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三维骨重建在腰椎骨折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8-12-21陈志涌王文珍

中外医疗 2018年24期
关键词:临床价值

陈志涌 王文珍

[摘要] 目的 CT三維骨重建技术在腰椎骨折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方便抽选2013年8月—2017年8月在该院治疗的40例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采用传统置钉术进行治疗,观察组20例,采用多排螺旋CT三维骨重建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 观察组置钉成功率为95.69%,对照组置钉成功率为87.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47 1,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对照组为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62 1,P<0.05)。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为95.00%,对照组仅为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10 3,P<0.05)。结论CT三维重建应用于腰椎骨折手术中,清晰直观的显示骨折的位置和具体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有效的参考依据,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研究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CT三维骨重建技术;腰椎骨折;临床价值

[中图分类号] R68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8)08(c)-0188-03

The Value of CT Three-dimensional Bone Reconstruction in the Operation of Lumbar Fractures

CHEN Zhi-yong1, WANG Wen-zhen2

1.Department of Radiology, Changtai County Hospital of Fujian Province, Zhangzhou, Fujian Province, 363900 China; 2.Department of Outpatient, Health and Epidemic Prevention Station of Changtai County, Zhangzhou, Fujian Province, 3639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he clinical value of CT 3D bone reconstruction in lumbar fracture surgery was analyzed. Methods 40 patients with lumbar fractures who were treated in the hospital from August 2013 to August 2017 were convenient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consisted of 20 patients. The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nail placement and 20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ith multi-slice spiral CT three-dimensional bone reconstruction and pedicle screw fixation to compare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success rate of nail placeme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5.69%, The success rate of screw placement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87.93%,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χ2=9.247 1, P<0.05).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as 5.00%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15.00%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χ2=4.062 1, P<0.05). The patient satisfac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5.00%, and only 80.00%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χ2=6.810 3, P<0.05). Conclusion CT 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is used in the operation of lumbar fractures. It can clearly and intuitively show the location and specific conditions of fractures. It provides a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reference for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effectively improves the therapeutic effect, reduces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has important clinical research value, which is worth promoting.

[Key words] CT 3D bone reconstruction; Lumbar fracture; Clinical value

随着超声、MRI、CT等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对临床疾病的诊断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X线由于能够直观完整的表达图像,加上价格比较低,成为近几年诊断骨折的主要方法,并取得良好的诊断效果。但是对于比较复杂的腰椎骨折,必须采用多排螺旋CT三维骨重建技术进行诊断,主要是由于X线难以准确诊断出特殊骨折和特殊部位[1]。该文就2013年8月—2017年8月在该院治疗的40例腰椎骨折手术患者进行CT三维骨重建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抽选在该院治疗的40例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采用传统置钉术进行治疗,其中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8例,年龄为20~61岁,平均年龄为(35.3±4.59)岁。交通事故致伤13例,高处坠落致伤4例,重物砸伤3例。爆裂骨折11例,屈曲压缩骨折6例,骨折脱位型3例。L1骨折15例,L2骨折5例。开始受伤到手术的时间为2~7 d,平均时间为(3.6±1.42)d。观察组20例,采用多排螺旋CT三维骨重建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进行治疗,其中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7例,年龄为21~63岁,平均年龄为(35.5±4.17)岁。交通事故致伤14例,高处坠落致伤4例,重物砸伤2例。爆裂骨折13例,屈曲压缩骨折5例,骨折脱位型2例。L1骨折13例,L2骨折7例。开始受伤到手术的时间为2.3~7 d,平均时间为(3.5±1.28)d。纳入标准:该研究所有患者均符合腰椎骨折的诊断标准;术前均进行CT、X线检查。患者及家属对该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伴有颅脑损伤的患者;②伴有胸腔内重要器官损伤的患者;③脊髓神经功能严重损伤的患者;④椎体椎弓严重畸形、毁损等解剖结构无法辨认的患者;⑤置管骨折侵占50%以上不全瘫的患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致伤原因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①对照组采用传统置钉术进行治疗。患者采取俯卧位,卧在脊柱手术架上,进行全身麻醉,进钉点是取在固定椎的伤关节突外缘切线和横突基底间的交角。在C型臂X线机透视监测下,采用直径为6.5 mm,长度为40~50 mm的螺钉向内倾斜5°,向尾部成10~20°。

