2次/d【2】。
1.3 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甲乙组患者的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再对比患者治疗后的肢体周径差和静脉畅通评分。其中,静脉畅通评分,完全畅通为0分,部分畅通1分,栓塞并未累及其他管腔为2分,闭塞及累及计3分。分数越低,畅通效果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利用SPSS20.0专业统计学软件,对数据中的计量资料使用T值检验的方式进行计算,并使用(x±S)进行表示,数据中的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的方式进行计算,当P<0.05时,说明相关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发生率
甲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0.51%,乙组为7.69%,经比较,乙组更低(P>0.05),详见下表1。
2.2 周径差及静脉畅通评分
且乙组肢体周径差(0.68±0.21)cm,静脉畅通评分(5.63±3.17)分,甲组肢体周径差(1.05±0.31)cm,静脉畅通评分(8.69±3.68)分,经比较,乙组更优(P<0.05),详见下表2。
3 讨论
深静脉血栓为临床常见疾病,尤其是手术治疗后,患者内膜损伤、静脉瘀滞和血液高凝的情况发生,则容易一起深静脉血栓的产生。而且,患者术后,需要足够卧床时间,再加上麻醉作用的影响,增加了深靜脉血栓的发生几率。受到该症的影响,可以对患者下肢周径造成影响,而且,血栓具有扩散风险,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必须对深静脉血栓给予足够重视,采取适宜的治疗和预防方案,降低其发生几率。针对深静脉血栓,在给予有效的临床护理方案的同时,需要实施合理的治疗方案。常规深静脉血栓预防中,主要择取抗凝血、抗血小板凝聚、溶栓等方式,实现对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但是,实际的预防效果也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中医人为,深静脉血栓为血运不畅,血脉经络。故针对该症可实施活血化瘀、促进血气运行等方式,可以达到预防的作用。艾灸治疗是临床中,常用的治疗方式,对血气运行具有积极的作用,将点燃艾条置于涌泉穴,实现对涌泉穴的熏灼,能够达到促进患者肢体静脉血流改善,从而有效的促进血液流速,能够达到预防血栓形成的目的。本次研究实验分析艾灸在预防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中作用,结果证实:甲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0.51%,乙组为7.69%,经比较,乙组更低(P>0.05)。且乙组肢体周径差(0.68±0.21)cm,静脉畅通评分(5.63±3.17)分,甲组肢体周径差(1.05±0.31)cm,静脉畅通评分(8.69±3.68)分,经比较,乙组更优(P<0.05)。由此可见,艾灸在预防深静脉血栓中的预防效果较好,能够达到改善患者肢体周径,并促进患者静脉流通评分,可以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几率,效果理想,且患者具有较好的接受心态,可推广。
参考文献
肖彩红. 探讨艾灸涌泉穴在下肢骨折术后消肿的临床应用[J]. 内蒙古中医药, 2016, 35(17):144-144.
王素华. 电子艾灸仪在预防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研究[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6(13):1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