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提高高中历史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设置问题科学性的方法

2018-12-24聂伟

关键词:问题设置科学性小组合作学习

聂伟

【摘要】  高中历史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对于学生需要探究问题设置的科学与否成为影响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一个关键性因素。为了提高高中历史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和效果,教师对于学生需要探究的问题设置应坚持开放性、可探究性、有层次性的原则,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参与度,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从而推动教学质量的不断进步。

【关键词】  高中历史 小组合作学习 问题设置 科学性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編号】  1992-7711(2018)09-095-01

当前,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作为新课程改革重要内容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也在大江南北遍地开花。很多一线教育工作者通过不断探究和教学实践,都找到了较好的方式方法,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生参与度,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从而推动教学质量的不断进步。

但随着小组合作学习的不断开展和深入,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如合作的参与度低,探究的深度和广度不到位,致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导致合作学习低效而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尽管这些现象可能是多种原因,但笔者通过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探索和实践,越来越认识到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对于学生需要探究问题的设置已成为影响效果的关键性因素,甚至在某种程度上,问题设计的好坏可能直接影响的成败。如何科学有效地设计问题,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呢?我认为大致坚持以下几点原则:

一、坚持问题设置的开放性

所谓开放性问题是指有多种答案或者可以使用多种方法获得答案的问题。开放性的问题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综合应用学过的知识,多种方法解答。由于这类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每个答案背后有不同的逻辑推理和事实依据,这样才能为学生思想的碰撞提供可能。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开放性的问题设置不仅能给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自己、了解别人的平台,同时也利于相关知识的掌握和问题的解决。学生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还会获得一种良好的情感体验。

二、坚持问题设置难易适度,具有可探究性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合作学习的难度要介于学生现在的水平和在别人的帮助指导下所能达到的水平之间。问题太简单,缺乏挑战性,学生思维停留在表层,学生就没有参与合作的积极动机;问题太难,学生无从下手,即使合作学习也解决不了,不仅达不到学习的效果,反而会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有鉴于此,在合作探究中,老师提出的要求解决的问题既不能过于简单,也不应太难。问题的设置应该是立足于课本而又高于课本,学生必须通过努力在学习中去探索才能得到解决。这样就会把学生带入一种崭新的、富于创造性的学习情景中,激发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如《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一课中,对于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力量,课文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列举,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就能容易找到答案,但探究意义不大。但对于经济全球化的评价问题,课文虽然做了一些阐述,如果学生要形成对于经济全球化更加全面的认识,深刻理解“经济全球化既加速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这一看似矛盾的命题,就有必要在课文之外,利用老师提供的素材,进行探究,归纳。这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的资料,然后设置问题“阅读下列资料并结合教材内容分析,请你谈谈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学生既立足于教材的阐述,同时又结合老师在课本之外给出的数据资料,通过小组讨论探究,思想的火花得到碰撞,对于全球化中一些现象的理解和认识得到深化。这样的问题设置,学生跳一跳桃子就能摘到,不仅能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信心,也能增加学生探究学习的成就感,给学生带来身心愉悦。

三、坚持问题设置的层次性

心理学家把问题从提出到解决的过程称为“解答距”,并根据解答距的长短把它分为“微解答距”“短解答距”“长解答距”和“新解答距”四个原则。所以教师设计问题应合理配置四个级别的问题,对知识的重点难点,应象攀登阶梯一样,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使问题设计具有梯度,符合学生思维习惯。

如在《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中,针对本课的一个难点“一边倒”的外交政策,笔者在学案上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①新中国三大外交政策中,哪一个最能反映时代特征?

②假如你是新中国的一名外交官,现在有一个记者招待会,有记者提出问题:新中国为什么必须“一边倒”,而不能采取中立态度,针对这个问题说说你的看法?

③既要“独立自主”又“一边倒”岂不矛盾?

这样的设计,问题的难度逐层加大,使得学生的思维量也不断增加。学生合作探究经历由易到难的过程,这样更加符合学生的思维习惯和学习的客观规律,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学生进而围绕不同层次的问题有目的地开展探究,教师也参与其中加以调控,适时点拨,从而很好地解决了本课的难点。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个系统工程,效果的好坏受诸多因素影响。但是在这众多的因素中,问题设计的好坏对于当下以问题为导向的小组合作学习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想方设法提高历史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中问题设置科学性就成为历史教师孜孜不倦的追求。而这需要我们历史教育工作者不断地去探索、去发现、去实践,以求达到更善更美,从而推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向更高水平迈进。

[ 参  考  文  献 ]

[1]【苏】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修订版,杜殿坤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2]【荷】瑞内·范德维尔《利维·维果斯基》郭冰译,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

猜你喜欢

问题设置科学性小组合作学习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学校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设问技巧的思考
注重职校学生职业素养训练的科学性系统性
关于青少年科幻画创作辅导的几点思考
“合”乐而“不为”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如何为我们的教学语言插上飞翔的翅膀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高中物理“少教多学”模式的教学实践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