②观察组采用4排螺旋CT三维骨重建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进行治疗。用美国GE 4排螺旋CT机检查患者骨折部位,扫描参数为(100 kV,280 mA),螺距为1.5:1,层厚为2.5 mm,层间隔为2.5 mm,扫描结束后,用1.25 mm层厚骨重建图像把扫描结果传送到工作站,作三维成像技术、MSCT多平面成像技术(MPR)、容积再现技术(VR)的处理[2]。先要在横断位对目标椎弓根进行扫描,设计出最合适的椎弓根置入钉道。再把椎弓螺钉长度、直径准确定出来,创建椎弓根螺钉模型,找出内、外进钉点,内上、外上进钉位置。在手术过程中要根据三维重建和钉道的设计路线正确选择椎弓根螺钉,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置入已经准备好的螺钉。

1.3  评价指标

①置钉成功率评价:术后所有患者都进行CT、胸腰椎正、侧位X线片复查,查看螺钉置入情况,通过Lonstein报告方法进行观察,如果椎弓根螺钉能够准确贯穿椎弓根的轴心线,则表示置钉成功[3]。如果螺钉偏离了椎弓根的轴心线,发生包括螺钉角度发生异常、螺钉穿破了椎弓根管状皮质等状况,则表示置入不成功[4];②并发症发生率评价:主要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椎弓根螺钉松动、神经损伤、血管内脏并发症等;③患者满意度评价:通过自制满意度评价表,满分100分,高于75分均表示满意,低于75分均表示不满意。

1.4  统计方法

通过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该研究所有数据进行处理。[n(%)]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共置入钉数116枚,穿破椎弓根皮质5枚,置钉成功率为95.69%。对照组共置入钉数116枚,穿破椎弓根皮质14枚,置钉成功率为87.93%。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对照组为15.00%。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为95.00%,对照组仅为8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在临床上腰椎骨折占所有脊柱骨折和脱位90%以上,以第1腰椎和第12胸椎为最多,腰椎骨折症状多样、病情复杂、诊断困难,不仅骨结构发生损伤,还常伴有脊髓、马尾、圆锥不同程度的损伤,严重影响到内脏、生理变化,容易造成截瘫,甚至直接导致患者死亡[5]。螺旋CT是新的影像学检查,通过高速滑環技术对指定区域进行连续性螺旋扫描,能够对扫描范围的所有数据进行一次性扫描,并在扫描范围的任何一个位置重建图像。再通过计算机软件处理,重建轴位图像,可多平面重建,并进行三维重建,形成三维图像后,任何轴都能够任意进行旋转、切割,能够取得最佳的诊断视角[6]。直观又细微的图像可以增强术者信心,提高手术效率,缩短手术时间,有效减少并发症。该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共置入钉数116枚,穿破椎弓根皮质5枚,置钉成功率为95.69%。对照组共置入钉数116枚,穿破椎弓根皮质14枚,置钉成功率为87.93%。观察组的置钉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出现并发症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00%,对照组出现并发症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5.0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为95.00%,对照组的患者满意度仅为80.00%,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远远高于对照组。该研究结果证实,CT三维骨重建在腰椎骨折手术中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

