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筋恢刺运动配合温针灸治疗中风后肩痛

2018-12-26周苗胡彩虹唐杰王潇依李小军刘娅静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温针灸

周苗 胡彩虹 唐杰 王潇依 李小军 刘娅静

【摘 要】 目的 观察经筋恢刺运动配合温针灸治疗中风后肩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50例中风后肩痛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经筋恢刺运动联合温针灸治疗,均每日治疗1次,每周5次,10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并比较两组在治疗前后偏瘫侧肩部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变化及临床疗效。 结果 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更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P﹤0.05)。 结论 经筋恢刺运动联合温针灸能有效缓解中风后肩痛患者的疼痛,疗效确切,较常规的康复治疗更佳。

【关键词】中风后肩痛;经筋;恢刺;运动针法;温针灸

【中图分类号】R277.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10-03--01

中风后肩痛是中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病率高达80%[1],多于中风后1-3个月内发生,表现为偏瘫侧肩关节周围自发性疼痛,活动时加重,夜间尤甚,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功能康复及生活质量。笔者采用经筋恢刺运动联合温针灸治疗本病获得良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康复科住院的50例中风后肩痛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25例,其中男13例,女12例;年龄45-73岁,平均64.62±7.09岁;病程18-67天,平均34.27±6.18天;脑梗死22例,脑出血3例。治疗组25例,其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48-70岁,平均61.87±8.15岁;病程20-65天,平均36.68±7.24天;脑梗死24例,脑出血1例。两组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全部病例符合《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2]的中医诊断标准,及全国第五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西医诊断标准[3],经头颅CT和/或MRI检查证实为中风,并伴有偏瘫侧肩关节疼痛。排除既往有肩关节周围炎病史或习惯性肩关节脱位等其他原因所致的肩痛。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如良肢位摆放、主动被动运动训练等。

2.2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经筋恢刺运动配合温针灸治疗。取穴:在患肩周围循手三阴、手三阳经筋走向寻找筋结点,每次选3-6个,常见点[1]为:手三阴--腋前纹上1 cm处、举肩次、天泉次、曲泽次、极泉次,手三阳--肩髃次、臂臑次、肩贞次、肩髎次、肩峰次、消烁次。操作:选用0.25mm×40mm的一次性毫针,上述筋结点常规消毒后直刺进针,提插捻转得气后,退至皮下,再分别沿着经筋走行前后方向以15°角平刺入约0.5-1寸,不追求针感,同时嘱患者做主动或被动的肩关节的上举、外展、后伸、内旋、外旋等活动,每个动作5次,幅度逐渐增加,以不超过患者耐受为度;依次完成各个方向的操作后,再将针直刺回筋结点,提插捻转得气后,在针柄固定一约2cm的艾段,距皮肤约2-3cm,点燃施灸,避免烫伤,以患者有温热感为宜,留针30min。

两组均每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5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疗效。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评定:

肩痛评分: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定。其中0分代表无痛,10分代表剧痛难忍。用于治疗前后评估患者偏瘫侧肩痛情况。

临床疗效标准: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制定:治愈:肩痛完全消失,肩关节功能完全恢复;好转:肩痛减轻,肩关节功能改善,尚有轻微活动受限;无效:肩痛及肩关节功能均无改善。

3.2 两组VAS评分比较:治疗前,2组患者偏瘫侧肩部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治疗2个疗程后,2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5),且组间比较,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4 体会

中风后肩痛是中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5]较为复杂,涉及肌肉软组织因素、运动控制因素(肌张力的变化)、神经性因素及心理因素等,如肌肉松弛可致肩关节半脱位,引起周围神经卡压等;而肌肉痉挛则可诱发患肩异常运动模式,破坏肩关节节律,导致周围软组织损伤等。

本病属中医“经筋病”的范畴,《灵枢·经筋》云:“经筋之病,寒则反折筋急,热则弛纵不收。”其病机在于筋急与筋纵,正符合中风后上肢阳缓阴急,屈肌痉挛、伸肌力弱的特点[1]。肩关节是手三阴三阳经筋结聚之处,当“横络盛加于大经,令之不通”,则可致肩痛,横络即“筋结点”,乃病灶之所在。“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故选取手三阴三阳筋结点为治疗点。

恢刺为十二刺之一,《灵枢·官针》言:“恢刺者,直刺傍之,举之前后,恢筋急,以治筋痹也。”恢,一指大,二指恢复。恢刺因其针刺范围广,一针多向透刺,刺激强,可有效调整局部诸筋平衡,疏通经气,舒缓筋急,从而恢复肩关节功能。本法恢刺运动时沿经筋走向平刺,其深度相当于皮下疏松结缔组织层,即浅筋膜层,正是经筋的分布区[6],针至病所,且不影响同时进行的肩关节运动,可加强肩胛带的肌力,恢复肩肱节律,并缓解肩关节的粘连,增加关节活动度。然中风后肩痛患者多伴有患肢肌肉萎弱不用,清·何元长提出:“瘫痪一证,治有二大纲,拘急者温血为主,萎弱者补气为先。”故在恢刺以疏解筋脉拘急的基础上,配合温针灸以平衡阴阳气血,此为“燔针”,具有针刺与艾灸的双重效力,可使温热之力顺着针体直达筋肉,改善局部血循,营养神经,促进代谢,消炎镇痛[7]。因此,循经筋恢刺运动与温针灸相结合,协同起到舒筋缓急、温阳通络、行气活血的作用,从而有效治疗中风后肩痛。

参考文献

聂文彬, 赵宏, 杨素, 等. 中风后肩痛的经筋辨证[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3, 20(11):93-94.

國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6, 19(1):55-56.

陈伟群,王新德.全国第五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纪要[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0,33(4):59-6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196-197.

周媚媚, 李放, 路微波, 等. 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病因分析及治疗进展[J]. 中国康复, 2017, 32(4):326-328.

刘农虞. “筋针”的作用机制探析[J]. 中国针灸, 2015, 35(12):1293-1296.

刘铭, 马晖, 富晓旭, 等. 温针联合中药薰洗及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痛临床观察[J]. 上海针灸杂志, 2015, 34(12):1174-1177.

猜你喜欢

温针灸
腰椎间盘突出的康复理疗措施及临床疗效观察
温针灸联合髋部强刺激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观察
温针灸联合髋部强刺激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观察
温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分析
温针灸配合肩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临床观察
温针灸联合推拿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分析
温针灸联合中药复方干预恢复期脑梗死上肢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
不同中医方法治疗混合痔术后尿潴留的效果比较
推切刀治疗狭窄性腱鞘炎35例疗效观察
产后身痛温针灸治疗的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