郭本树[7]研究证实,常规的CT 检查或者是X 线检查对细微的骨折情况、复杂的骨折情况无法显示出来,而多排螺旋CT 三维骨重建能够清晰准确的显示出骨折的具体情况,例如在对颞骨、颧弓骨折、足骨骨折等复杂特殊的骨折情况,CT三维骨重建都能明确显示出来。还发现该技术还能够详细反应骨折具体情况,能够显示出椎管内的结构和骨折的具体位置、形态特征等。姜国印等[8]的研究指出,在患者的预后复查中,由于患者还没摘掉固定石膏,常规检查方法由于受到固定石膏的影响,导致检查结果准确度降低,而CT三维技术能够通过增加照射剂量,克服固定石膏的干扰,大大提高了检查的准确性。但是在这种情况下,照射剂量增加,对患者有所影响。X 线检查具有操作简单、价格低廉、无创伤等特点,对于内侧关节间隙以及骨性等能够清晰显示,检查效果准确率较高,是临床上关节疾病主要的检查之一。刘良峰等人[9]研究发现,CT三维骨重建技术具有很高的分辨率,能够准确的诊断出常规检查手段无法显示出的软组织异常情况,病变位置、程度、范围、周围组织情况等都能清楚显示。CT三维骨重建技术由于图像分辨率高,复位骨折、多部位重叠骨折、特殊位置骨折等都能清楚显示,CT 三维重建技术都能够立体呈现出其解剖结构。因此,应该根据骨折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检查手段。卢昕[10]研究发现,CT三维骨重建技术中的容积再现技术主要是通过容积数据显示整体像素的影像,并不需要明确表面,是一种与原始数据存在解剖空间的关系,三维立体影像具有真实、准确性,比最大密度投影技术、表面遮盖显示技术具有更大优势,最大密度投影技术通过原始容积数据进行采集,选择最高强度的像素成像,该技术在血管成像中得到广泛应用,对血管、非血管结构能够有效区分。但该技术对重叠的血管结构难以显示,血管解剖结构无法明确。表面遮盖显示技术是最早的骨3D成像,设定上限、下线、CT阈值,并成像。该技术成像时间短,阈值变化敏感性高,对计算机功能要求不高。而容积再现技术在处理、显示图像的过程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对计算机功能的要求比较高。CT三维骨重建技术能够重建出高质量的图像,在腰椎骨折手术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综上所述,CT三维骨重建技术,能够清晰准确完整的显示骨折线和骨折断端的情况,比常规CT、X线等更具优势,更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胜才.16排螺旋CT三维骨重建技术在骨科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J].医药,2016(7):248.

[2]  吕荷荣,刘克昌,项少梅.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成像技术在骨关节骨折诊治中的应用[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5,25(3):560-563.

[3]  江深河.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骨关节创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伤残医学,2017,25(10):65-67.

[4]  何勇.CT三维重建技术在骨外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医药,2016(4):241.

[5]  魏国柱,高红,刘暾,等.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在股骨颈骨折分型及治疗中的应用[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6,16(10):1946-1948.

[6]  蔡卫东,郭勇,周海红,等.创伤性肋骨骨折应用DR平片检查及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诊断临床价值分析[J].浙江创伤外科,2016,21(4):801-803.

[7]  郭本树.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胸部創伤骨折中的应用价值[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17):3090-3091.

[8]  姜国印,叶如意.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对67例膝关节创伤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研究[J].浙江创伤外科,2018,23(1):195-197.

[9]  刘良峰,严金岗.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应用于腰椎骨折诊断中临床价值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4,24(3):492-494.

[10]  卢昕.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外伤性脊椎骨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医学创新,2013(23):81-82.

猜你喜欢

临床价值
CT诊断急性胰腺炎的临床价值研究
X线、CT和MRI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的价值对比分析
胸腔镜在纵隔肿瘤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钼靶X线联合CT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分析
腹腔镜手术治疗老年胆结石的临床体会
持续性人文关怀在ICU护理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布地奈德联合华法林钠对结肠炎患者的治疗价值评析
外科手术治疗颞叶脑挫裂伤的临床价值分析
腰硬联合麻醉中右美托咪定的应用及意义评析